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簡要介紹了美國和日本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具體做法以及對我國的啟示。
[關鍵詞]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經驗;啟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19
[中圖分類號] F23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6)21- 0041- 01
國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模式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是美國和日本兩種模式。美國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以法律法規進行規范的強制性披露為主,而日本的主要方式是通過制訂行業指導性文件引導企業自愿披露環境會計信息。通過這兩種己進行多年的披露模式進行分析,對國內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
1 美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美國所擁有的會計職業團體組織數量較其他國家而言較多,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開展也較早。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頒布實施的一系列環境法律法規的要求日益嚴格,越來越多的企業披露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越來越廣、披露范圍也越來越大。
(1)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方面,一方面是對環境監測與污染控制的規定,另一方面是明確了企業環境清理與復原的責任。比如《污染防范法》《海洋保護研究及救援法》《資源保護和恢復法》等,這些法律對污染物做了預防性的排放控制規定。《綜合環境反應、賠償和責任法》《有害物控制法》等環境清理和復原補償性法律明確了企業應承擔的環境違法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規定對造成的環境損害必須向當地政府部門予以賠償,同時涉及補償責任在公司財務報表中的處理等問題。
(2)在行業的要求方面,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已制定出多份關于環境問題的公告:第5號準則公告《或有負債會計》;第14號解釋公告《損失值的合理估計》等。同時,在環境支出資本化或費用化的規定上,FASB還發布了第89-13號公告《石棉清理成本的會計處理》、第90-8號公告《處理環境污染成本的資本化》等文件。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的會計標準執行委員會于1996年發布了《關于環境負債補償責任狀況報告》,提出了企業在報告環境補償責任和確認補償費用時的基本原則,為所披露的信息的質量提供了保證。
(3)在披露的方式方面,美國關于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是以法律法規的強制性約束為主,而行業協會則對環境事項在會計中的列報作了具體的指導和規范,證監會和環保局則對企業的披露情況進行監督。
2 日本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20世紀末,日本提出走“循環型經濟社會”,即從現代經濟社會向以“最優生產、最優消費和最少廢棄”為特征的可持續發展的“循環型經濟社會”轉變,日本近幾年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上有了較大的發展,這得益于日本政府在環境方面的法制建設及社會民眾環保意識的增強。
(1)在環境環保法律法規方面,早在明治時代日本就已經對環境問題進行了相關規定,但是直到50年代以后才對其進行了正式立法,從整體上看,日本的環境法律法規側更加著重于法規標準和技術手段。日本于1968年和1970年分別頒布了《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在此之后,環境立法和司法力度不斷加強,制定或修訂了一系列理念先進、措施具體的各項法律法規政策700余種。如: 《再生利用法》《環境基本法》《湖澤法》等。這些法律法規使得企業在推進環保活動上有法可依,時至今日,日本在有關環境的法律已經相當完備,在環境保護上也已取得很大的成效。
(2)在制定相應準則和指南進行引導方面,日本通過制定一系列相關準則,引導企業據此制訂環境經營計劃,引導企業主動調整投資方向適應國際化環境,而且重視利用市場力量、重視民眾和企業的自愿行動、重視信息手段,對企業環境會計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指導作用。日本對企業環境會計的實施和環境報告的披露是通過環境省發布的一系列規范來引導的,主要有:《關于環境保護成本的把握及其公布指南(中間報告)》《經營者的環境責任指標(2000)》《環境報告書指南(2000)》; “環境會計導入準則(2000)年版”《環境會計指南ΙΙ》《環境會計指南2005》等。這一系列規定的出臺,對企業環境會計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3 國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我國的啟示
從美、日的經驗中可以看到,在企業實施具體的披露行為之前,政府制定了具體的環境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明確了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方式、內容、形式,使企業在實施信息披露時有據可依;不僅如此,企業據此發布的環境報告在行業之間具有可比性,信息使用者在使用這些信息時能夠更加方便有效。我國在現有的基礎上,要向有經驗的國家學習,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我國國情,制定出更為詳細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環境會計準則和信息披露制度,使企業在具體披露時做到有據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