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自從誕生起,就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速度增長——半年時間余額寶的基金規模就達到了5000億元。互聯網金融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正在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互聯網企業加入。騰訊微信、新浪“微博錢包”、壹錢包、京東小金庫等相繼涌出……互聯網技術正在攪動傳統的金融業,也為傳統企業融資帶來了一種新的選擇和新的困擾。
一、互聯網金融的特征
互聯網金融,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等一系列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資金融通的一種新興金融模式。這種模式下,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信息不對稱程度,同時,能夠極大地減少交易成本,最為關鍵的是互聯網金融要能通過風險控制脫媒,否則將只會是披著互聯網外衣的傳統金融。目前,中國國內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以下模式,且各自的發展、成熟程度差異較大,影響力也各不相同。
(一)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 Payment)狹義上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借助通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技術,采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建立連接的電子支付模式。
(二)P2P網絡貸款平臺。P2P(Peer-to-Peer lending),即點對點信貸。P2P網絡貸款是指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匹配,需要借貸的人群可以通過網站平臺尋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條件出借的人群,幫助貸款人通過和其他貸款人一起分擔一筆借款額度來分散風險,也幫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較的信息中選擇有吸引力的利率條件。
(三)大數據金融。大數據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通過對其進行實時分析,可以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全方位客戶信息,通過分析和挖掘客戶的交易和消費信息掌握客戶的消費習慣,并準確預測客戶行為,使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平臺在營銷和風控方面有的放矢。
(四)眾籌。眾籌是指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眾籌平臺的運作模式大同小異—需要資金的個人或團隊將項目策劃交給眾籌平臺,經過相關審核后,便可以在平臺的網站上建立屬于自己的頁面,用來向公眾介紹項目情況。眾籌平臺會從募資成功的項目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用。以上四種是互聯網金融在國內的主要發展模式,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為各方爭奪最為激烈的領域。目前國內互聯網金融模式沒有一種是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在本質上跟傳統金融沒有差異。。
二、互聯網金融的顯著優勢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的金融運行結構,將與傳統金融在競爭中共存,在共存中競爭。一直以來中國龐大的銀行體系表現得缺乏活力,雖然歷經多次改革,但至今在資金配置方面和金融服務方面與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和結構性調整不相適應,互聯網金融卻打中了其要害。
(一)互聯網金融使支付和結算更便捷。很多傳統的金融功能是附著在支付和結算功能基礎上的,所以,支付平臺是互聯網金融的制高點和爭奪焦點。互聯網金融時代支付系統具有很多不同于傳統金融支付的特點,所以將對現鈔流通和傳統商業銀行構成極大的打擊,互聯網金融時代擁有廣泛流量的支付平臺將會脫穎而出,不僅使商業銀行損失一大塊業務,也會使個人和機構對商業銀行的依賴度降低。
(二)互聯網金融使金融業信息更加對稱。長期以來,金融業正是依靠其傳統金融行業巨大的信息不對稱傲視群雄的,而造成傳統銀行業信息不對稱的主要原因在于傳統的信息分布、傳播和處理方式。在互聯網技術發展成熟之前,人們的財務信息是十分分散和難以聚合的,因而直接的資金融通成本極高,這就給商業銀行等傳統貨幣金融機構以巨大的生存空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成熟,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信息分布、傳播和處理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
