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采用文獻資料法、教學實驗法、訪談法等方法,對大學生在參加選項課前、后分別測量學生的身高、體重、立定跳遠、50m 跑、坐位體前屈、肺活量、引體向上/一分鐘仰臥起坐和l 000m 跑/800m 跑體質指標進行對比比較,以研究不同體育選項課對學生體質的影響,并給出各選項課教學改革方向及學生選課的建議。
[關鍵詞] 體育選項課;大學生;身體素質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123
[中圖分類號] G80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6)21- 0234- 02
0 引 言
學生身體素質連續近30年呈下降趨勢,如何遏制學生身體素質下降已然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高校作為學生走向社會的最后一站,如何向社會輸送“健康的人才”理應成為衡量高校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桿,但是大學生體質的現實狀況卻為高校提出了嚴峻挑戰:體育鍛煉的猝死率在上升,長跑因擔心發生意外而取消等等,這些現實問題拷問著我國體育教育,也迫使我們再次思考如何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讓體育更加貼近當代學生生活,強調趣味性和針對性,以學生為本的自主選擇運動項目、自主選擇上課時間、自主選擇任課教師的“三自主”體育選項課教學形式,已在高校中普遍開展。這種充分尊重學生選擇,按照學生興趣授課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提高有著重要意義,受到了學生普遍的歡迎,也調動了教師的授課積極性,授課質量不斷提高。但是,不同的選項動機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體育課選項,而不同的體育課選項對大學生身體素質有著不同的影響作用。本文對沈陽市部分高校不同體育選項課的學生身體素質及形態進行研究,以探討不同體育選項課教學對學生體質的影響,為改進體育選項課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沈陽醫學院、沈陽大學2014級選擇健美操、排球、乒乓球、籃球的學生共480人作為研究對象。由于兩個學校男女比例差距懸殊,男同學選擇的課程較為集中,所以本文健美操、排球均選取女生成績,乒乓球及籃球選取男生成績。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維普、中國知網等數據庫,以身體素質、身體健康狀況、體育教學選項課等為關鍵詞,檢索與之相關的內容,并閱讀大量有關體育教育學、大學生身體素質測量等相關書籍,為本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1.2.2 教學實驗法
實驗分成實驗班和對照班。每班各30人,同一專項的實驗班和對照班由同一位教師進行授課。實驗前后分別使用身高體重秤、立定跳遠測試儀器、秒表、坐位體前屈測量器、肺活量測試儀等,測試身高、體重、立定跳遠、50m 跑、坐位體前屈、肺活量、引體向上(男生)/一分鐘仰臥起坐(女生)和1 000m 跑(男生)/800m 跑(女生)(身高,體重用來計算BMI);以及課程結束后進行選項課的期末專項測試。以此進行選項課教學后的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的爆發力、耐力、彈跳力和柔韌性等的比較。進行實驗教學共36學時,每周2學時。
1.2.3 變量控制法
授課教師按照該選項課的教學任務和內容,對對照班同學采取單純式的教學,對實驗班的同學采取綜合的教學方式教學。
1.2.4 訪談法
與體育專家、體育教師以及學生座談,針對體育選項課教學的有關問題進行咨詢與調研。
1.2.5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 19.0對測試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出相應的標準差、平均值等指標。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體育選項課對學生身體形態指標(身高、體重及BMI)的影響
在36學時的選項課學習后,學生的身高無明顯變化。健美操、排球、乒乓球、籃球選項課的體重平均數(kg)分別降低了2.21、1.01、0.45、0.78和BMI指數(kg/m2)由22.12、21.1、23.98、23.94降低了0.81、0.36、0.19、0.28。
2.2 不同體育選項課對學生身體素質指標[(立定跳遠、50m 跑、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男生)/一分鐘仰臥起坐(女生)和1 000m 跑(男生)/800m 跑(女生)]的影響
2.2.1 學生力量素質的測試結果
對力量的測試包括立定跳遠、一分鐘仰臥起坐(女)及引體向上(男),在4項選項課結束后的測試中,健美操、籃球課的學生立定跳遠(m)成績平均數有所提高,分別由1.71、2.28提高到1.74、2.3,健美操課的學生在一分鐘仰臥起坐(個)測試中平均數由29.1提高至31.26,而參加籃球課的學生在引體向上(個)測試中,平均數提高了1.32,乒乓球和排球課的學生無明顯變化。
2.2.2 學生耐力素質的測試結果
1 000m 跑(男生)/800m 跑(女生)是重要的耐力測試指標,而健美操、排球、乒乓球、籃球課的學生無明顯變化。
2.2.3 學生速度素質的測試結果
對速度的測試為50米跑,參加排球、籃球課的學生經過36學時的教學后均有所提升, 50米跑(s)測試成績平均值由9.48、7.56分別提升到9.28、7.42,乒乓球、健美操課的學生無明顯差異。
2.2.4 對柔韌素質的影響
對柔韌的測試為坐位體前屈,參加健美操課的學生在坐位體前屈(cm)測試中成績提高顯著,平均值由16.79增至18.03,而籃球、排球、乒乓球課的學生無明顯變化。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各選項課學生體重與BMI指數均有下降,以女同學參加為主的健美操、排球課數值下降較為明顯。
(2)健美操課對于學生柔韌性及腰部、腿部力量的提高較為明顯;排球課對于學生的速度素質有所提高;籃球課對于學生的力量及速度素質有所提高;乒乓球課的學生各項身體素質均無明顯提高。
3.2 建議
(1)乒乓球課由于短時間內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較少,建議教師全面增加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
(2)建議健美操、排球、籃球選項課的教師根據學生身體素質情況,適度調整教學方法,增加學生身體素質弱勢方面的訓練,力求學生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焦喜便,等.體育舞蹈選項課對大學生體質的影響[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4):62-64.
[2]劉先鋒,于婷婷.高校體育選項課對大學生體質影響的改革與探索[J].才智,2014(20).
[3]王紅,高成強.大學體育不同選項課對學生身體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