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探索如何將互聯網技術和會計教學模式進行深度的融合,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一個云端開放課程新模式,實現課堂翻轉,滿足移動化學習、碎片化學習、自主學習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如何對學習者個性化學習進行過程的控制和效果的評價,使云端開放課程的應用從單純的資源供給到會計教學模式的實質性轉變,探索“互聯網+”時代會計教學的新模式。
[關鍵詞] 互聯網+;會計教學;教學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116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6)21- 0217- 03
0 前 言
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首先要轉變的是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會計教學模式的改革,成為擺在普通本科院校轉型發展過程中,會計專業教學必須面臨的問題。會計教學模式的改革也一直是會計教育界探討的問題。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提高的了會計教學的效果,改變了會計教學的手段。但這些改革仍然局限于授課手段的改變,會計教學模式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傳統會計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病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善,不能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轉型發展的需要。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會計教學模式的深層次改革提供了平臺和技術支撐,會計教育工作者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互聯網技術和會計的教學模式進行深度的融合,探索出“互聯網+”時代適用于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教學的新模式。在“互聯網+”下實現會計教學模式深層次的改革必須實現以下五個方面的轉變。
1 教學主體學生化
傳統的會計教學理念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集制片、導演、演員為一身,學生是觀眾。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地位是被動的,課堂氣氛是沉悶的,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低下。盡管大多數教師能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會計教學,使會計教學的手段改變了,但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最典型的表現是由于教師課堂板書量的減少,課堂上講述的內容以演示文稿的方式呈現,導致課堂教學的知識容量過大,幻燈片之間的快速切換,使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導致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在短時間內消化大量的知識信息,課后又缺乏有效的途徑進行彌補,遺留的問題逐日增多,天長日久就會對會計知識的學習喪失信心和興趣。
“互聯網+”下會計教學模式的改革首先要轉變的就是教學主體的轉變。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讓學生成為會計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是制片和導演,學生要從原來的觀眾要轉為演員,實現教學主體學生化。讓基于知識傳授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基于問題解決的課堂,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具體的做法是,將會計教學中知識性的內容以微課的形式通過互聯網課程平臺發布,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自己觀看視頻進行自主學習。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控制學習進度,沒看懂可以反復看,實現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課堂教學不再講述知識性的內容,而是提出新的問題,讓學生利用獲得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完成知識點的內化和提升。課堂教學的重點是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教師成為學習的引導者。以問題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模式可能促使學生去做更多的閱讀和學習才能解決問題。課堂教學主體的轉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課程資源的多樣化
傳統教學方式下,會計專業的教學資源主要是教材和習題。這些傳統的教學資源是無法滿足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的,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是用視頻和網絡資源代替書本,而是這些資源的融合,使會計的課堂教學模式呈現出立體化,線上課堂和線下課堂做到優勢互補。要實現課堂的有效翻轉必須做好課程資源的建設。課程資源建設是會計教學模式改革的基石,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完成。一是整合現有的可使用的課程資源。隨著互聯網技術和視頻編輯技術的普及,國內的多數視頻學習網站都有會計專業相關教學視頻的免費資源。教師要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對這些資源進行甄別,篩選出適合教學對象的課程資源,推薦給學生在線下觀看,并設計好學生要完成的任務以及需要思考的問題。二是自行開發課程資源。由于每個學校辦學特色不同,現成的課程資源并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要,還必須組織課程的主講教師針對自己教學對象的特點,開發建設有針對性的課程資源。三是對傳統紙質教材和習題資源進行改良,使之符合新的會計教學模式的需要。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程的資源將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紙質的教材、習題,微課視頻,動畫,開放的慕課資源都將成為課程資源,離開了課程資源建設,“翻轉課堂”就沒有實施的基礎。
3 教學控制全程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能控制的僅僅是課堂的45分鐘。課后學生做什么,教師沒有辦法控制和實施有效的管理。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后有人也會提出質疑,辛辛苦苦開發的課程資源通過互聯網課程平臺發布后,學生不看怎么辦。如果學生不能自覺地在線下完成自主學習,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就無法實現,相當于導演讓演員回家背臺詞,演員根本沒背,戲就拍不下去。不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翻轉課堂就是空談。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云技術,創建云班級,云班級以教師在云端創建的班群和班課空間為基礎,為學生提供移動設備上的課程訂閱、消息推送、作業、課件、視頻和資料服務。云班級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基于移動交互式數字教材的教學互動支持,教師在數字教材中標注閱讀要求和學習重點,學生在數字教材學習時可以查看教師的批注,也可以在同學間分享筆記。教師可以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記錄,學生本學期進度和學習成效都能在手機的App里一目了然。到了期末,誰能得高分,誰會被判不及格,就都有了依據。學期末教師可以得到每位學生的學習評估報告,實現對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跟蹤和學習成效評價,也激發了學生利用手機進行自主學習的興趣。云班級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發布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可以自行設計開發,也可以共享網絡中的資源。它并不只是一個看似簡單的手機App,通過對數字資源的不斷開發,未來云班級將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和實現教學全過程管理的有效工具。有了這樣一個“互聯網+”平臺,學生的手機將成為學習的工具,而不再只是悄悄地低頭在課桌底下用手機聊天、玩游戲,教師手中的手機也將成為教學管理,課程建設的有力工具,這些智能化的電子設備才能實現其真正的價值。
