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122名運動員作為調查對象,運用文獻查閱、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北京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運動員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了解了北京市高水平健美操運動員招生來源及入校方式、訓練動機及原始項目、訓練時間、入校后的訓練成果等基本情況,從而發現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為推進競技健美操持續健康地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健美操;高水平運動員
運動員是健美操訓練工作中的主體,健美操體育系統中的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集中地表現在運動員的參賽成績中,因此對北京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運動員的調查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運動員的招生來源及入校方式
(一)運動員的招生來源
招生是北京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運動隊建設的重要環節,關系到高水平健美操運動隊的水平高低和發展方向。通過調查得出,有75.41%的運動員原本都是普通高中生,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運動員是各省市專業隊退役運動員。由于健美操項目的非奧性(非奧運會項目),各高校的運動員主要來自于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其運動水平要大大低于省市專業隊的運動員,由于在高中期間缺少專業、系統的訓練,競技基礎不扎實,導致大學期間成績提高緩慢。
(二)運動員的入校方式
北京市現有的7支高校健美操高水平運動隊。在招收運動員時,主要有三種途徑,通過高考,體育專項特招及免試入學。在對北京市7所高校122名在校的運動員調查的問卷中,54.35%的運動員是適當減分的方式入校的,21.74%是通過優異的運動成績免試入校的,而23.91%的學生通過高考入校的。可以看出絕大多數高水平運動員在文化課方面與普通大學生存在差距,高校在對高水平健美操運動員的培養方面仍是任重而道遠。
二、運動員的訓練動機及原始項目
(一)運動員的訓練動機
通過調查,有超過一半的運動員是因為興趣愛好才練習健美操的,這足以看出健美操這項運動具有足夠的藝術吸引力,為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注入著新的活力。同時,有28.26%的運動員是為了進入到名校而選擇競技健美操運動的,大部分是在高考前兩、三年才開始進行訓練的,造成他們的訓練年限與競技水平參差不齊,甚至有些運動員在進入高校后運動熱情明顯降低。運動熱情的缺失和運動水平的下降成為阻礙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運動隊成績提高的主要因素。
(二)運動員的原始項目
健美操運動到21世紀初才被民眾所普遍接受和認知,近10年才是健美操這項運動的黃金發展時期。因此,在健美操尚未發展成熟之前,各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運動隊在招生時都會選擇或多或少從事過其他項目的運動員。根據調查統計結果,大約有70%的運動員從事過舞蹈、競技體操、藝術體操這三項運動。也有大約30%的運動員以健美操作為初始項目的,這表明我國健美操正值蓬勃發展時期,在不久的將來會形成以健美操運動為主體的運動訓練體系,為各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運動隊提供更專業的高水平健美操運動員。
三、運動員的訓練時間
通過對7所高校的調查,每周訓練時間最多的高校為北京化工大學和北京聯合大學。整體上來看,被調查的大多數高校健美操運動隊并不能保證每周保持15小時最后的訓練時間。這樣的訓練時間安排類似于業余訓練的安排,很難在高水平上有所突破。這種狀況的形成雖有多種原因,但主要是運動隊運動員的雙重身份,肩負著學習和訓練的任務,這也就決定了訓練只能在相對有限的時間內進行,特別是在臨近考試和假期的訓練,時間上更加無法保證。“學習與訓練的矛盾”是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運動隊的一大難題。
四、運動員入校后的訓練成果
入校后運動員的技術等級有所提高是運動員技能提高的必然結果。在調查的高水平健美操運動員中,有65.57%的運動員認為入校后運動技能水平保持原狀或有所提高。從側面表明,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運動隊的訓練成效還是很客觀的,超過一半的運動員都在訓練中找到了自身發展的方向,并有所提高。但我們也必須看到,仍有34.43%的運動員認為自身的技能在入校后有所下將。這也警示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運動隊的教練員們,在努力提升自身運動條件較好、運動能力較高的運動員水平的同時,也要對能力一般或者較差的運動員有所關注,力爭讓每一個加入到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運動隊的運動員都能夠在學校訓練期間有所收獲。
五、結論
我國當前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運動隊招生政策、招生辦法不夠規范,制約了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選拔渠道和培養水平,造成教育系統內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的大量流失和浪費。各高校運動隊訓練時間不合理,對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各高校運動隊主力運動員結構不合理,后備力量不足,可持續發展能力差。
建議:(1)改革招生辦法,規范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招生制度,處理好文化課學習與運動訓練之間一直存在的矛盾,增加高水平高級別的比賽機會,通過比賽來檢閱辦隊水平,在比賽中互相學習,提高訓練的質量。(2)由傳統的競訓體制向“一條龍”訓練體制轉軌,促進高校科學化訓練體系的建立。(3)調整運動員的學習時間和運動隊的訓練時間需要體育部和各院系共同協商調整,制定出相應的措施,靈活調整運動員的訓練時間,對于比賽前的訓練時間安排,上課時間稍讓步,賽后院系組織統一補課輔導等。各運動隊也應制定具體的訓練時間表以達到督促和保持運動隊訓練時間的系統性和延續性。
參考文獻
[1]尤曉旭.北京市高校高水平競技健美操運動隊狀況分析與對策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1.
[2]張舒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的研究——以山西省為例[D].山西:山西大學,2007.
作者簡介
1馬翔(1989-),男(漢族),山東淄博人,首都體育學院教師。
2張琪,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小學,教師,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