從來沒有一個女人像她那樣。她非常溫柔,就像一只鴿子;她也很勇敢,像一頭母獅……畢竟,對母親的記憶和她的教誨是我人生起步的唯一資本,并奠定了我的人生之路。———安德魯·杰克遜
我的母親是一位1944年入黨的基層農村老黨員。她早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根據黨組織的要求,積極開展工作,保護群眾,發動群眾,掩護抗日力量。有一次,聽到敵人要進村“掃蕩”的消息,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向外逃。有些老年人和帶孩子的婦女沒來得及跑出村,母親就主動招呼這些人一起跑到村頭一處被遺棄的破爛場院屋里,還讓這些婦女自己把頭發弄亂,把手、臉、衣服弄臟,避免被敵人糟踏。幸好敵人沒發現,才使她們躲過一劫,因此大家對母親都很感激。
解放戰爭時期,母親根據上級的要求和村里其他黨員一起,積極開展“支前”工作,動員和組織民兵踴躍參加區政府(歸屬館陶縣二區)組織的支前民兵隊。我父親當時是村里的民兵,母親就動員、支持他帶頭參加。在支援“淮海戰役”前線中,母親積極加入到“推小車送軍糧、抬擔架救傷員”的隊伍中,受到上級的表揚。
全國解放后,黨組織和各級政府不斷發展,作為一個基層農村黨員,母親在“土改”、農村合作社、直至人民公社化運動中,都能作為一個積極分子參與其中。她多次參加了區級、縣級和聊城地區(行政公署)的代表會議,每次開會回來,按要求一面向有關領導匯報,一面在村里配合其他同志積極開展工作,使得各項工作都能走在其他村的前頭。母親曾為了不影響工作,再加上身體健康等原因,把一個女兒(我的妹妹)送人代養。后來,盡管年老多病,只要上級通知開會或其他事情,她總是讓家人送她到場,然后接回。
母親現已95歲高齡,家人和親朋每年給她慶賀壽筵,她總是高興地對所有人說:“咱現在的好日子都是共產黨給的,我入黨時的心愿就是一輩子追隨跟共產黨走。”在她的影響和教育下,我們兄弟幾個都加入了共青團,我和我愛人都在1980年代入了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全黨全國已出現“風清氣正”的大好形勢下,我們決心在實現“中國夢”的改革進程中,在黨的領導下,發揮“正能量”作用。
本刊讀者:張華起
山東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