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從小帶著她們旅行,讓他們看到世界的博大和豐富,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潛移默化地影響和陶冶她們的心靈。

第一次帶大女兒坐飛機旅行她只有八個月大,是從法國到葡萄牙。第一次飛很遠的地方是(從巴黎)去巴厘島,那時她還不到兩歲。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加上倒時差,入住酒店時已是第二天的傍晚,我們安頓好房間和行李就抱著她來到海邊,把她放在大躺椅上,想著如果她累了倒頭就會睡著。結果我拍了幾張照片后回頭看她時,發現她像小大人一樣面海坐著,胖胖的小臉上眼神和表情忽然縹緲和深沉起來。海風吹著她被夕陽映得通紅的臉,海濤一聲聲地拍過來又退下去,她望向遠處海面的眼神真的像大人一樣若有所思,就像感受到了地老天荒她從何處來將向何處去的哲學思考,身后酒店泳池里別的小朋友嬉戲玩耍的聲音對她完全沒有干擾。那一刻我和Cedric都被驚到了,并從此相信小朋友再小,對她眼前所見和所處的環境也是有感覺、有思想的。所以從小帶著她們旅行,讓她們看到世界的博大和豐富,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潛移默化地影響和陶冶她們的心靈。



從三四個月大,女兒就被裝在小籃子里和我們一起坐火車坐汽車,一歲多以后就背在嬰兒后背包里和我們一起游山玩水。
其實我們當初從女兒們很小起就帶著她們到處跑,更多的是因為現實原因,因為在國外請不起保姆,也沒有家人可以幫忙,而我們每年必有的一兩次旅行又絕對不想放棄,所以從三四個月大,女兒就被裝在小籃子里和我們一起坐火車坐汽車,一歲多以后就背在嬰兒后背包里和我們一起游山玩水。等到有妹妹時,我們已回北京生活,有保姆和家人可以幫忙了,但我們已習慣了帶著孩子旅行,總覺得自己出去不帶她們心里過不去。所以除了偶爾純粹是出差或看展,一般遠距離的出行我們都是全家人一起。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旅行的預算越來越高,但只要付得起,有時間,我們就隨時往外跑。



在陽朔西街的小酒店,房間地板兩個單人床之間是抬高的地臺,我們用被子給米拉搭了個特別舒服的小窩,她特別喜歡





意大利中世紀古城錫耶納。在此之前米拉剛剛協助爸爸成功地向媽媽求婚:在能夠俯視整個佛羅倫薩城的山頂,當爸爸試圖單腿跪地propose的時候,米拉負責從一個小盒子里向爸爸媽媽身上撒花瓣制造氣氛

旅行是我們生活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自己開設計公司,時間上比較自由,只要孩子們有假,我們就會一起出去走走。短假就在國內,長假就出去走得遠一點。旅行對我們不只是放松、休假,也是我們吸取靈感的來源,是我能夠集中精力攝影的大好機會,更是我們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良好時間。與很多中國家長比,我時不時會感到壓力和自責,因為在朋友圈看到很多同齡小朋友學音樂、跳舞、練游泳、參加各種夏令營等活動,而我們因為忙碌或懶惰,除了學校里有的課外課,從來沒有帶她們去上過任何別的課或訓練。想想連我自己小時候都是游泳、體操、田徑樣樣練,有時會擔心女兒們是不是太缺乏有意識的輔導和鍛煉了……也因此我們在比常人頻繁的旅游中,結合在大自然中的遠足,在人文藝術圣地的參觀,長途跋涉中天馬行空地神聊和想象,我們會覺得這些自然的感悟和熏陶,應該能夠彌補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孩子沒有做到的更嚴謹的培養教育。

結合在大自然中的遠足,在人文藝術圣地的參觀,長途跋涉中天馬行空地神聊和想象,我們會覺得這些自然的感悟和熏陶,應該能夠彌補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孩子沒有做到的更嚴謹的培養教育。












我們想給孩子們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的最有直接感受的方式。



羅列出這些旅行對我們的意義,忽然又覺得很正式,而實際上我們的旅行真的是一個更為直覺的自然的需要,是我們想給孩子們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的最有直接感受的方式。這個世界越來越危險而叵測,未來生活有如此多的不確定性,即使孩子們健康順利地長大,一切都好,也不能保證哪一天不被某個渣男傷了心……所以我們的希望是即使有一天女兒們被生活傷害了,童年、少年時代全家人一起的快樂幸福回憶也能夠幫助她們走出陰影,并相信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