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騙局都不高明,只要消費者知道一些必要的常識,就不會被騙。
被盜刷了30萬元的張女士又氣憤又無奈,買房子的首付就因為自己的一個不小心,現在全沒了,究竟能不能追回,警察也不敢保證。張女士遇上的是典型的電信詐騙,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一個鏈接,一個驗證碼,短短的10分鐘,30萬不翼而飛。
智能手機、網絡的普及給人們購物支付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很多“金融騙子”提供了便利,他們利用人們的疏忽和焦慮心理,無孔不入,實施詐騙。騙子的手段并不高明,但是上當的卻大有人在,其中不乏一些知識青年。
2014年1月11日,影星湯唯在上海遭遇電信詐騙,被騙走21萬余元人民幣的事件就是其中典型的一起。
為了能讓更多的人避開騙子的金融騙局,警察局和銀行均有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指導。今天,小編也特地將各類型的金融騙局進行了梳理,以幫助大家躲開陷阱,保護好自己的財產。
案1:短信鏈接 基本都假
吳女士收到一條“銀行短信”,顯示其銀行的電子密碼器因停用要重新激活,信息中還有網址鏈接,“銀行”要求吳女士點擊進去操作。吳女士按照銀行的要求,在鏈接要求的空白處填寫了自己的卡號和密碼。
“來電顯示的號碼就是銀行的號碼?!眳桥渴潞蠡貞浾f,所以,她才放心地填寫了資料,并且把收到的驗證碼也按照要求,填寫在了要求的空白處。之后,吳女士就收到了短信提醒,卡里的10萬元錢沒有了。
吳女士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隨后報警。
避險支招:此類短信是不法分子使用偽基站群發的,通過偽裝銀行號碼,發送各類吸引點擊短信內鏈接的內容,鏈接地址偽造成銀行的操作程序,專門套取銀行卡及密碼信息,還有可能在智能手機中趁機植入木馬程序,來偷取通訊錄、支付寶、銀行卡密碼等重要個人信息。
此類騙局很容易識破,出現問題,不要去點鏈接,可以通過電話或官方網站來核實真假。
案2:動態驗證碼 屬于高級隱私
家住北京的王女士日前接到“106955××”的電話,對方自稱支付寶的客服人員。
“客服人員”稱由于支付寶受到病毒攻擊,導致王女士的支付寶賬戶出現問題,綁定的銀行卡存在被盜風險,所以需要王女士配合,重新對銀行卡進行綁定和加密,要求王女士按照語音提示,輸入賬號和密碼,并且將收到的驗證碼告知“客服人員”。
王女士想也沒想,就順口將驗證碼告知了“客服人員”,操作完結之后,王女士猛然驚覺不對勁,他們為什么要驗證碼?于是趕緊按照來電回過去,電話無人接聽,仔細看,并不是支付寶的客服專線。
王女士趕緊致電銀行客服熱線,進行賬戶掛失,因為致電及時,卡里只被轉走了5000元。
避險支招:所有的交易,無論是銀行還是支付寶等金融平臺,動態密碼都是只有本人才能看的,并且都會提醒消費者,“動態密碼,非常重要,請勿告知他人”。所以,凡是索要動態密碼的交易,百分之百都是騙局,消費者一定要注意。
案3:高收益不為人知的秘密
杜濤投資了100萬元購買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一款叫“日金寶”的資金受托產品,贖回時間到了,他卻被告知,這100萬元拿不回來了。
2015年9月,多名投資者在北京拉橫幅,打標語,要求嚴懲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
泛亞事件是去年比較典型的一類金融事件,高收益是這類事件最突出的特點,收益率普遍不超過7%的情況下,泛亞的“日金寶”資金受托產品收益高達13%。很多投資者被13%吸引,結果血本無歸。
當投資者知道錢回不來的時候,泛亞20多個省份的22萬投資者的430億元資金已經全部變成了泡沫。泛亞投資模式被業內稱為“龐氏騙局”。
避險支招:高收益往往意味著高風險,投資高收益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平臺的資質和平臺的運營能力,稀里糊涂地投資高收益產品,或者是僅憑朋友介紹,最后受傷的一定是自己的錢包。而且,在整個大環境的收益都不超過10%的情況下,所有超過10%的產品都值得謹慎再謹慎。
案4:被丟棄的個人信息
劉阿姨去了趟銀行,銀行下班時間,接到了一個電話,說是今天她辦理的業務在核對時出現了問題,讓劉阿姨再和銀行的工作人員核對一遍。
劉阿姨按照銀行工作人員的要求,報了自己的卡號和密碼,還有驗證碼。掛掉電話,劉阿姨收到短信,卡里的錢已經被分三次轉走,劉阿姨損失了2萬元。到底是誰轉走了劉阿姨的錢,她并不知道。
其實,騙子為什么會找上劉阿姨,是因為她今天在銀行填寫單子時,填錯了一張,隨手就丟進了垃圾桶。在銀行,有一種騙子,專門撿廢單,獲取存款人的個人信息,然后根據個人信息進行詐騙。
除了銀行廢單、火車票、一些需要填寫個人信息的單據,都容易泄露個人信息。
避險支招:凡是涉及個人信息的單據都應該妥善保管,很多騙子拿到了個人信息,實施詐騙就容易得多。
案5:假借“調額” 信用卡遭竊
李先生接到信用卡中心打來的電話,告知,因為他還款記錄良好,所以給他的信用卡額度進行上調,李先生一聽,非常高興。于是,在對方的誘導下,把信用卡的信息透露給了對方。
