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兩漢時期的道家思想發展是多方面的,這個時期的道家思想通過一系列途徑實現了繁榮發展,在社會上被推廣普及,并且得到實踐應用,道家思想對社會擁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力。本文從“道”與“學”兩個方面對兩漢時期道家思想社會化作了相關探討,以期對相關工作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兩漢時期;道家思想;社會化
收稿日期:2015-09-22
作者簡介:張東澤(1989—),男,碩士在讀,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兩漢史。
1.道家思想之“道”的社會化
道家思想更為注重理論方面的思考,關于理論的研究在深度與方法上,相對于儒家思想發展得更好,并且在有關信仰方面也擁有屬于自己的特色。對道家而言,信仰是一種心理狀態,即關于一個人或民族思考與行動時的心理活動,這也是對終極世界的一種認可。
在兩漢時期,道家便開始認為 “道” 是宇宙的原動力,甚至是宇宙的根源。比如《淮南子》中有“夫道者,覆天載地,廓四方,柝八極,高不可際,深不可測……”這樣一段話,里面的描述比先秦時期的道家著作更詳細與理論化,從而得知比起先秦時期的道家思想,兩漢時期的道家思想已經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并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進行發展與實踐。
“道”注重融于萬物之中,與萬物聯系緊密,不但被認為是宇宙演化的特定規律,也被認為是社會演化的特定規律。道家思想在社會政治領域與個人生活領域都以“道”為行為準則,并把“道”作為個人追求與奮斗的目標。這樣的信仰性質使其擁有了眾多信徒,并且讓道家信徒相對別派而言站在更高的層次上深入思考世俗之間的問題。
又比如,班嗣有這樣的一番言論:
“若夫嚴子者,絕圣棄智,修生保真,清虛淡泊,歸之自然,獨師友造化,而不為世俗所役者也……蕩然肆志,談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貴也。”由此可見在班嗣這些人的思想里,“道”并非一般人能理解與接受的。因為對班嗣這些人而言,“道”不但需要從理性方面去理解,而且需要通過自身去付諸實踐,并參與到“道”的化生中去,從而融入生生不已的宇宙大化之中。而道家的信仰也來源于這樣的信仰性質,信仰雖然是道家思想建立的根基,但也只是為道家思想撐起了一個支點,所以在道家信仰的基礎上對學術方面、實用方面進行研究,是道家思想發展的必經之路。兩漢時期的道家思想在“道”上便是遵循了這一發展規律,這也是“道”發展社會化的一個存在模式。
2.道家思想之“學”的社會化
兩漢時期,盡管儒家思想在學術上更具有地位,但在這個長達四百多年的時代長河里,道家思想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并被當時許多漢人所需要,沒有間斷其對道家的傳承與發展。
道家立派者老子曾言“淡泊無為, 蹈虛守靜,出入經道……世間詭異瑰奇之事”等,兩漢時期里鄰氏、傅氏、劉向等闡釋者為原始道家思想的傳播與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以及充分的條件。而兩漢時期的統治者在政治方面對道家思想中一些方面進行汲取利用,更是為道家在學術領域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也是道家思想中“學”的社會化的一個方面的呈現。道家思想在兩漢時期與諸子百家的相互融合與利用更是促進了道家思想在學術方面的蓬勃發展,在道家思想汲取別家思想里符合自身的精華時,也讓自身得以創新與進步,而別家學派則又對道家思想進行了傳播。
道家思想“學”的發展途徑多種多樣,不但與諸子百家互相利用來促使自身發展,也在史學、文學等作品中運用,而在文史領域中的漢賦里更是普遍存在。道家思想為漢代士人提供了一處精神樂園,漢代士人所作的漢賦中不但充滿道家的哲理,甚至有的直接引用道家語言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因而漢代士人對道家思想的借用與發揮對道家的學術普及有很大的影響力,這也顯示出道家思想在兩漢時期被社會所接受與應用的程度,使其更具社會化。
兩漢時期的道家思想不只在實踐上親身踐行,也在學術上進行傳播與創新,使道家思想一直傳承下來,成為中國人思想世界的一個構成部分。兩漢時期,道家思想獨特的信仰性質被更多民眾所接受并信奉,在“學”的領域被更多漢代士人借用與發揮,在社會上被推廣與普及,這是兩漢時期道家思想在社會上的一種存在形態,也是其社會化的體現。
參考文獻:
[1]佘紅云.兩漢士人對道家哲學的汲取把握及其發展流變——兼論漢末莊學勃興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的意義[J].家園(教育科研),2012, (9):29-30.
[2]王永剛.兩漢三國時期漢中道教考略[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