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2歲的林文漪,祖籍臺灣臺南。雖然她生于大陸長于大陸,心中卻常常想念家鄉,她把這種感情稱作“中國心、故鄉情”。正是出于這份感情,她1990年加入了臺盟。入盟后,她踏實工作,為促進兩岸交流和祖國統一不遺余力。
林文漪196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1981年4月,她獲得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碩士學位后留校任教。
在擔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期間,林文漪主攻工程熱物理專業,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在國內外發表論文百余篇。她還獲得過國家教委、水利電力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這樣的學識背景并沒有被林文漪當作“老本”。進入政界后,她無論是最初擔任北京市高教局副局長、市教委副主任,還是后來擔任市長助理、副市長、市人大副主任,也無論工作多忙,她都會擠時間繼續學習。
1996年12月,林文漪開始擔任北京市副市長,主管經貿和科技工作。科學家出身的她,深知建設好中關村科技園區對北京意味著什么。為此,她事必躬親,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她親力親為,在為園區的發展盡自己所能提供最為優先條件的同時,還為入園的企業提供服務。1999年回國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鄧中翰在中關村創辦的中星微電子公司,就是由林文漪親自幫助注冊的公司,實現無形資產評估的。這家為中國結束“無芯”歷史、并在世界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市場占有最大份額的公司,以最短的時間———一天,完成了全部登記注冊手續。
今年72歲的林文漪,祖籍臺灣臺南。雖然她生于大陸長于大陸,心中卻常常想念家鄉,她把這種感情稱作“中國心、故鄉情”。正是出于這份感情,她1990年加入了臺盟。
成立于1947年的臺盟,一直致力于加強兩岸的交流和祖國和平統一事業。69年來,領導集體雖多次新老交替,但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共產黨真誠合作、親密共事的歷史選擇從來沒有動搖過。這一點,林文漪始終銘記在心。入盟后,她踏實工作,為促進兩岸交流和祖國統一不遺余力。
特別是1997年林文漪擔任臺盟中央副主席、常務副主席后,人們更是通過各種媒體經常看到她為臺灣事業、兩岸溝通積極工作的身影。她曾多次表示,臺灣是我們朝思暮想的故鄉,那里有我們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親戚朋友,沒有誰比我們更加希望能夠以和平的方式早日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每當“臺獨”試圖制造分裂和兩岸對立時,人們總能聽到她情深意切同時又對“臺獨”無比義憤的聲音。
林文漪在2005年任臺盟中央主席,她表示領導臺盟在推動兩岸關系發展中發揮兩個優勢,其一是親情和鄉情的優勢,其二是參政黨的優勢。林文漪特別強調,臺盟是由臺籍人士組成的參政黨,盟員中專業人士很多,要本著“專、精、深、久”的原則和方式,進一步加強兩岸交流,抓住重點,做出成效。
2014年2月26日,林文漪在北京臺灣會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夫人連方瑀女士。雙方暢敘鄉情,共同展望兩岸關系的前景。林文漪說,馬年未出正月,連戰榮譽主席就率團到大陸訪問,還專程來到臺灣會館與我們大陸臺胞共話新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兩岸同胞一家親,誰也不能割斷我們的血脈,兩岸走近、同胞團圓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2015年3月7日,臺盟、臺聯界別全國政協委員舉行聯組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出席會議并發言。
林文漪表示,在過去的一年中,臺盟臺聯界別委員扎實工作、全心為民,履行了參政黨成員和政協委員的職責,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兩岸同胞的交流互信作出積極努力,體現了臺籍委員的光榮傳統。林文漪勉勵臺籍委員努力工作,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作為履職盡責的方向,堅決圍繞中共中央對臺工作方針政策,為兩岸同胞能夠共圓中國夢,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摘自《瞭望新聞周刊》2006年3月6日,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