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化審計成果運用是發(fā)揮審計監(jiān)督的重要保證,是提升審計價值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審計成果關系到審計職能是否得到充分發(fā)揮,關系到審計監(jiān)督工作能否發(fā)揮作用,關系到審計工作的實效。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審計成果只留在表面的現象依然存在,需要通過對審計成果進行深層次開發(fā),進一步提高審計成果運用的高度、深度和廣度,進而提升審計價值。
【關鍵詞】深化;審計成果;提升;審計價值
審計成果是指經過實施審計程序、匯總工作成果而形成的審計結論與建議,是審計機關、審計人員在依法履行職責過程中形成的工作結晶。
目前我們的審計成果,就如劉家義審計長指出的:“粗加工多、深加工少、精加工更少,初級產品多、技術含量高的精品少、滿足需要的高端產品更少”。審計成果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審計項目的成敗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審計的價值實現和審計質量的高低。
一、當前影響審計成果運用的主要因素
(一)被審計單位的重視程度。在審計實踐中,被審計單位一般應付性的運用審計結果,對審計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采取就問題改問題,流于形式的現象,有的被審計單位把問題部分整改代替全部整改,以單個問題糾正代替制度修訂完善,有的被審計單位甚至存在“屢審屢犯,屢犯屢審”現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是被審計單位的重視程度,二是審計整改的責任制度的落實程度,很少有審計組對于整改不到位的問題采取責令其執(zhí)行的措施。
(二)審計機關審計項目的質量。1.審計任務和審計人員力量不匹配。2015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框架意見》明確了完善審計制度的八大任務,其中有:實行審計全覆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將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納入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內容。由此可見審計機關的審計項目將越來越多,審計任務越來越重,涉及領域也越來越寬。但是基層審計機關審計力量相對欠缺,項目只停留在傳統的財政財務收支上,存在純粹為完成項目而做項目的現象,無法做到審深審透。2.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不強。目前審計人員多為會計、審計專業(yè)人員,而精通外語、計算機、綜合經濟和其他相關專業(yè)知識的人員較少,復合型人才匱乏,且審計人員的查核問題的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寫作水平等都影響著審計質量的高低,影響審計成果的后期運用。3.項目計劃安排上不夠精細。審計質量貫穿于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從審計計劃、審前調查、審計方案、審計實施、審計報告、審計決定、情況報送、整改落實、信息反饋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無不與審計質量息息相關。審計計劃階段如果缺乏統籌安排,就提供不了好的審計產品;審計實施階段如果缺乏靈活性和協調性,就會很難發(fā)現一些共性問題,影響審計質量;審計報告階段如果缺乏分析提煉,就會制約審計成果運用的廣度和深度,影響審計價值的提升。
(三)審計成果轉化的機制不健全。對于一些涉及紀檢、組織、人事、財政、被審計單位等多個部門的審計成果,由于缺乏審計成果運用的評估指標體系和信息共享機制,多個部門之間的聯動和協調欠缺,審計成果利用渠道不暢,使大量的審計信息和成果被閑置,影響了審計成果的運用。
二、深化審計成果運用,提升審計價值的建議
加強審計成果的轉化和運用,需要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圍繞這一中心開展工作,不斷提高審計價值和社會公信力。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審計影響力。加大對審計成果的宣傳力度,拓寬渠道,宣傳審計在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務民生、改革與穩(wěn)定,服務干部監(jiān)督管理和預防腐敗方面的豐碩成果,擴大審計結果信息的受眾面,調動社會監(jiān)督和輿論監(jiān)督力量,問審于民,監(jiān)督于民,提升審計影響力。
(二)注重審計規(guī)劃,提高審計質量。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是實現審計目標的重要價值體現。提高審計質量是提升審計成果運用的前提。1.嚴格規(guī)范審計程序。一是做細審前調查,精心規(guī)劃審計方案。在編制審計實施方案前,審計組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內控制度及“三重一大”情況的調查研究和深入分析,進而明確即將進行的審計重點、步驟和方法措施。二是做實審計現場實施,創(chuàng)新審計思路方法。建立健全和嚴格執(zhí)行項目審計組長負責制,審計組長負責將審計事項分解落實到人,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和專長來合理配置審計資源。實施審計時通過大數據分析,利用談話、盤點、現場查看等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審計技術、方法和手段,及時跟蹤掌握各項審計事項的進度和質量。審計小組做到分工明確,配合密切,有效整合。三是做精審計報告,提升審計成果價值。嚴把審計報告質量關,注重文字提煉,圍繞揭露和反映問題這一主旨,合理提出建議,增強可操作性,幫助被審計單位完善制度,規(guī)范管理。對于重大違法違紀問題,及時與紀檢監(jiān)察機關溝通,及時移送相關部門處理。2.提升審計人員綜合能力。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組織審計人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學習辦法,通過實行定期培訓、夜學,學習上級、同級審計單位先進做法,通過工作考核、獎懲機制等措施,來轉變審計人員的理念,創(chuàng)新審計方法,促使審計人員自覺提高自身綜合業(yè)務素質,提高運用信息化技術和專業(yè)化手段查核問題、評價判斷、宏觀分析的能力,成為既能審又能寫的審計復合型人才。
(三)提煉審計成果,拓寬運用范圍。一是做好審計成果的及時上報工作,開展成果“再加工”、“深加工”,給政府和上級一個滿意的交代,進而通過領導的影響力督促被審單位和主管部門抓好整改落實工作;二是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建立健全上下聯動、部門合力的成果運用機制,從各自的工作職能出發(fā),合力推進審計成果運用。三是全面推行審計發(fā)現問題整改落實銷號制,建立整改掛號銷號系統,實現整改事項全覆蓋。四是以提高三個“率”為目標 ,加強與紀檢、檢察、公安等部門協調溝通,及時移送違法違紀案件線索,切實提高審計查處問題整改率、審計移送事項成案率、審計成果運用轉化率。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 2015年12月8日
[2]《浙江審計》第314期 2015年11月1日
[3]《浙江審計》第315期 2015年12月1日
作者簡介
胡艷存,女(1980.3-)漢族,籍貫 浙江金華,職稱會計師,研究方向: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