(三)互聯網金融使資金匹配更有效率。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發展為資金所有者和需求者進行直接融通提供了技術手段和客觀平臺。社交平臺、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技術使企業等資金使用者的信息廣為分布,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則使得這些信息的收集、存儲和分析變得廉價和容易。這將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借貸活動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深入發展,貸款的供給將更加廣泛,擁有閑置資金的人將通過直接貸款獲得更加豐厚的投資收益,貸款的普惠性將更加徹底。
三、互聯網金融時代下的企業融資分析
對企業來講,無論是大型企業、中小企業還是小微企業,準確把握融資環境的變化,對提高企業投融資管理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互聯網金融時代下大型企業的融資。傳統的觀點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主要影響中小、小微企業的融資,而對于大型企業則影響甚微。其實這種觀點值得商榷,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造成的影響是普惠的,信息更對稱、成本更低、匹配更精準的資金融通服務、金融產品和融資模式,將為大企業提供比現有銀行貸款更加低廉、期限更加可控的資金。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眾籌模式都將對大型企業發生重要作用。如果互聯網金融能夠有效克服風險控制難題,商業銀行將會在貸款市場上弱化,甚至被互聯網企業所代替,眾籌將完全脫媒,能安全、便捷地提供介于貸款和權證之間的金融產品,這些產品的風險能夠有效分散,并將擁有廣泛的投資者,大型企業融資的便利性將前所未有。如果互聯網金融無法解決風險控制這個核心問題,互聯網金融將蛻化為金融互聯網,即使如此,眾籌仍將存在,但便利性和安全性將大打折扣,大型的眾籌平臺將很難生存,以致數量稀少,形成寡頭格局。但一些大企業卻可以直接憑借自己的巨額資產和良好信譽進行眾籌,相比傳統商業銀行貸款仍具有不少優越性。
(二)互聯網金融與中小、小微企業融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作用可謂是眾人一致的。央行在《2013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專題探討互聯網金融,明確表示互聯網金融“是現有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此外,中央多次提出加大對中小、小微企業扶持力度,要“豐富和創新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式”“建立起與小微企業\"門當戶對\"的廣覆蓋、差異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務機構體系”,擯棄以往商業銀行銀行貸款“嫌貧愛富”的問題,但效果甚微。
而互聯網金融可以憑借大量軟硬、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做到更好的壞賬率控制,從而設定更低的貸款門檻。以阿里小貸為例,阿里小貸是根據淘寶網上的信息,利用支付寶發貸款,其做法與銀行的做法完全不同,是自動放貸的機制,采取自動還款的方式,這個流程和銀行流程不同,每個淘寶網上的商戶,所有的行為構成了本身風險的定價,阿里小貸根據風險定價確定授信額度,可以隨時貸款、隨時還息,是一個動態的風險定價過程。此外,以陸金所、拍拍貸為代表的眾籌網站,小微企業的融資門檻就更低,在法律允許范圍內,他們能直接向公眾借款。
四、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企業融資途徑選擇
互聯網金融時代,互聯網化的國有商業銀行仍將主導資金借貸市場,但貸款產品、服務將更新升級,利率將更加市場化。企業可以選擇國有銀行貸款的同時,還有一些民營互聯網金融公司可供選擇。由于互聯網金融企業本質上與傳統金融企業沒有太大差距,因而受到的監管也將與互聯網化的國有商業銀行同等嚴厲。這種情況下,互聯網化的國有銀行與民營互聯網金融公司形成異質競爭的關系,這種競爭在一定情況下會很激烈,進而造成一定的金融波動。
此種情況下,大型企業的資金來源應主要以互聯網化的商業銀行為主,輔之以民營互聯網金融公司,這樣有利于發揮大型企業與一些商業銀行建立的固有關系,但同時大型企業要關注互聯網化的國有銀行與民營互聯網金融公司形成異質競爭所導致的風險。中小、小微企業則主要以民營互聯網金融公司為主,因為互聯網化的商業銀行在經營中小、小微企業貸款方面不具有相對競爭優勢。而中小微企業應關注民營互聯網金融公司跑路、倒閉及破產的風險。
不管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進程如何,其對資金借貸市場的沖擊不容小覷,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必須樹立戰略眼光,順應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大勢擇機而動,不斷增強財務管理的前瞻性和智慧性,在不斷研究和鉆研中發掘增加企業價值的財務戰略、戰術,切實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洞察力。互聯網金融除了對資金借貸市場,進而對企業融資的影響之外,也會對企業的資金管理產生重要影響。不管互聯網金融沿著什么樣的道路發展,最終一定會出現更多的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同時也會形成新的避險工具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