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老伴去世3年多了。俗話說,時間是免除痛苦悲傷的靈丹妙藥,可是我對幾十年相濡以沫、費盡心血關心照顧我的老伴的不幸去世,還是依舊難以釋懷。
我和老伴都生在舊社會貧窮的農村,于解放初期結的婚。
當時我有幸考入河北黃村林校,由于離家遠,在校學習兩年期間不許請假探親,對此父母和哥哥們對上學的事都猶豫不定。而賢惠的老伴說服了大家,她很支持我去學習,對我說:“機會難得,應當安心地去學習,對我和家里事不必掛念。”于是,我順利進入林校。
經過兩年的努力,我順利畢業,并參加了工作,成為國家干部。我參加工作不久,就把老伴和年幼的孩子一起接到城市過上了滿意的生活。而我在工作頭幾年,一年中會有半年時間不在家。在此期間,只有老伴帶著年幼的孩子。雖然環境變了,但老伴的艱苦樸實、勤奮要強的品德從沒有改變,也沒有因為從農村到城市生活而養成貪圖安樂的不良習慣。
老伴一生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得失,把心血和汗水都奉獻給了家庭和兒女。而對于自己,老伴經常是能省就省,有能穿的衣服堅決不買新衣服。我們家跟別人家住的是同樣的樓房,別人的家至少重新裝修過一次,而老伴主張不裝修,仍住舊房子。
由于種種原因,老伴沒有念過書,僅在解放后參加過掃盲學習班認識些字。雖沒受過什么教育,但從她的一言一行中能看出,她比很多讀過書、受過教育的人要強得多。
老伴誠信做人、勤奮上進、一心為家庭無私奉獻,她雖然是一位普通的婦女,可她卻作出了很多不平凡的事。她生前對兒孫和外甥的關心也無微不至,從他們剛出生到上學念書,再到長大成人,老伴都盡其可能給他們全部的關心與支持。
思念故去的親人是極其痛苦的,任何辦法都無法阻止。每當想起今生今世再也見不到老伴時,我心情就非常悲痛。尤其是想到在老伴生前,沒有盡心關心照顧她,就深感愧疚、悔恨交加。
本刊讀者:李文儀內蒙古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