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業管理信息化是農業發展的新的促進手段,能夠從各方面為農業發展提供信息和服務,促進農業生產和銷售。為農業信息化制定一定的標準可以提高農業信息化的發展速度。本文從農業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特點出發,探討了我國農業管理信息化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為農業信息化的標準化發展提供解決策略,以期能夠促進我國農業管理信息化的繼續發展。
[關鍵詞] 農業;管理信息化;現狀; 標準化發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74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6)21- 0142- 02
1 農業管理信息化方式概述
1.1 農業管理信息化的內容
農業信息管理主要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農業資源管理的信息化,這些資源包括農業生產的相關的耕地資源、水資源、種子資源、肥料資源以及技術資源等,也包括農產品銷售的渠道資源、客戶資源。二是農業辦公管理的信息化。這主要指的是農業相關部門在進行日常辦公管理時應采用信息化的方式,以提高辦公和服務效率。三是農業生產運營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指的是農業生產過程中進行各方面的管理信息化,也包括農業產品的銷售運營時市場監測管理的信息化。四是農產品質量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將農產品質量信息以及質量檢測情況公布到網絡中進行共享。五是農村工作的信息化,主要指的是通過農村電子政務的發展,以促進農業信息化的發展。
1.2 農業管理信息化的特點
(1)農業管理信息化的平臺以農業政府網站為主。受到農村科技信息發展水平的限制,農業信息化的管理平臺主要是由政府相關農業部門來進行建設,而建設的方式以網站建設為主,通過網站這一平臺來發布相關的信息,為農民提供各方面的資源和服務。
(2)農業管理信息化具有明顯的行業特性。農業管理信息化的內容緊貼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的生產特性、銷售特性協同一致,尤其是在管理的手段和流程上,所采取的方式也必須是符合農業生產發展要求的。
(3)多技術集成、多系統協同。由于農業的管理涉及范圍廣,需要跨地區、跨區域的市場信息管理,所以農業管理信息化就需要多項信息技術的集成支持,也需要設計一些相關的系統協同支持。
(4)發展模式逐漸多樣化。最早,我國農業管理信息化的發展模式主要是突出農業核心業務,也就是以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為主,現如今,農業管理信息化開始涉及農業各級部門的整體建設,農業地級部門的功能日漸完善,可以為農民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和服務。
2 我國農業管理信息化發展的現狀
2.1 農業辦公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當前,農業辦公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有了較大提升,通過管理信息化,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在線服務等方式,來加強和農民之間的溝通,為農民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提高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2.2 不同級別的農業電子政務平臺發展迅速
除了我國省部級農業部門的電子政務平臺之外,我國地市鄉鎮不同級別的農業電子政務平臺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在農業部的大力支持下,一方面實現了不同級別電子政務平臺的資源共享,一方面也為地方農業電子政務平臺的發展提供相關技術。
2.3 農業相關決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
由于管理信息化的發展,一些數據信息能夠被及時反映到農業部門,因此,在分析數據信息的前提下,在做出一些農業決策時就有據可循,提高了我國農業部門在農業生產管理方面的決策能力。
3 我國農業管理信息化標準化發展存在的幾個問題
3.1 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缺乏建設標準
管理的信息化最離不開的就是計算機設備、網絡設備和通訊設備,這就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但是我國很多地區農村的發展仍然比較落后,很難拿出一筆資金來建設信息化的相關基礎設施。而且,對于不同層級地區信息化的建設缺乏一定的標準化指導,這無疑使得各地區呈現出發展不均衡的現象。當一些農業發展速度快、效益好的地區不斷提升管理信息化的同時,一些農業發展效益低的地區反而因為沒有資金投資信息化建設而愈加落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國發展不均衡的矛盾。
3.2 同級別電子政務資源信息共享程度低,缺乏共享標準
我國農業部門的電子平臺可以為下級地方平臺提供資源共享,然而由于沒有一定的資源共享標準,同級別平臺之間往往為了確保自身利益而拒絕共享資源。尤其是相鄰較近的一些地區平臺,為了確保本地區的資源和服務質量、提高本地區農業的生產效益,往往拒絕將一些有價值的資源信息進行共享。
3.3 農業發展業務在信息化方面開展不足,缺乏范圍標準
當前,我國農業資源管理信息化所涉及的一些內容大都是較為宏觀的信息方面的。尤其是關于農業銷售方面的信息資源較少。另外,關于主要農作物產品方面的信息資源較多,而一些占比較少的農作物產品方面的信息資源則較少。
3.4 農業管理信息化人才不足,缺乏技能標準
信息化方面的人才很多,但是愿意投身農業管理的信息化人才卻相對較少。而且關于農業管理信息化人才技能培養方面的標準也是未定的,這就使得農業管理信息化方面人才短缺,尤其是缺乏既了解農業生產又懂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4 我國農業管理信息化標準化發展的相關建議
4.1 建立基層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標準
相關的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應對于各級地區的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設置一定的標準,統籌布局移動通信網、互聯網等設施,以提高農村的信息化水平。在具體實施中,應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相關預算,設立政府專項資金來確保基層農業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積極幫助農村建立信息網絡,促進基層農村各項信息資源的共享,以確保農業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持續發展。
4.2 建立規范的資源共享標準,促進信息的整合開發
對于基層農業管理信息化平臺來說,所獲得的信息資源是有限的,而去獲得信息資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應加快統一的信息化建設,建立一定的共享標準,以促進各級單位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尤其是要讓同級別平臺之間明確信息共享能夠促進區域發展,也可以更好地開展業務,以加快不同地域的信息共享體系建設。具體來看,可以通過上傳信息資源到共享庫的方式進行鏈接查看,也可以直接實現不同信息平臺的資源鏈接。
4.3 建立農業信息化業務項目的標準,促進農業的市場化發展
農業發展最關鍵的是農產品的順利銷售,尤其對于一些偏遠地區來說,缺乏銷售渠道直接制約著其農業的發展。因此,在相關的項目設定中,應有一定的業務標準,尤其是增設農業產品的銷售渠道,促成渠道和農民之間的聯系,加快農產品的售出,提高農民的收入。另外,還可以為農民提供相關的農作物市場信息可以幫助農民趨利避害。與此同時,不同農產區的氣象情況也應該及時跟上,提高農業生產檢測和預警能力。
4.4 建立農業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標準,為農業信息化補充人才
要按照農業管理信息化的標準要求來培養人才,可以聯合相關的農林院校共同培養農業管理信息化人才,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從事農業信息工作。可以通過開展農業基地合作培養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農業生產的技術能力。同時,加強對內部人員的技能培養,一方面發揮內部工作人員的工作經驗優勢,一方面能夠確保培養出的人才資源不流失。
總之,我國農業管理信息化的發展勢頭良好,但其中存在的缺乏標準化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尤其要逐一解決存在的各方面問題,從而從整體上促進農業管理信息化的不斷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儒敬. 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瓶頸與應對策略思考[J]. 中國科學院院刊,2013(3):337-343.
[2]于忠興. 試論新經濟形勢下農業管理信息化的發展[J]. 現代商業,2013(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