4 學習情境混合化
在“互聯網+”時代,學習情境將呈現出混合化趨勢。學習的空間既有線上的課堂學習,又有線下的自主學習。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和智能化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成移動式和碎片化,只要有網絡,學生就可以利用智能手機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時隨地學習,提高時間的使用效率。學習的方式是自由和多元化的,文字的課本,發布的視頻,網絡上的資源,都可以利用。在同一個課堂上,有的學生可能在相互討論,有的可能自己在看視頻,有的學生可能在靜靜地看教材上相關問題的講解,用何種方式獲取知識完全取決于學生自己的喜好。但無論用什么方式,要達到的目標是一致。這種學習情境的改變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將大有裨益。
5 考核評價多元化
目前,高校會計專業大部分課程仍采用傳統考核方式,即課程的“平時成績+期末閉卷成績”的考核形式,考核的內容主要是課堂和教材的知識。無法對學生職業能力進行評價。這種評價的方式的實質是結論性評價,通俗講叫一考定終身。其最大的弊端是考試時間有限,考試范圍固定,以考核知識為主,無法對學生能力進行評價,導致學生平時不用功,期末考試前進行突擊復習,學生考前死記考試范圍,評卷教師在評判成績時容易參與較多個人情感,難以真實反饋教師授課水平和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這種考核評價機制無法適應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的要求。根據會計專業課程的特點,借助互聯網的課程平臺,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是會計教學模式改革的當務之急。課程考核評價的方式應該從結論性考核向過程性考核轉變,評價主體從以教師為主的單一主體向多元化主體轉變,可以是計算機考試系統的在線評價,可以是教師的評價,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考核評價的范圍包括對整個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表現、能力發展等多個方面的評價,把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都納入考核范圍。考核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難倒考倒學生,而是找出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哪些方面做的比較好,哪些方面還存在何種問題,學生應該如何解決。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出指導。學生不會因為自己還有不懂的問題而難受,因為可以在后面的學習中通過個人努力進行彌補。這種考核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更加個性化,有利于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也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
互聯網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推廣不僅是信息技術的革命,更是會計教學模式改革的引線。促進會計教學模式的深化改革,在會計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中還要注意以下問題,才能避免會計教學模式的改革走進誤區。
(1)要實現對“翻轉課堂”的有效管理。在會計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中,不能把翻轉課堂簡單地理解成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微課視頻自己學習,課堂上老師進行答疑解惑。如果只是簡單地看視頻,翻轉課堂就和傳統教學中的課前預習沒有什么區別。在翻轉課堂中教師要成為學習的引導者,不再是“授之以魚”,而是“授之以漁”,更加注重的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所以對翻轉課堂做好課前、課中和課后的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
課前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單,及時發布課程資源。任務單中要明確學生線下學習應完成的具體任務,完成任務后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學習中遇到困難應該如何解決,完成任務后會得到什么獎勵,不完成任務會有什么樣的處罰。這樣學生線下學習才能目的明確。同時還要注意課程資源的發布必須及時,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任務。
課中要設計針對性的案例,對對學生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進行內化,線上課堂的案例或問題的設計必須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學生自己的知識積累能夠解決該問題。目的是促進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所學知識的內化,讓學生能夠通過這些問題和案例重新構建起自己的知識結構。
課后要設計綜合性案例,實現知識遷移。學生獲得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性案例的設計,就是為了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
(2)要實現對知識體系的重構。在會計教學模式改革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課前自學的內容,以微課的形式在課程平臺中發,他的優點是規避了人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的問題,但是也出現了學生獲得的知識是碎片化的、零散的知識,如何把這些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將這些零散的知識點進行復原,按照會計學科的知識結構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完成的重要內容。可以使用思維導圖或知識結構圖來實現會計學科知識體系的還原。
“互聯網+”下會計教學模式的改革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新的問題,需要廣大的會計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找到適合應用型本科會計教學的新模式。
主要參考文獻
[1]黃新生,陳燕萍.論加速會計本科創新型人才培養[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2]潘宗玲.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財會教育,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