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網球運動僅次于足球,為世界第二大球類運動,其孕育于法國,誕生于英國,普及于美國,現盛行于全世界。網球運動因其特有的魅力和價值在我國得以普及。鄭潔、李娜等網球選手在國際賽場上屢創佳績,但在國際賽場上我國尚未占有絕對的優勢,究其原因是我國的基礎條件還是比較薄弱的,需要更大的后備力量,所以本文將就網球運動在青少年群體中的發展情況進行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 網球 現狀 對策 職業化
網球運動對身心的全面發展有著較高的鍛煉價值,可以增強體質、發展智力、培養意質。本文旨在借鑒國外的經驗,并結合我國實情,對推行青少年網球職業化發展的道路上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合理性的建議,以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成績,培養出更多優異的網球運動員。
一、網球職業化的制約因素
(一)各項設施不完善
網球場地可分為室外和室內,場地質地的類型主要有土地、硬地、草地以及地毯等,從數據可知,我國目前約每6名運動員一片場地,網球場地還處于緊缺狀態,網球場地資源等硬件設施不完備,限制了學習網球的熱情,使得網球不能很好地得到推廣。
(二)訓練經費緊張、選材生源匱乏
網球場地作為開展網球運動必不可少的硬件設施之一,網球場地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現今有體工隊、俱樂部和家庭培養三種模式,每位運動員每年的訓練經費約有六萬元人民幣,再加之參加國際性比賽的費用,一個普通的家庭很難承擔得起。通過訪談了解到現階段青少年運動員訓練的資金來源主要有體工隊或者俱樂部,根本沒有能力滿足每位運動員的需求,這樣資質不錯的很多運動員便失去了參賽的機會,導致生源匱乏。
(三)競賽制度存在弊端
多數網球運動員認為比賽經驗的缺乏,阻礙了競技水平的提高,這樣的網球競賽制度存在的弊端不利于運動員走向國際。
(四)后備人員欠缺知識素養
世界著名的運動訓練學專家馬特維耶夫指出:“未來運動成績的增長主要不是靠大限度地發揮運動員的體能技能,而是挖掘運動員的智慧。”現存的訓練模式是將競技水平放在首位,而忽視了文化知識的學習,這樣會使得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有所限制,不能很好地把握與理解各個技術的特點。
(五)教練員能力有限
網球運動訓練體系的發展日新月異,對前沿理念接受理解能力的大小與教練員文化水平的高低密不可分。教練員對專項理論的創新研究不深,使得在對運動員的訓練上,依然停留在高強度的技能訓練的層面上。
二、針對性建議
(一)吸取更多資金的投入
通過調查了解到,各網球訓練場所,大多存在網球器材不完善,場地缺乏等問題,就此種情況,不能只單一靠政府的財政支持,結合現今網球職業化的發展策略,各地應多方籌措資金,引導其良性發展,增加網球場地的建設及改善各項設施。
(二)開展惠民利民政策,普及推廣網球運動
網球被譽為四大紳士運動之一,是一項貴族運動,因其在比賽過程中除了注重運動競技以外,對雙方的禮節、球具、衣著、技巧有諸多的講究。隨著體育運動的發展,網球運動也在逐漸走進千家萬戶,但我國網球運動發展相對來說較晚,再加上網球運動消費較高,參與人數有限,只有在廣泛認可普及的基礎上,才能從中選拔有天賦的后備人員。可觀的后備人才的培養,好比于“兵工廠”的作用,只有做好了“生產”的工作,才能不斷地提供人才,這樣我國的網球職業化發展才能可持續發展。多開展一些網球普及活動,并在公共場所建設網球場地,活躍民眾體育文化生活,讓更多人積極參與到網球運動中。
(三)完善網球競技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各項運動賽事都有其特有的規則,這樣才得以使每項賽事可以長久地發展下去,隨著社會環境、發展需求等的不同,競賽制度也有所改變。網球運動職業化的推行,呈現出網球商業化的趨勢,潛在著巨大的商業價值。網球賽制的完善,更利于我國網球運動的發展走向國際,以至于達到國際頂級水平。
(四)注重網球運動員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多數地區對于運動員的教育局限于業余體校教育與普通學校教育的二者結合,并且多以體育技能訓練為主,文化課教育為輔,致使運動員綜合能力不強。對網球運動員的培養要兩手抓,提倡體教結合的模式,將體育系統與教育系統的資源進行整合,培養工作要有針對性、實用性地進行,培養的內容要緊跟國際網球的發展,使運動員成為復合型人才。
(五)加大對教練員的培養、選拔和教育
教練員是帶領不同層次運動員訓練的指引者,作為指引者,其綜合素質的高低將影響到運動員的培養,抓好教練員隊伍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人無完人,作為教練員也應時時充實自己,在教學之外的時間加強學習,我國網球教練的職稱普遍偏低,再加上接受培訓機會有限,使得教練員視野局限、訓練方法陳舊、對新打法研究的不夠深入,這些問題亟待有效解決。建立有效的評估和激勵機制,鼓勵教練員不斷創新進取,提高其綜合水平,為教練員爭取更多的出國交流開闊視野的機會,將新的理念融入到對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中。
三、結束語
“聯系是普遍存在的,每一個事物內部的各個因素、部分、方面及其發展的各個階段、過程都是有聯系的”。在青少年網球職業化發展的過程中,涉及到的阻礙因素有很多,本文不可能將其一一列出,并進行探討,只是從幾個大的方面進行分析,并給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中國本身有著巨大的潛力正待開發,這便要求網球教練員、運動員和管理研究者都應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參考文獻:
[1] 劉亞,馬瑞濃.構建我國網球職業化發展模式的若干思考[J].山東青年.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