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武和平退休前最后一次接受專訪,他提出了“真話不說,謠言登場,大道不暢,小道必猖”等觀點。武和平在任期間,一些言論如“讓媒體說話,天不會塌下來”、“沒有無法回答的問題,只緣于你沒有思考和準備”,受到了媒體和同行的稱贊。
2012年4月底,61歲的公安部宣傳局局長、新聞發言人武和平正式退休。作為曾經的同行,原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現任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說,武和平是他最喜歡的新聞發言人之一,因為他“語言豐富,邏輯縝密,表里一致”。王旭明認為,“這樣的經歷讓武和平的發言不空洞、有內容,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詞語表達都有其獨特的一面。”
武和平在成為新聞發言人之前,經歷豐富,有過地方公安局長的職業背景,又有作家的文學素養。武和平畢業于河南大學中文系,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目前,他創作的公安題材小說《預備警官》、《污點》、《掩蓋》等還在圖書市場上銷售。
武和平任開封市公安局長時因指揮偵破“九·一八”大案名震中外,1994年調到公安部宣傳局任職,2001年掛職陜西政法委副書記,后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政委、公安部辦公廳副主任。
2003年,中國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把一批新聞發言人推上臺前。武和平與新聞發言人結緣,與2003年的“非典”有關,當年8月,國務院新聞辦啟動全國第一批政府新聞發言人的培訓工作。首批學員包括武和平、王勇平等66個部委和地方官員100多人。當時的武和平,實際是以“后備力量”身份參加培訓的。
2004年,國新辦公布了首批62個國務院相關部門的75名新聞發言人名單,其中沒有武和平。不過2005年公安部兩個發言人的工作發生變動,武和平正式出任部新聞發言人。公安部一位領導問他,公安部的信息可以公開幾分時,武和平回答:“二八開吧!說二保八,該保密的打死也不能說。”
這位部領導陡然打斷了武和平:“現在要你來當發言人,從明天起,你就大膽給我說,說錯了也不用怕,我來給你當后臺!”正是這場談話決定了公安部發言人的基調。在一次接受采訪時,他提到的“讓媒體說話,天不會塌下來”。這句話成為媒體標題,被瘋狂轉載。
2006年,國新辦確定公安部、教育部、衛生部為每月例行一次發布會試點單位,武和平索性更進一步,將發布會由每月一次改為每周一次。“實踐證明,特別是在社會安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發出聲音,會大大減少公眾的誤讀,降低社會風險。”武和平說。
“大量事實說明:真話不說,謠言登場;大道不暢,小道必猖。”“政府要坦誠面對媒體,主動接受監督。一個執政為民的政府,沒有不可為人言者。”在任期間,武和平用這些言論給自己掙來了敢說話的名聲。
在王旭明看來,武和平這一批已離開崗位的新聞發言人有著共性的特征,那就是充滿激情。
這一點,記者葛倩深有體會,她說:“和他聊天,詩詞典故滔滔不絕,這也是他在新聞發言人生涯中的最大特色。”
做公安部新聞發言人7年,武和平是中央各部委中資歷最深的新聞發言人,他將新聞發布會視為“演講”,將記者視為“伙伴”。
不過,武和平為磨煉自己的說話技巧,花了不少時間。2005年8月11日,身著警服、理著寸頭、戴著方框眼鏡的這名發言人首次亮相。
第一個問題是日本記者問的,是關于當時涉日游行及警方所持的態度。武和平想到了三種應對方式,但最終還是以一種最簡單的方式倉促作答:“今天介紹的是治安問題,你的提問我想換一個時間向你說明。”
事后武和平反思,完全可以回答得更好。之后每次舉行發布會之前,他都仔細準備,進行輿情研判,并進行必要的“猜題”和“彩排”。
2008年4月1日,公安部舉行發布會通報拉薩“3·14事件”,武和平為了解西藏歷史,事先專門請教了文化歷史專家蘇叔陽和時任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每次發布會之后他還堅持“復盤”,觀看錄像,解析效果。
2010年7月,武和平通過競聘當上了公安部宣傳局局長,時年59歲。臨退休前,武和平又出了一本書《打開天窗說亮話》。
(摘自《博客天下》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