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詳細介紹了行動導向教學的內容及特點,同時闡述了該教學方法在體育類高職院校游泳教學中的應用情況,根據體育類高職院校的特點,對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形式進行改進,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作為引導者的特點,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模式,改進新實施的過車與測評,從多個角度全面推進行動教學法,加深學生對游泳運動的學習與理解。
關鍵詞 行動導向教學法 體育類高職院校 游泳教學
近些年來,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數量與日俱增,教學質量也逐步提高,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但是,高職院校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受過去教學模式的限制,教學方法較為落后,教學過程尚不完善等。因此,高職院校想要長遠發展,首先應該推進教學改革。現今,行動導向教學開始走進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中,通過開展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推進其改革,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現全方位發展。由于國內對行動導向教學的相關研究較少,研究行動導向教學在體育類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應用成為了研究熱點。
一、行動導向教學的概念
行動導向教學這一概念起源于德國,是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的基礎上產生的。行為導向教學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有的學者將專業能力、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統稱為關鍵能力,由于職業能力是以關鍵能力為基礎,因此,又有人將其稱職業能力,關鍵能力是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外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
行動導向教學的教學形式為“行動導向驅動”,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更加重視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及解決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起到引導人的身份,從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務入手,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方法完成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的。專業方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知識都來源于實踐,經過實踐,學生們能夠認識知識,通過實踐-認識的循環過程,學生才能體驗學習的樂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行動導向教學,將大的教學目標分解為多個小任務,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逐層的下達教學任務,學生們樂于操作,能夠將任務作為主線,穿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而學生們通過討論、分析、操作,最后順利完成任務,不僅能夠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當完成任務后,學生們的心情會更加愉悅,心中充滿成就感,增加學習信息和動力。通過行動導向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行動導向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習者關鍵能力的發展,其重點是在于將學習過程與行動過程相結合,促進學生提高創新精神和時間能力,因此,行動導向教學的教學理念是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腦、心、手共同參與,通過行為導向引導使學生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培養創新思維,形成關鍵能力。

二、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法改革傳統的游泳教學
行動導向教學法通過應用不同的引導性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游泳的興趣,進而提高游泳教學的質量和進度,讓學生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掌握擁有這項技能,了解到游泳帶來的魅力。
(一)建立教學模式,明確教學目標
游泳教學需要科學的安排學生的游泳訓練負荷,通過身體訓練,增加學生的職業技術,因此,體育類高職院校的游泳課程應該突出自身特點,結合行動導向教學法,將不同的教學內容與不同學生的專業結合起來,根據專業的需求安排每個學生的課程。
(二)在游泳教學中廣泛使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
在體育類高職院校的課程中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其教學目標主要由四部分構成,分別為行動主體(學生)、行為動作(是否掌握基本游泳姿勢)、行為表現(能否在教師的保護下完成游泳動作)以及行動表現(游泳動作是否規范)。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一定要明確任務目標,這樣才能夠使任務具有實質性,可以進行評價。另外,教師還需要主義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安排不同的任務,突出每個同學的重點,而不是一概而論。
(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可以豐富課堂氣氛,避免過于嚴肅的課堂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因此,應展開多種不同的游泳活動,如水腫沖刺、水上接力跑、水中捕獵、水面滑翔、魚躍龍門等。這些小游戲體現了行動導向教學法中的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比賽教學法等等。
三、總結
體育類高職院校的游泳課程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不僅能夠緩解課堂氣氛,同時還能夠增加學生的團隊意識,開放思維,使其自主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奕.“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6.6(6):1.
[2] 周琰.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