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偏遠山村中學老師到大學教授,從教18年;他是“文革”后國家培養的第一批經濟學研究生,主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簡史》,且有多部經濟學著作在業界發揮影響;他當了9年監察部副部長,還有20多年民主黨派工作的經驗。與民建同齡的他,從民建地方組織副秘書長、秘書長、副主委、主委,直到眾望所歸擔任了民建中央主席。他,就是陳昌智。
18年教師生涯
陳昌智1945年生于湖北孝感,他于上世紀60年代畢業于四川大學經濟系。
當時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專業不受重視,陳昌智回憶說,經濟系是全校最小的系,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30多個人,當時都是計劃經濟,不可能學市場經濟的那些課程。盡管如此,陳昌智仍然努力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1968年,大學畢業后趕上知識分子接受“再教育”,陳昌智選擇去了條件艱苦的軍墾農場。在那里,除很少的軍事訓練外,主要是干農活:春耕秋種、插秧挑糞……兩年的時間里,陳昌智深切地體會到了農民勞作的艱難辛苦。
在軍墾農場鍛煉結束之后,陳昌智分配到了涼山彝族少數民族地區金陽縣洛覺區中學當教師。
此地位于四川與云南交界處,屬于中國最貧困的連片地區之一。縣城離成都很遠,交通不便,從縣城到學校還要走幾十里山路。他去的時候,那個學校還沒有中學,他和另外一個同事一起開設了中學的教育課程,同事教數學、物理、化學,陳昌智教政治、語文和歷史,還教音樂。
后來,陳昌智被調到縣文教局任干部,繼而在縣教師進修學校當老師。由于學習基礎扎實,他在1979年恢復研究生考試的第二年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四川大學的研究生,專業是中國經濟史。研究生畢業之后,由于成績優秀,陳昌智留校任教。
1988年,陳昌智被調到四川省政協,先后擔任過副秘書長、財貿委員會副主任和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9年監察工作
從1994年開始,陳昌智轉到監察系統工作,直到任職于監察部副部長。
在9年多的監察工作中,陳昌智以務實的作風兢兢業業工作著。他說:“監察部非常重要的部門就是案件監察的部門,當時這樣的部門在中紀委監察部有8個,每位副書記、常委、副部長分管一個部門,我管的這個部門,比其他7個部門多一個處。這個部門的工作量大,我管50多家中央企業,企業的問題查處起來比行政機關更難,行政機關比較好界定,企業的問題經常和經營活動聯在一起不好界定。我還管一個執法監察室,我在這方面花的精力比在案件監察室還要多。它涉及國務院的事,我們對口有很多部門。我在國務院擔任20多個領導小組的成員或副組長,像安全生產、打擊騙稅、土地、環保的違規違法查處、移民資金監督小組,等等。執法監察室是很忙的一個部門。”
陳昌智談到監察工作也有難做的一面,比如,被監察對象環保沒搞好,在土地問題上違規了,安全生產出問題了,都要追究責任。但是,相關責任人沒有貪污受賄,相反還有不少貢獻,有的還建了一座大學城,有的建了一個開發區,交了很多稅。所以,很多時候會有人為處罰對象講話,要處理一個這樣的人就非常難。
然而,陳昌智既堅持原則、秉公辦案,也實事求是、掌握政策、以人為本,將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貫穿始終。比如,安全生產,一旦出事就要追究責任。誰受了處分,心里都是不舒服的。若遇到這種情況,陳昌智就跟受處分的人面對面耐心講道理,所以多數人能夠心服口服地接受處分。
當被問及在監察系統有這么好的口碑是什么原因時,陳昌智笑著答道:“這大概與我的工作方法有關吧。我做事比較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則,也要與人為善。”
陳昌智喜歡傾聽百姓的呼聲,并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每次外出考察前,他都要找來各種資料反復研究,做到心中有數。無論走到哪里,他都要把了解到的問題記錄下來,隨后再分析整理并寫成調研報告,以便交給有關部門辦理。
這種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使之在群眾中很受好評。

真心擁戴共產黨的領導
陳昌智有20多年在民主黨派工作的經驗,與民建同齡的他,從民建地方組織副秘書長、秘書長、副主委、主委,直到眾望所歸擔任了民建中央主席。2008年他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2013年再次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在談到學習時,陳昌智謙虛地說:“我不認為自己比別人更聰明,而是始終在學習,抱著真誠的心態,踏實、努力地做好每一項工作,把握住每一個機會。”
平時,不論走到哪里,陳昌智總帶著一些文件、資料和相關書籍,隨時學習。他認為,首先要把基本的東西搞清楚,這樣對自己工作很有好處。比如,在回答中外記者或網民提出的尖銳問題時,有了這些文件、資料作依據,回答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在集體采訪各民主黨派主席的記者會上,有《美國之音》記者提問:“建國之初,民主黨派在新政權里聯合政府有議員,當時并無執政黨和參政黨之分,可是40年之后,到了1989年,民主黨派變成了所謂的參政黨,請問各位主席,參政黨地位是永久性的不可變更的嗎?為什么?”
