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高校畢業生未來的職業多數已經從普通的純體力勞動、半體力勞動改變為半機械化、機械化的工作模式,有的職業模式已經成為信息化的工作模式,這些職業工作方式存在并且需要較強的身體素質。那么,如何在這種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前景下完成適合于個人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如何與未來職業需求接軌,這就要改變原有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模式。
關鍵詞 高職院校 體育教學 未來職業需求
在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求職浪潮中,很少會出現高校畢業生可以主動挑選工作環境、工作內容的情況。與此同時,除了半機械化、機械化的工作模式,以及信息化的工作模式,還有需求量較大的高空作業、深海作業、強污強酸作業等特殊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這些特殊的工作職業,需要強壯、健康的身體素質才可以安全有效的完成工作。因此,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當在此基礎上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與高校畢業生的未來職業相接軌。
一、為何要求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未來職業需求接軌
近年來,由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展現并增加了各種工作崗位,種類繁多、科目復雜。各高校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培養的是高素質的技術性應用型人才[1],可以上崗大多數的工作崗位,但高空高原作業這種需要較強的身體素質的特殊性工作職業,卻是稀缺性人才。
高職院校的日常體育教學,又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比如只注重學生的普通達標身體素質,將日常的教學任務完成,不注重學生長遠的體育身體素質的培養,而這將導致大多數學生在畢業后不能適應較為復雜的工作環境,錯失工作機會。若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除了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完成學生的基礎達標身體素質的培養,同時注重長遠的身體素質的提升,那么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未來的職業規劃中,將可以有多樣性的選擇。因此,改變原有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并與未來職業相接軌,有著重大的意義。
二、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未來職業需求接軌的有效方法
(一)改變原有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方式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存在著教學方式老化、程序化的問題,體育教師注重日常的教學任務的完成,對學生是否應該存在長期的、系統的教學方式的忽視,這也導致學生沒有較強的身體素質。
在教學方式上,體育教師應當在學生的基礎身體素質的判斷下,結合該學生的未來職業規劃[2],引導該學生找出合適于自己本身的體育鍛煉項目與訓練日常,并能夠監督該學生長期的訓練,引導學生養成長期的習慣,在日后的工作環境中也可以能夠獨立完成體育鍛煉。
在教學模式上,體育教師應當選擇創新,在原有的跑步、球類運動、健身操等基礎的教學課程上,可以增加有趣的、學生感興趣的,且具有一定鍛煉身體素質的教學項目,如:武術、擊劍、跳高等。在教學的方式上,體育教師也可以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不必拘泥于只在操場上進行體育教學,也可以進行有趣的圖片形式、幻燈片形式,以及使用電腦播放影片引起學生的興趣的形式。也可以增加在危機危險的情況下,如何冷靜,有效的處理危險,并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的課程。
(二)提高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老師的職業素質
在高職院校中,大多數體育教學老師多為體育專業畢業的畢業生,未經過較為專業的教育專業的培訓,這些體育教學老師,在體育方面,素質是專業性的,但在教育教學方面,還是欠缺很多。高職院校應當在聘請體育教學老師時,要求有專業的教育資格,并且在日常的管理當中,定期對體育教學老師進行教育教學的培訓,提高體育教學老師的教學素質。要求體育教學老師了解清楚高職院校各專業的職業特點,制定適合于各專業職業特點的教育內容,與學生未來職業相接軌。
(三)改變體育教學的考核模式
體育教學考核是對學生在短時間內所接受的體育教學效果的考核。而考核的分數的高低,可以顯著地體現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接受程度。當前,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對學生的考核中,多是簡單進行跑步或是健身操的體育項目考核,而忽略了體育項目本身的文化知識的考核,多數學生在考核中,只是簡單的跑步、做操,可以輕松的完成考核。高校的體育教學考核要求低,過關模式簡單,學生不重視體育教學的重要性,而在改革體育教學考核中,應當加大對體育教學文化知識的考核,除了基礎的課程項目,也應當增加應用性的課程項目考核和選修課程項目的考核,加強學生對體育教學的重視性,以及對自身的身體素質的重視性。
(四)鼓勵學生自己創辦各類體育社團
各類體育社團的創辦,可以將分散的體育項目集中統一,同時也將對各體育項目感興趣的學生聚集在一起,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同時,體育教學老師也可以集中地觀察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按照學生興趣,做出體育教學課程的調整,全面的鞏固學生對體育教學任務的完成,高職院校老師領導也可以適當的選擇讓學生自己管理各類體育社,增加學生對各類體育社的集體榮譽感,同時也培養出管理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3]。
三、結語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工作崗位也趨于多樣性、復雜性。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做出相應的調整,而固步自封只會對學生未來職業的規劃造成極大的阻礙。隨著時代的變化,幫助學生做出正確實用的未來職業規劃,將給社會輸出更加實用性的高技術職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高玉蓮,周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與未來職業需求相結合[J].教育與職業.2005(26):43.
[2] 曾旭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與未來職業需求相結合[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2).
[3] 陳旭平.基于職業需求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研究[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