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治區“體育三下鄉”活動中,記者在航模表演隊里突然發現一個“編外人員”,他忙里忙外,既擔負著航模解說的任務,還幫忙整理航模器材。
上前探究,得知此人是疏勒縣巴合提鄉中學老師阿迪力江·阿不都克里木,37歲的他,與航模結緣已經二十多年。
阿迪力江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接觸航模時的情景,在喀什市第八小學上六年級時,新疆航模隊帶著十幾架線操縱飛機和遙控飛機到學校表演,從那時開始,他對航模的喜愛一發不可收拾。
其實,阿迪力江對飛行的喜愛在很小的時候就有模糊的念頭。他的父親喜歡養鴿子,每天都在屋頂上放飛鴿子,看著鴿子在天上飛,他也萌發了飛上藍天的夢想。
這次的航模表演,就像一個引子,讓阿迪力江飛上藍天的念頭愈加強烈。
阿迪力江開始自己找書,查資料,看相關雜志。當時,這方面的書籍很少,他的一個哥哥也喜歡航模,借了一本航模書給他。這就是阿迪力江的啟蒙教材,他從書中學會了如何掌握平衡和航模的重心,而對其他的知識一無所知。
更大的困難還等待著阿迪力江。沒有實物模型,他能找到就是航模圖片,自己比照著動手做。
從看到航模表演,到自己動手做出第一架飛上天的航模,這一做就是6年,從12歲到18歲。
這期間,想放棄的念頭不只一次地浮現在阿迪力江的腦海中。沒有配件,沒有教材,許多專業的問題找不到老師詢問,到哪里去學,他也不知道,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就看看飛在藍天上的飛機,我又充滿了動力,重新充電,從頭再來。”阿迪力江的言語中透著一股韌勁,一種不放棄,和對夢想的執著。
“用了摩托車上的4個電瓶,找了廢舊汽車上的小零件和小電機,自己做螺旋槳,從小孩子玩的車模上拆了車輪安裝在航模上,用泡沫塑料制作機身。”阿迪力江對自己第一個飛上天的航模,每個部件了如指掌。
“當航模飛上天,降落和真飛機一樣,那一刻我手舞足蹈。”阿迪力江將這一幕珍藏在心里,“這樣高科技的東西,我也可以做。”自豪、滿足的表情在阿迪力江臉上流露。
“我一直想飛向藍天,我的飛行夢想通過我自己操縱的飛機實現。”阿迪力江說。
對航模的喜愛,也引發了阿迪力江對其他科學知識的探索。“今年4月,我的‘引擎蓋照明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證書。”阿迪力江向記者分享著他的喜悅。
發明這項專利的初衷是因為阿迪力江看到司機在夜晚查看發動機、機油不方便,他將這一想法變成了現實。
好事成雙。7月,他參加了新疆航模隊舉辦的輔導員培訓班,這時,阿迪力江才找到了“組織”,有了家。
20多年來,阿迪力江不管是上學還是工作,始終是自己在航模的道路上摸索。到學校當老師后,他又成立了航模興趣小組,在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當航模輔導老師,帶著20個孩子學習航模。
有感于自己當年學習航模走了許多彎路,遇到很多困難,他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2萬多元,給愛好航模的孩子買器材。
“我去過內地發達城市的學校考察,那里的孩子學習環境非常好。我的家鄉雖然發展的慢,但不能讓孩子在這方面吃虧,我想讓他們與內地的孩子一樣,參與到高科技的體育活動中。”阿迪力江的話語中有著一種責任。
“今后,我想自己設計、制作一種未來方向的航模,參加國際比賽。同時,我也會把自己的所學毫無保留地教給孩子,讓更多的學生喜愛航模運動。”阿迪力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