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教學應用中,太極拳已被簡化,但是在練習的時候,其所含的攻防理論和招數仍然會表現出來。因此,將攻防含義解說出來,進而使習練者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考慮到學生們在這個年齡段的特點,在課堂上講解太極拳時,如果可以在其中穿插太極拳的攻防含義,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太極拳變得易懂、易學。
關鍵詞 太極拳 技擊 攻防
實際生活中,多數學生認為太極拳是“老年人”的運動方式,所以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了解其是具有攻防技擊含義的,講解太極拳的動作特點和風格以及其蘊含的拳理,消除學生對其的“偏見”。只要遵循太極拳的運動特點,就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探究制服對方的方法,同時還可以靈活多變的運用戰術戰略思想。在有限的時間里既能掌握和領悟正確的拳理、拳法,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所有學校及教練所要研究的問題。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通過CNKI數據庫檢索和圖書查閱,收集與本論文有關的相關專著和體育期刊并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整理、重點分析。
(二)實驗法
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共4個月的時間,對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的學生進行教學實驗,并在實驗前、實驗結束時測得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出實驗結果。
(三)測量法
在完成4個月的教學后,按照太極拳教學評分標準,請太極拳經驗豐富的老師對所有試驗班級進行雙盲測評。
二、實驗結果與分析
結果可以看出,采用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產生的教學效果有顯著的差異性,實驗班明顯優于對照班。實驗班的學生對太極拳興趣上明顯提高,學生成績都在及格線以上,達到優秀與良好等級的人數有17人,占全班人數的85%。就動作的完成質量來看,動作完成正確、無停頓,3名學生達到了9-10分的要求,身體動作協調、連貫、圓活,表現出太極拳風格。而對照班在優秀、良好兩個評價等級上人數都比實驗班明顯少,優秀與良好等級的人數只有9人,占全班人數的45%,及格人數占全班人數的75%,有5名學生沒有達到及格標準,且在達標過程中有3名學生不能完整完成整套動作,有5名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錯誤。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在實驗后實驗班學習太極拳的興趣明顯提高,尤其是女生的提高,而對照班的學習興趣相比較卻有所下降。說明“攻防技擊含義”教學法在教學中能調動學生的能動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太極拳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
2.“攻防技擊含義”教學法在教學中的使用,有利于學生對太極拳內涵的了解,能更好地表現太極拳套路的特點和風格,能使學生較快地掌握太極拳的基本要領。
3.教師對太極拳文化底蘊了解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成正比,教師了解得越透徹,業務素質越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越濃厚。
4.太極拳中的攻防實用性是與生俱來的,在教學中穿插攻防技擊含義有利于學生掌握太極拳基本技術,能更好地達到健身健體效果。兩個試驗班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身體素質都有不同程提高,實驗班相比較更加明顯。
(二)建議
1.應用“攻防技擊含義”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而使教學效果變得明顯,在實際教學中要推廣并應用這種教學方式。將攻防技擊含義以精煉明確的筆墨準確地解說出來,讓學生更利于接觸太極拳,不斷更新太極拳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太極拳套路的教學質量與效果。
2.大力提升體育教師的素質,增強培訓與學習。作為教學直接組織者與承擔者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生動的講解太極拳的攻防技擊含義,不但自身示范的動作要優美規范、抓住重點、生動形象的描繪、準確表達每個動作要領,還將太極拳的健身性、哲理性以及技擊性全方面的認識傳授學生。
3.將太極拳變成學生強健體魄的鍛煉方式,營造良好學習練太極拳的氛圍。若想要大多數學生在學會太極拳之后依然堅持練習,學校就要渲染一種練習太極拳的氛圍,讓學生在濃厚的氛圍中加強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4.太極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中華民族對全世界文明的貢獻,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所以要讓練習太極拳的人了解到:第一,太極拳不僅是一種體育項目,更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拳種;第二,太極拳的練習過程是為人處世及養生修身之道。
5.俗話說“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打萬遍神理自現”。在掌握了太極拳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規格之后,就要投入認真努力的練習之中。根據個人的體質來合理掌握運動的負荷量、負荷強度。
6.太極拳是祖國傳統的健身瑰寶,具有獨特技法,每一勢都具有不同的技擊含義,技擊是太極拳項目的本質屬性。作為技擊傳承創新基礎的高校太極拳教學,曾一度只重視健身而忽略技擊本質,通過對高校太極拳攻防含義教學的研究,我們要重新審視太極拳的攻防含義對教學的意義。
7.太極拳中的攻防實用性是與生俱來的,這從太極拳的起源中可以考證。而我們體育教師在教授太極拳時如能引用太極拳的這種潛在特點,必然會大大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馬利剛.多手段優化組合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的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2] 仇銀霞,王洪磊,劉傳勤.高校太極拳教學中攻防含義運用的研究[J].體育科技.2013.
[3] 陸森召,宋衛東.“攻防含義”在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