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是對于低段一年級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進行了調查研究,其目的是為了了解怎么樣在以后把這些研究結果穿插結合到上課當中,更好的提高學生在上課過程鍛煉效果。
關鍵詞 體質測試 教學方式 提高體質
本文把所教一年級男女生的測試項目的成績和得分做了一個平均分處理,大致的反應了第一學期11月底體質健康的測試情況。見表1。針對這些數據,可以制定下學期上課中可以涉及的一些練習內容,豐富教學,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和比較薄弱的項目。
一、肺活量
肺活量得分為男75分,女82分,肺活量得分男女生都能處于一般,距離優秀分數線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其原因是平時對于肺活量的練習太少。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他們不適合參與憋氣或長距離的耐力跑來練習,這樣不適合小學生的身體情況,所以只要求在平時慢跑熱身和準備活動中能保證有質量的有氧練習,保持心肺功能有一定量的鍛煉。其實跳繩、50米跑以及有耐力性質的游戲如喊數抱團等的多組練習也可以鍛煉到心肺功能。
二、形體
身高體重比都未達到了滿分,平均值反應了大多數的情況,說明我們莊市的學生體重普遍偏重了點,原因有可能是中心學校,家長對與孩子的營養很重視,吃得比較好,但運動較少,平常我在學校外走動基本很難看到有家長在帶著孩子進行運動健身,如果有的話可能就是孩子在練練體育老師布置的跳繩,所以我在班級當中可以經常看見幾個營養過剩的同學,針對這些問題和這些學生在平時上課中的表現,我采取了區別對待,適當的增加一些有氧的慢跑、快走,別的同學跑一圈的量他們可能就再多加一圈,要鼓勵他們堅持完成,這樣能促進他們的新陳代謝,讓肥胖的學生消耗過剩的脂肪,同時我還有意識的增加其運動量,盡可能的提高其在學校的運動時間。但我想這還是遠遠不夠的,單單靠體育課上的運動時間是達不到要求的,這就需要學校家長共同努力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三、跳繩
跳繩能力有助于發展學生敏捷、速度、協調、耐力各方面的素質,在成績方面男女生的跳繩這項上差距不大,都在88分左右,而且只有個別學生拿到了另外的附加分,這說明學生的跳繩成績還不過關,我想這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第一點是很多學生在進入學校時是不會跳短繩的,基礎比較差,第二點平常回家的練習可能還不夠多。這就要求我在平時上課過程中多種方式練習跳繩項目,如定時跳,定次數跳,定失誤測試跳以及趣味跳,平時布置回家跳繩練習,每次跳120個,共跳3組,每組休息3分鐘,我想這樣學生的跳繩成績必定會有所提高的。跳繩成績我們學校一二年級每年都有達標比賽,學生現在練習也是為了以后的達標比賽而努力。當然我們的目標不是為了學生跳繩跳了多少個去練習,而是為了讓學生養成體育鍛煉意識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增強體質。

四、50米跑
在50米上面男生的速度成績比女生略快,但是最終評分還是女生高很多,良好與優秀的差距。通過比較不難看出在男生的速度評分總體水平處于不是很好的狀態。為什么男女間的短跑成績會相差如此之多呢?(一)可能是一年級小朋友在之前沒有短跑的實際經驗,跑的時候對于跑道概念不是很了解,雖然老師再三強調,但是還是會有很多同學跑不了跑道中間,有跑錯道的情況,特別是男生注意不集中,愛玩愛鬧,而女生相對來說好一點,聽話容易聽進老師的要求與方法。(二)男生各方面的力量體力還不夠,到最后10米左右很多人開始出現腿發軟的情況。(三)由于開學不久,缺少專門性的練習,速度的練習的不夠。還有就可能是身體差異的關系,協調性和耐力是女生起初比較好。解決辦法:在接下來的課當中應該多穿插短跑類的專門性練習,比如弓步走,單腳跳,擺臂練習,適當的可以有高抬腿,等。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入到接力比賽,你追我趕游戲,比比誰跑的快,一個練習內容結束以后可以組織一次小型班級組與組小測驗比賽,有一個長期的成績統計計劃,從而能把50米成績的總體水平提高,希望能夠在一年級下半學期達到二年級優秀評分標準。
五、總結
以上是筆者對一年級第一學期體質測試的總結分析和對以后的展望,作為體育老師應該把學生的體質健康放在第一位,讓學生從小就能意識到要鍛煉身體,并且教會他們鍛煉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才是體質測試的關鍵目的。結合自己的課,以基礎身體練習為主,根據體質測試內容,可以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讓他們多接觸各種類型的運動方式,如發展快速跑的專項練習,球操,各種素質練習等他們在生活中很難接觸到的項目,豐富內容,讓他們能夠期待體育課,上好體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