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召開的中共十六大,選舉產生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順利實現與江澤民為核心中央領導集體的新老交替。而此前,為了培養胡錦濤等一批青年領導干部,鄧小平和江澤民都做了許多工作……
從西部調入北京
1982年6月27日至29日的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期間,印發了陳云撰寫的《提拔培養中青年干部是當務之急》一文和他主持起草的《關于老干部離休退休問題座談會紀要》。會后,部分與會人員留下來參加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座談會。
7月2日,陳云在座談會上講話,強調干部隊伍青黃不接的客觀存在,不無擔憂地說:提50歲左右的人可能爭論少些,提40歲左右的人,爭論、懷疑會很多。提40歲以下的人,懷疑、爭論會更多。既然如此,為什么“紀要”還有“特別提40歲以下的人”這一句?他自問自答:一是年富力強;二是有意識地培養,經過3年、5年、10年,有意識地培養,選出好的人;三是40歲以下的人中間有人才;四是只有40歲以下的人,才了解“文革”初期青年人當時的想法和表現。
陳云講話后,鄧小平即席講話。他嚴肅地說:“我們歷來講,這是個戰略問題,是決定我們命運的問題。現在,解決這個問題已經是十分迫切了,再過三五年,如果我們不解決這個問題,要來一次災難。”他面向大家問:“為什么全會之后又專門把在座的諸位留下來開兩天會,討論陳云同志關于提拔培養中青年干部和老干部離休退休這兩條建議?就是因為這個問題十分迫切,十分重要。”
會后不久,8月7日,中央組織部發出《關于貫徹執行中央對調整領導班子和選拔優秀中青年干部指示的幾項工作的通知》。
1982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二大,新選進中央委員會的210人中,最年輕的是甘肅省建委副主任胡錦濤,當時他只有39歲。大會閉幕第二天,鄧小平、陳云等中央領導同志專門接見了39位新當選的年輕中委和候補中委。當他們依次步入大廳時,中央組織部同志一一唱名介紹情況,鄧小平、陳云等老同志同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干部一一握手,仔細端詳著,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
不久,胡錦濤這位39歲、最年輕的中央候補委員,就從西部的甘肅被調到首都北京從事團中央領導工作,于1982至1985年先后擔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主席,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
根據中共中央決定,胡錦濤從1985至1992年到地方,特別是國家欠發達、各方面條件艱苦的西部地區工作,先后擔任貴州省委書記,貴州省軍區黨委第一書記;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西藏軍區黨委第一書記。連同走出清華大學校門后在甘肅工作,他在西部地區工作近20年,從各方面展示了他的領導才干。
進入中央領導機構
1989年,江澤民擔任總書記不久就指出:我們“現在這一代干部,特別是50歲以下的中青年干部,是跨世紀的一代,正生活和工作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關鍵時期,肩負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經受著執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能否經受住這些考驗,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能否準確判斷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正確處理錯綜復雜的國際事務,直接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成敗,關系到黨和國家的興亡,關系到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命運。
所以,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在繼續選舉江澤民為核心中央領導集體的同時,還選舉了一大批年輕有為的領導干部進入了中央領導機構。作為后來新世紀之初產生的中央領導集體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就是在這一大批年輕有為領導干部中經過選拔,進入江澤民為核心中央領導集體的。
1992年10月19日,江澤民等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會見中外記者。江澤民笑著對記者們介紹原第十三屆中央常委,又介紹新當選的3位常委。他指著胡錦濤說:“這是一位年輕人,胡錦濤同志,今年49歲。”
此后,胡錦濤從1992年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開始,到中共十五大政治局常委中他位次的移前,直至2002年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同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家軍委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他任中央政治局常委長達10年。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后來稱贊胡錦濤同志“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正確論斷的由來。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屆一中全會又選舉吳邦國等一大批年輕領導干部進入了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機構。人們發現,在江澤民親自主持解決工業方面重大問題,或者在視察各地農村時,在參加國內重要活動和到國外出訪活動時,經常能看到年輕領導干部隨行其中。胡錦濤相繼擔任國家副主席、軍委副主席,直接參加國家和軍隊的領導工作。
隨著21世紀的臨近,江澤民越來越關注、越來越強調、越來越下大氣力開展培養領導班子的工作。2000年6月9日,他在中央黨校發表《加緊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中青年領導干部》重要講話,強調“不斷培養中青年領導干部,始終是我們黨的一項戰略任務”。重申要“進一步認識到培養造就一大批適應新世紀要求的中青年領導干部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提出,要使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繼往開來,就“必須不斷培養和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后繼有人”。
2001年3月,江澤民先后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和政治局會議,確定有關十六大人事準備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決定成立專門班子,在政治局常委直接領導下進行工作。

當選總書記
中共十六大時,我們黨有6000多萬黨員,有4000多萬各類干部,這就為選拔培養黨、國家、軍隊接班人提供了雄厚基礎。例如,為了推薦、考察、醞釀、提名中共十六大中央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人選,中央先后派出46個考察組,分赴98個中央、國家機關部門,11個中央金融機構,23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考察。中央軍委也同時派出5個考察組,分赴全軍和武警部隊大軍區級單位進行考察。考察組按照中央委員會作為治黨治國治軍政治家集團的要求,著眼于提高素質,優化結構,增強活力,強調體現改革精神,走群眾路線,進一步擴大了黨內民主。
對這項政治性很強的工作,從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上半年,江澤民先后主持召開12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專門聽取考察匯報,并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10月31日,政治局常委會根據結構要求和工作需要,統籌考慮,綜合研究,從遴選對象中提出了十六大“兩委”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11月l日,政治局全體會議討論通過了這個名單。
2002年11月13日,江澤民主持十六大大會主席團第三次會議,通過建議名單。第二天,在他主持下,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其中,除黨和國家領導人外,組成人員分布于中央、國家機關,中央金融機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省區市和軍隊,其主體是省部級和大軍區級領導骨干。他們全部是新中國成立后參加工作,有些是改革開放以來參加工作的年輕干部,平均年齡55.4歲,50歲以下的占1/5以上。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8.6%。尤其引人矚目的是,新進入中委的有180人,占一半以上。
2002年11月,胡錦濤在中共十六大上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11月15日,2400多名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員匯聚在人民大會堂。江澤民同其他原常委與新當選的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親切會見了出席黨的十六大的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員,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江澤民高興地說:“我相信,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一定能夠開創新的局面,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前景,是會更加美好的!”
胡錦濤也表示:“我們一定牢記江澤民同志的囑托,一定堅定不移地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決貫徹落實十六大提出的各項任務,團結一致,萬眾一心,艱苦奮斗,努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他們的講話,激起全場長時間一陣陣熱烈掌聲。
不久,江澤民就稱贊說: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工作是抓得準、有成效的,為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開了一個好頭。”國內外輿論也普遍認為,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委員會,整體素質好,結構比較合理,群眾基礎比較好,知識層次高,年富力強,公道正派,清正廉潔,是一個朝氣蓬勃、奮發有為、值得信賴的中央領導機構。
(摘自《世紀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