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統計學的角度也發現,一個領導人的領導風格決定企業氛圍的30%。企業效率有30%是由這個企業的組織氛圍決定的,氛圍好的企業效率自然高。那么組織氛圍的30%是由主要領導人的領導風格決定的。所以你看,你這個企業有沒有競爭力,統計學上是能夠說明的。所以我們公司現在大力倡導合作文化。
我覺得一個公司的治理決定公司能夠走多遠,活多久。一個公司的文化能夠決定這個企業到底能長多大,它決定企業的基因。公司治理解決的兩個問題,一個是公司的制約機制,一個是公司的激勵機制。但是這兩大機制解決不了的還得靠文化來解決。
公司治理是把人的利益關系調整到了極致的地步,所有KPI都有,但是人們還得保留自己的剩余勞動力不貢獻給你,所以我是用博弈論來解釋公司文化的。
人與人之間,理論經濟學里面認為是不可能信任的,后來我發現企業之間是同樣缺少信任。一個信任存量高的公司競爭力一定強,企業文化好的企業創造力強,執行力強,最主要的是內部成本低,沒有定規矩的地方大家用一種文化都可以替代了。
我們公司最早提出“制度文化”,我們公司制度培養人,管理人,淘汰人,我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當時很多股東,讓我們拿利益說話,拿效益說話,我們叫做“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相對應的是一種圈子文化,是一種老板文化,老板的趨向是什么非常重要。很多老板趨向以我為中心,我是權威,我想說什么說什么,我想管什么管什么,不分大小。有人說,這是一種文化,但我認為這不是的。老板要建立一種制度,用制度來管理人、培養人,這是制度文化區別于圈子文化和老板文化的地方。
這種文化既不符合民主政治的要求,也不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我們最早是制度文化,后來強調責任文化,再后來KPI全面建立起來是績效文化。但是我認為那些文化都屬于工作性的文化,所以它是可以疊加的文化,在最深層次,我們將自己確定為合作文化。
合作文化企業的信任存量是這個企業競爭力重要的一個標準,不分大小。比如說我,我和我們前臺的關系很遠,但是我們到底是一個什么關系?企業當中,人與人之間的本質關系究竟是什么關系?雇傭關系,領導關系,顯然都存在的,但我認為最本質的是合作關系。他符合人性的平等與尊重,這就是好的文化或者優秀的文化要體現人性善的這一面。所以我覺得在我們公司里面,我一直倡導合作文化。
我最不喜歡罵人的領導,你可以把他開除但是你不能不尊重他的人格,所以尊重人,發展人,這是符合人性的一種要求,所以它能夠最大限度調動你的積極性,加強你的執行力,甚至創造力,降低你內部的交易成本。
從統計學的角度也發現,一個領導人的領導風格決定企業氛圍的30%。企業效率有30%是由這個企業的組織氛圍決定的,氛圍好的企業效率自然高。那么組織氛圍的30%是由主要領導人的領導風格決定的。所以你看,你這個企業有沒有競爭力,統計學上是能夠說明的。所以我們公司現在大力倡導合作文化。
“合作”兩個字,是我從博弈論角度得出來的。在企業內部,大家不斷強化互惠一個合作的預期,這種預期能夠長期穩定下來,這個企業文化就一定能做出來,而且這個文化不是說出來,是做出來的,不僅要體現在所有的規章制度里,還要體現在你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中,這種文化非常重要,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也符合現在的潮流。
互聯網時代是信息高度對稱的,這種情況下,英雄創新的時代快結束了,大眾創新的時代到來了,大眾創新體現的依然是一種合作文化。
這種合作不僅體現在企業內部的層級之間,也包括合作伙伴,乃至競爭對手之間,再深層次挖掘都會找到一種合作關系,這種合作關系建立起來了,你尊重了對方,你尊重競爭對手的時候,你就變成了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