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從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干預時間、研究干預效果五個方面闡述了心理訓練在射擊教學中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 射擊 心理訓練 層級遞進
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在射擊技能與心理訓練的關系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思路和成果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國外關于該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Morrison和Vila研究認為在低壓力環境下射擊技能表現較好,而在履行任務時其射擊技能表現總體上偏差。Oudejans和Nieuwenhuys研究認為當警察處于高應激狀態下時,其射擊的精確性明顯下降。Eysenck研究認為焦慮是影響射擊表現下降的主要因素,訓練過程中,更多的是把注意花在擔心和刺激驅動的觀察上,而不是更少的關注任務本身。Arne Nieuwenhuys Raoul R.D.研究表明,在焦慮情況下進行射擊訓練對警察的射擊準確性具有短期和長期的正面效應。Ortner、Kilner和Zelazo研究認為7周的心理訓練能夠減低被試在認知任務中的負性情緒干擾,使個體注意力能夠集中于認知任務。Tang研究認為連續5天的心理訓練能夠使被試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得到提高,而焦慮、抑郁、憤怒分數明顯降低。Feltz,Landers和Becker研究發現,綜合訓練組(心理訓練和身體訓練各占50%)對運動成績的影響效果優于身體練習組、心理訓練組和控制組。Thelwell研究認為目標設置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動機,放松策略的作用是使參與者進入最佳喚醒水平,表象策略的主要作用是使參與者對即將發生的事作好準備,自我談話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動機、自信和增強集中力,把注意力集中在過程目標而不是無關認知和感受上。Lynne等研究認為運動員在比賽中使用表象是為了提高成績或完成動作,在訓練中使用表象則是為了更好地掌握技能。Lutz等結果表明表象內容不同則結果明顯不同,“專注于結果”的被試比“專注于形式”被試的表現明顯要好。Driskell等研究發現不論任務的類型如何,被試在運動技能方面均能從心理訓練中得到益處,而初學者在完成含有較大認知成分的動作任務時效果更明顯。盡管大多數研究都認為心理訓練對技能的提高又促進作用,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心理技能對多種運動項目的有效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取得了一致的結果。Blakeslece認為學習心理技能的試驗組和控制組在運動表現上并沒有顯著性差異。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運動員對心理技能的練習程度,即心理技能是程序式技能,在平時的訓練中,并不練習使用心理技能可能不會對運動表現產生積極的影響。
國內關于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重視對射擊運動員心理訓練方面的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已從初步描述性研究逐步轉向解釋性、預測性研究,并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如周躍忠,鄭佳認為高水平運動員必須根據項目的特點和需要進行有效的訓練,尤其是要把訓練方法和心理訓練方法結合起來,才能有助于運動訓練過程的最優化,從而提高訓練效果,促使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得更好的成績。莊勁松認為心理訓練必須堅持主動能動性、突出項目特點、尊重個體差異等原則,采用意志訓練法、集中注意力訓練法、念動訓練法等方式來調節運動員的心理狀態。朱巧倩研究認為放松訓練可以有效消除運動員的消極情緒,并在實際訓練中具有一定的實效性。鄭樊慧、張明研究認為系統的心理訓練能有效地提高速射運動員的心理穩定;心理訓練與運動員的專項訓練相結合,并且長期有序的進行下去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目標設置和認知訓練的有關理論能有效地幫助運動員的端正比賽時的心態,從而促進運動員的比賽發揮。盧云崗研究認為“平穩中響”的自我暗示訓練是可行的、有效的,對保持訓練比賽過程思路清晰、情緒穩定有積極作用。劉英,田虹認為:通過對運動員進行有針對性的認知指導,使運動員學會正確的思維,確立正確的射擊比賽心理定向,發揮認知結構對自身行為的組織與調整功能,促進其在比賽中正常地發揮技術水平。劉淑慧,趙國瑞,王惠民等研究認為系統化的、專門化的心理技能訓練是提高高級射手競技心理品質、技術能力和積極適應比賽發揮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高運良,王保偉認為,在射擊比賽中運動員的注意力越集中,抗干擾能力就越強,比賽成績也就越好,是比賽獲勝的關鍵因素。袁建英認為,在手槍射擊的心理訓練中,作為有經驗的射手都清楚只要在擊發前頭腦中出現一絲雜念就會立即失去動作的協調一致,它是導致比賽失敗的重要原因。張書平依據射擊技術的結構,提出了立槍法、心理-技術結合訓練法、表象訓練法和徒手訓練法等,并把這些訓練方法貫穿于整個訓練之中。劉淑慧等研究結果得出:心理訓練與技(戰)術訓練的結合有助于提高射手的問題指向應付能力。郭蓓研究認為心理技能的靜態訓練過程只有緊密結合射擊技術的動態訓練過程才會產生最佳的效果。鄒繼京研究認為以射擊技術訓練與心理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具有很強的時效性。胡良榮研究認為注意與運動員反應速度和動作準確性是密切相關的,只有具備良好的注意品質才能在比賽中發揮自己較好的水平。
目前,國內外關于射擊心理訓練方面的實證研究就更少了,特別是針對特殊教學環境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通過回顧前人的相關研究成果,能夠為我們了解、掌握學員射擊過程中心理變化情況提供了大量理論支撐和參考依據。如何使心理訓練方面的研究在射擊教學中得到最有效的應用,使學員在考核中形成、具備和保持良好的、穩定的心理狀態,發揮良好的競技水平是我們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v觀國內外研究現狀發現:1.從研究內容上來看,國內外關于射擊技術訓練和心理訓練單一方面的研究比較豐富,而將其兩者結合起來的研究偏少,且現有的研究大都是從理論分析和現象描述的視角探討射擊運動員可能面臨的心理問題以及這些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與應對方式等。2.從研究對象上來看,國內外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專業運動員,對普通和青少年運動員研究較少,特別是針對沒有任何射擊運動經歷的學生的研究幾乎是一個空白。如何結合軍校學員特色和聯考實際情況,盡快提高其成績,這是本課題研究的出發點。3.從研究方法上來看,國內外的研究絕大部分都只是采用單組前后測實驗設計,更多的是從橫向角度進行研究,而沒有進一步采用隨機對照組實驗設計的追蹤研究。4.從研究干預時間上來看,國內外有關射擊心理訓練方面的研究大都是安排在賽前1-3月,平時不注重這方面的工作。而軍事領域的射擊技能教學中,教員只注重讓學員去掌握射擊技能的訓練方法,而沒有讓學員去練習心理技能,這并不是一個合適的研究方法。5.從研究干預效果來看,國內外的研究大多數只是關注了心理技能訓練后的即時性效果,而并沒有考慮到心理技能訓練結束后學員使用心理技能的效果怎樣(即心理技能的持續性效果研究)。
★基金項目:空軍勤務學院青年基金項目。
參考文獻:
[1] 崔野,于晶.對青少年射擊運動員實施心理訓練與心理指導的追蹤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0(3):45-48.
[2] 徐守森,劉淑慧.射擊運動正念訓練層級遞進結構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5:76-79.
[3] 袁建英.關于手槍射擊中的心理訓練[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3.17(6):ll2-ll3.
[4] 劉英等.對四川省射擊運動員的心理咨詢和訓練[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28(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