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翻譯教學在注重學生翻譯技巧與方法培養的同時,不應忽略母語水平的提升。在英語翻譯教學中實現母語水平的提升與英語翻譯教學的契合既是一種必要,也是一種必然趨勢。本文旨在分析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策略等多個方面來探索推動英語翻譯教學與母語水平提升的有效契合的措施。
關鍵詞:翻譯教學;母語能力;英語教學
收稿日期:2015-09-18
作者簡介:徐 舒(1983—),女,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育、翻譯及民航英語。
一、英語翻譯教學中母語水平提升與英語翻譯教學契合的必然性
任何一種翻譯都不能脫離母語來完成,英語翻譯最終是要把英語翻譯為母語或者把母語翻譯為英語。既然最終是要實現母語和外語之間的相互翻譯,當然就必須使得學生具有同時使用兩種不同語言的能力,使學生能順利地實現母語系統與外語系統之間的交流。雖然在授課過程中,很多老師都往往強調過要掌握一門外語就必須熟練使用外語思維的道理。事實上,如果要實現母語與外語互譯,就必須熟練地掌握母語。良好的母語能力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并用外語詮釋母語,還有助于其使用地道且符合母語邏輯的語言翻譯外語。事實上,正是由于翻譯活動和翻譯學科的復雜性,離開了母語,很多授課內容本身也確實是無法獲得清楚的解釋和傳授。[1]由此可見,在英語翻譯教學中實現母語水平的提升與英語翻譯教學的契合是有效實現教學內容的完全理解,是實現英語與母語互譯的必要條件。
二、英語翻譯教學中實現母語水平提升的問題
母語思維被抑制是目前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一大重要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錯誤地理解了語言學習的實質,忽略了語言輸入和輸出的必然聯系。[2]很多學者和教師不僅忽略了各種語言之間的共性特點,而且還過分地強調母語思維和表達習慣等相關因素對外語學習的阻礙作用,以致在教育者和學生之間都普遍形成了外語學習必須克服母語思維、排除母語干擾的認識。事實上,養成外語思維和表達習慣對于一般的外語學習固然比較重要,但是,這種習慣的形成絕對不是以犧牲母語的思維與表達為代價的。如果說這種犧牲對于單純的外語學習還有一定道理,那么,對于翻譯教學和學習而言,就顯得毫無道理了。翻譯本身就是兩種不同語言之間的相互溝通和相互解釋過程。為了掌握外語而犧牲母語,當然也就完不成翻譯的教學與學習。
除此之外,國內英語教材的選用還是以外國文獻為主,具有母語文化背景的學習資源嚴重匱乏。受到所謂地道英語的思路影響,我國目前所使用的英語教材乃至一些學習資料的來源大多都是國外文獻,教師與學生也趨向于通過閱讀大量的國外文獻來學習外語。而與此相反,國內具有漢語文化背景的英語學習資料少之又少。這種情形下,大家雖然確確實實接觸到的是原汁原味的英語語言,但是,與母語相關的各種學習卻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
同時,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學方法與教學的安排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一方面是在翻譯教學和一般的英語教學中往往都還缺乏對母語能力提高的系統安排,或者根本沒有專項的安排,另一方面就是即便有所安排,其教學策略與方法也仍然需要不斷探索。這種局面當然也就大大地影響了在英語翻譯教學中實現母語水平的提升與英語翻譯教學的契合。
三、實現母語水平提升與英語翻譯教學契合的基本措施
1.在教學理念上,必須正確認識母語能力和外語能力提升之間關系
想要在應用學習,尤其是英語翻譯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實現母語水平的提升與英語翻譯教學的有效契合,首先就必須正確認識母語能力和外語能力提升之間的關系。雖然母語與外語在思維和表達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但是作為語言能力,兩種語言仍然具有相互促進和互補的作用。可以說,我們只有在根本上認識到母語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翻譯活動的實現和外語能力的提升,充分認識到在翻譯教學與學習過程中只有更好地實現母語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實現兩種語言的相互融通及循環促進,才能克服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對母語的負遷移研究和認識的影響。把母語能力的提升切實納入翻譯教學與學習的過程中去,才能夠在英語翻譯教學與學習中從根本上重視母語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實現母語能力的提升與英語翻譯教學的有效契合。
2. 在教學內容中,必須充分利用各種機遇,從根本上實現教材和各種學習資料層次的提升
教材與各種學習資料是教學與學習的基本依據。為了更好地實現母語能力的提升與英語翻譯教學的有效契合,顯然就必須首先有相應的教材和學習資料。隨著漢語地位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漢語作品已經被翻譯成了多國文字,這其中比較多的就是英語譯本。教材與學習資料品質的提升顯然就可以從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漢語作品的英文譯本入手來實現。在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強不同譯本的比較,逐步培養學生將母語翻譯為地道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將地道的英語表達還原為高質量的母語表達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一種語言的同時,不是克服或者犧牲另一種語言,而是同時提高兩種語言的水平。其次,直接針對母語能力的提升,應該加強研究,考慮專門編寫相應的母語能力提升教材,科學、系統地對母語的學習作出相應的安排。最后,針對現有的以選取國外文獻為主的教材和學習資料,除了進一步提高文本本身的質量以外,應該考慮加強這些內容的翻譯以及使用母語給予相應解釋,為教學與學習提供相應的翻譯范本,讓學生能夠在接觸原汁原味的英語文獻的同時接觸到相應的母語表達和母語解釋,在掌握翻譯技巧的同時提升母語能力。
3. 在教學方法與策略上,必須正確使用母語授課并不斷探討科學的授課方法和授課策略
對于外語教學中究竟應該使用母語授課還是使用目的語授課的問題,國內外學者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形成了針鋒相對的不同觀點。而在實踐中,受外語教學應該適當使用母語授課觀點的影響,國內翻譯教學中已經比較普遍地開始使用母語授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對于翻譯教學而言,并不是要在已經熟練掌握了母語的情況下來學習把外語翻譯成為母語,而是要同時通過對兩種不同語言的學習來最終實現兩種不同語言的相互融通和互譯。在教學方法上,我們可以通過母語與外語語言的宏觀結構的對比、文化上的對比,并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分析和講解相應的翻譯技巧和策略,使學生能通過兩種語言的學習,提升實現翻譯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不斷總結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不斷探討和強化科學的授課方法、授課策略。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翻譯教學過程中實現母語能力的提升與英語翻譯教學的有效契合已經成為一種必要。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發展的需要,我們必須不斷地就相關的教學理念、相關教材的改進與授課方法進行新的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在翻譯教學中實現母語能力的提升與英語翻譯教學的有效契合。
參考文獻:
[1]蒲紅英.英語專業翻譯課堂教師母語使用策略探析[J].現代交際, 2012,(3):34-35.
[2]謝 剛,李 楠.論英語教學與母語的契合[J].學術探索,2013, (5):103-105.
[3]蒲紅英.翻譯教師課堂母語使用情況調查研究——基于英語專業學生的視角[J].校園英語,2012, (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