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是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高等教育,高職院校開展會計實踐類課程教學,應從教育觀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考評制度體系、師資建設、模擬實訓教材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實施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 會計;實踐課程;教學做合一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134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6)21- 0254- 01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崗位的實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的的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高等階段。會計實踐類課程是在深入企業實地調研、收集財會信息資料并加工整理的基礎上,據高職會計專業的特點,將學生所具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融為一體,綜合考查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
1 大力推行教育觀念改革,實施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
改變原來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原來教學的基本特點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主考,學生應試”,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始終居高臨下。改革后的教學應該是師生之間“雙向互動”、“教學相長”、“教學做合一”的過程,而非教育者的獨占。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主體意識,教師需要和學生建立一種新型的伙伴關系,教師本著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相信學生的原則,教師在知識的傳授中有時是傳授者,有的是學生學習的評論者,有時是學生學習的助手。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做的比例,加大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2 改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
高職會計實踐類課程的教學模式,應徹底轉變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思維,積極構建和實踐互動式等新型教學模式,營造師生互動良性課堂,視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強調教學最佳境界是啟發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激勵學生不斷探索會計專業問題,在教學中真正使學生具備會計專業職業判斷能力、會計專業創新意識。
高職會計實踐類課程的教學手段也應改革,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依然是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手段,有些教師采用PowerPoint、實物投影儀教學,的確起到了輔助的作用,教學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并未從根本上真正改革教學手段。如能制作教學光盤,把教學軟件引入課堂,把經濟活動用動畫或情節展現出來,將增強內容的生動性和可理解性。例如:從交易的開始到結束、原始憑證的取得、記賬憑證的填制到過賬、結賬一系列的過程通過影片演示出來,在教學軟件中再加入有關審計的內容,介紹會計造假案件等內容,提高了課堂的生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寓教于樂中達到教學目的。
3 教學做合一模式下考評制度體系的改革
大多數高職會計實踐類課程對學生專業知識、技能掌握的評定仍以教師打分作為唯一的考核方式。高職會計實踐類課程突出強調能力和素質教育的結合,因此必須注意對教學過程的控制和調節,制定出切實可行、靈活多樣的考核制度與方法。
建議教師由原來的一次打分改為分階段打分,如學生完成出納階段實訓即可評定一次,以后完成一個崗位的實訓就評定一次,這樣到了期末,教師根據各個階段崗位實訓的重要性,對各階段的分數加權平均后可以得出實訓的總分數。教師在各階段書面作業打分的基礎上,應結合學生在過程中的表現,對實習成績進行評分,如有條件還應進行答辯,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鑒別學生對教學內容掌握和了解的程度如何。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操作能力以及適應市場的能力,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考評,這需要通過社會實踐,通過用人單位的考核和評價才能進行。這種由校內教師考核與校外用人單位考核得出的最終考核分數,能避免教育與社會的脫節,避免高分低能的現象。
4 教材應適應教學做合一模式
第一,業務內容的編列要完整充實。基礎會計實訓的業務應當簡易,出納業務實訓業務則應覆蓋所有銀行結算方式,納稅業務實訓應涉及到各種稅額計算和納稅申報的細節,財務會計分崗實訓所涉業務應該包括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較為復雜、較為特殊的業務。只有實訓業務內容完整充實,才能讓學生在完整的“教”和“學”的基礎上實施“做”的環節。
第二,訂立“實踐要求及考核標準”。會計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即規范性,實踐教學應該有明確的目的、程序、要求,并且對于每一步驟的操作都應給出相應的考核和評分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師生按照“實踐要求及考核標準”的要求進行 “教”與“學”,最后當學生自己“做”的時候,才能嚴格按照考核的標準予以衡量。
第三,教材形式多樣化,增加“教”和“學”的形象性。即在目前以文字教材為主的基礎上補充電子教材和音像教材。開發電子或網絡實訓教材,使學生能更便捷地在網上進行實訓,以增強學生未來電子信息處理的適應性。
主要參考文獻
[1]夏章霞.基于“全真崗位模擬”的《會計模擬綜合實訓》課程改革[J].商業會計,2011(12z).
[2]仇靜.淺述分組教學法在會計模擬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網絡財富,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