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以前,特區一直處于“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論旋渦中。
在時任上海《世界經濟導報》的編委韓耀根的記憶里,最深的往事,是他第一次見到袁庚(1917- 2016,1979年任深圳蛇口工業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負責蛇口工業區的開發)時的事情與當時的時代背景。
“那一次新聞界組織中國11家新聞媒體赴深圳考察,我是其中之一,時間是1983年3月份。”韓耀根回憶說,“深圳當時情況非常復雜,建特區要不要、能不能,走哪條路,爭議非常多。否定深圳經濟特區的聲音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且從上到下幾乎都一致,多數老百姓不清楚深圳經濟特區是干什么的。從北京到深圳,人們似乎覺得深圳除了五星紅旗是紅顏色,其他全部變顏色了,都變資本主義化了。”
“當時還出了‘總結經驗’之說,實際上是‘總結教訓’,總結改革開放的‘教訓’。或者說,就是總結深圳經濟特區的‘問題’,帶有‘反攻倒算’的意味。”韓耀根說,“這種情況下,堅定走改革之路的領導同志就要說話了,就要反擊了。”
“與其自己出來辯護,還不如讓新聞界媒體出來說話,他相信自己改革開放的路子是對的,有良心的新聞媒體是會公正評價這段歷史的。”韓耀根正是在這種歷史大背景的負重之下,來到深圳面見袁庚的。
(摘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