對話的過程非常有意思,對方說,需要核對李先生是不是卡的所有人,所以,需要他說出姓名、住址、注冊電話、卡號、密碼,還包括信用卡背書的三位數字。李先生均一一告知。然后對方說,已經辦好,“明日起,您的卡就是5萬額度了。”
李先生歡歡喜喜地掛了電話??墒?,次日,李先生接到的短信顯示,他的信用卡有幾項消費,還有提現,3萬額度全部用完。李先生并沒有消費,致電信用卡中心才知,信用卡中心根本沒有給他打過電話。
避險支招:信用卡調整額度不會問消費者索要信用卡背書的三位數字,信用卡背書的三位數字相當于就是動態密碼,非常重要,消費者要妥善保管。而且,信用卡中心核對資料,一定會先告知一半你自己的資料,比方說會問你,你姓李,名什么。如果對方什么資料都不知道,八成就是假的。
案6:貼息存款 千萬別碰
王女士的朋友介紹王女士去某國有大銀行存款,并告訴她,那里可以貼息存款,存的越多,貼息越多。
貼息就是除了公開的利息,銀行還要多給儲戶一部分利息。比如說現在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是2%,然而銀行卻承諾給你6%的利率,但條件是在這一年之中不允許提取、查賬,不給開網銀、短信通知等。
王阿姨一看是大銀行,非常信任,誰知,最后卻被告知,存款被竊,追悔莫及。
避險支招:近兩年來銀行存款丟失的案例屢屢發生,牽扯到的資金量都非常大,其中大部分都是“貼息存款”惹的禍。2014年9月,銀監會就曾明令禁止貼息存款。大家要記住,所有的貼息存款都是違法的,不管是陽光貼息還是非陽光貼息,千萬不要碰。
案7:借點錢花 認真核實
最好的朋友發來短信,“快快,打200元的救命錢來,錢包丟了,被扔在路上回不去了。”小趙一看,呀,這還得了,馬上就轉賬200元給了好朋友。
可是再見到好朋友,和他提起錢的事,好朋友竟然一無所知。只是告訴他,手機丟了。小趙這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其實,像小趙這樣被騙的還有很多人,一看,朋友或者家人要用錢,想也不想就打錢過去,造成損失。
避險支招:這種騙局的特點一般是,要得急,數額小,甚至還有要10元錢的。這樣的要法容易讓人降低警惕,得手率很高。提醒大家,遇到借錢,不管多少,一定要電話核實,親自確認,才能降低被騙的風險。
案8:身份證照片放手機里存隱患
張女士是個網絡達人,喜愛所有事情能在網上搞定就在網上搞定,證券開戶,需要提供身份證照片,于是,她將身份證拍下,傳給了證券公司,這個本身沒有什么錯誤。但是張女士并沒有及時刪除身份證照片。
后來不慎手機丟失,個人信息泄露,不法分子通過她的身份證照片,打印了她的身份證復印件。又通過特殊的手段,解密了她的手機支付密碼,獲得了她的銀行賬號。給張女士帶去了財產損失。
避險支招:身份證是很重要的信息,如果不用,一定要保管好,不管是電子的,還是實體。在一些審核并不嚴格的地區,只要有身份證復印件,就可以代理辦很多事情,有些身份證甚至被犯罪分子拿去作為犯罪工具,給身份證持有人帶去不必要的麻煩。
案9:來路不明的軟件不要碰
陳小姐在上網的時候,看到頁面彈出一個廣告,說是只要安裝了這個軟件,就可以保證炒股的時候能選出優質的股票,穩賺不賠,而且該軟件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如果你的股票賠了,軟件商會賠給你所有的損失。
陳小姐一看,這么好的軟件,馬上點擊了安裝。可是安裝了該軟件后,陳小姐的股票不僅照樣賠錢,證券賬戶還被轉空。這時候,陳小姐才知道,自己的電腦已經中毒了,是釣魚軟件,讓她白白損失了錢財。
避險支招:股票、基金、黃金投資市場都會有風險,不可能包賺不賠,一定要通過正規的投資途徑。
案10:輸入密碼 請用手遮加密
寧小姐在取款機上取款,輸入密碼的時候被后面的人偷窺了密碼,可是寧小姐并不知道此事。
第二天,寧小姐發現,自己的卡余額為零,去銀行查款,被告知,已經通過取款機被取空了,可是該操作并不是寧小姐自己所為。這是最原始的一個騙局,偷窺者提前在取款機上裝了復制的磁片,所以,寧小姐的卡片在她取款時已經被復制了,
偷窺者一旦獲得寧小姐的密碼,那么,通過復制卡取走錢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避險支招:在商場、飯店等場所刷卡時要小心,一定要親自刷卡,不要把密碼告訴服務人員讓其代刷。輸密碼的時候要用手遮住,不讓周圍人看到。有關銀行卡被盜刷的案件,很多都是因為消費者的銀行卡交到他人手中被偽造或復制,如果犯罪分子獲取了密碼,盜取卡中的錢輕而易舉。此外,一般來說磁條卡更容易被復制,如果大家手中還有磁條卡要盡早去銀行更換成芯片卡。
小結:小心駛得萬年船
新時代、新消費,隨著支付變得便捷,安全隱患也越來越多,很多被騙的消費者都是因為自己的粗心和不謹慎帶來的惡果。
誠如前面所說,所有的騙局都不高明,只要消費者知道一些必要的常識,就不會被騙。所以,在金融環境越來越便利,金融產品越來越多的環境下,謹慎小心、多學常識,凡事都仔細核對,親自過問,多問幾個為什么或者你是誰,被騙的可能性就會降低一半。
另外,投資莫貪心,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只要認準這個道理,就不會被高利吸引,被騙子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