問題尖銳,全場鴉雀無聲。此時,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對陳昌智說:“由你來回答吧!”
為了讓大家放輕松,陳昌智對記者朋友們說:“我先喝口水吧。”
話音剛落,臺下記者都笑了。他接著作了回答:“中國的政黨制度,有它自身的特點。剛才你在表述的時候,已經談到了政黨制度的特點,中國共產黨執政,民主黨派參政。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有一個歷史的過程。它是由歷史特殊的條件,它是由一個國家的國情,它是由一個國家的性質所決定的。我們這個政黨,中國民主建國會建立于1945年,那時國民黨執政搞獨裁、搞內戰,所有的黨派都反對獨裁、反對內戰,因而和共產黨的宗旨和共產黨的思想一致了,自然而然就和共產黨走到一塊了。曾經有人說共產黨現在掌權了,所以,你們只能接受共產黨的領導。我說不對,需要很好地學習我們各個黨派的歷史。在解放以前,在國民黨掌權的時候,我們并沒有去接受國民黨的領導,我們民主建國會的成立,就是反對國民黨的獨裁和內戰。相反,當時我們就在我們的文件里清楚地寫下了接受共產黨的領導,那時候共產黨沒有掌權。如果愿意的話,可以翻閱一下我們黨派的歷史。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們各民主黨派親眼所見,現在可以說世界人民所見,共產黨能夠領導這個國家,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這個國家。除此之外,沒有一種政治力量可以擔負起這個讓中國繁榮昌盛、讓中國人民富裕生活的歷史任務。因此,回答你,我們認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正確的。中國共產黨使中國人民的地位不斷提高,使中國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這是全世界所公認的。”
陳昌智主席精彩的回答,博得現場一片掌聲。
科學嚴謹扎實細致
作為學者型的國家領導人,陳昌智對調研工作極為重視。如同他以往寫學術論文,從對調研選題的認真篩選,到調研中的且行且思,再到對調研成果分主題的梳理和總結,每一步都科學嚴謹、扎實細致,絕不走過場。
陳昌智說,我們不能擺個架子,以高高在上的領導姿態來調查別人,對于不符合規定的做法馬上就批評別人;相反,要傾聽他人的意見,問他們有什么困難,大家共同想辦法,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大家都說真話,說心里話,這樣才能夠拿到第一手材料。
與陳昌智一起去調研的同事都說,陳昌智副委員長平易近人,有很高的政治水平和領導才能。他不僅能夠傾聽干部、群眾的意見,更重要的是,他特別會換位思考,跟群眾打成一片,所以每到一地,干部、群眾都愿意跟他說心里話。
一次在甘肅調研時,當地經濟不是很發達,有些地方政府沒有正規的招待所,只好住民營的招待所,條件很艱苦。陳昌智和大家打成一片,沒有架子,每次吃飯基本上都是拉面。大家都很喜歡和他談心。
陳昌智就是這樣一個憑借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與才智,調動身邊每一個人的積極性的人。由于他獨特的處事原則,使各項工作得以順利落實。
(摘自《中國人大》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