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是一個實現全面信息化的世紀。智能電網是電網加入科學技術后得到的產物,在我國的電力行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積極的發揮著其作用。智能電網的建設必須要借助繼電保護,才能實現其安全可靠的目的。本文就智能電網環境下的繼電保護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革和發展。
關鍵詞:智能電網;繼電保護;分析;改革和發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3.112
0 前言
為了適應這個經濟快速發展,帶動科技也隨之發展的時代,智能電網的到來無疑是給社會帶來了不用言說的益處,所以,也將逐步的取代傳統電網,對于電力系統的運行速度來說,智能電網肯定是比傳統的要快,這就無形中提高了我國的用電質量。傳統的電網已經無法滿足這個時代的需求,人們的生活及工作中都與用電息息相關。而且技術人員的電力技能也在不斷的提升,因此隨著時代的不斷前進變化,電網也會不斷的蛻變完善。
在2009年,我國電網公司制定了一個詳細的未來計劃,在計劃中明確指出,“堅強智能電網”將是未來電網所要走的路線。這證明了智能電網在我國電網行業的重要地位。想要將智能電網更好的建設和發展,那么就必須要將繼電系統重視起來。
1 智能電網環境下的繼電保護的作用
經濟是基礎,目前,各行業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下,也在不斷的發展,這就使得用電的需求也是大幅度增長,在一些大的城市中,甚至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所以,這就使供電行業必須要加大供電量。智能化的繼電保護裝置,可以保護供電系統的正常運行,避免因為電力障礙的問題,使各行業受到不必要的損失,給用電戶提供了用電保障。所以說,繼電保護的對智能電網起著保護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電網公司必須要將二者同時重視起來,不能厚此薄彼,這樣才能是電網行業更好的發展。
2 智能電網的組成部分
智能電網是由電網基礎體系、電網技術體系、智能服務體系、電網規范體系四部分組成的。智能服務系統說簡單一點就是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把各種資源、能源充分的利用起來,保證電網能夠高速有效的運行。最后再說一下電網規范體系,就是為智能電網制定一些標準和規范,形成一個認證和評估的制度體系。
3 在智能電網環境下繼電保護功能的實現
智能電網具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它的分布性,相反的,供電設備一般是以交換模式運行的,所以為了智能電網更好的工作,就需要繼電保護具有更加優良的性能。最近幾年,通訊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數字化智能技術自讓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并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這就說明了,繼電保護工作的技術數字化在智能電網的影響下,發展的更加快速。在智能電網環境下繼電保護功能的實現如圖1所示。
4 智能電網環境下的繼電保護的變革和發展
(1)發展數字化。目前,要說智能電網環境下的繼電保護最大的特點,非數字化莫屬,主要表現分為兩點,一個是測量方式,也就是通過數字接口和電子互感器來進行測量的;另一個就是信息的傳輸,是通過光纖網絡傳遞數字信息的,尤其是電子互感器,不僅體積小,絕緣性也特別好,運用光電轉換技術進行測量,該技術不僅拓展了信號傳輸頻帶,還進一步加強了暫態性能,減少了測量誤差,提高了測量的準確性。所以說,數字化傳感器對繼電保護的發展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我們要充分的利用好,使繼電保護水平達到更高的水準,從而保障智能電網的發展和需求。
(2)發展網絡化。網絡信息化在智能變電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了適應趨勢和潮流,智能電網環境下的繼電保護也一定會順著網絡化發展的,。尤其是繼電保護在網絡化發展背景下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
A.因為智能電網環境下繼電保護工作的信息共享,加強了變電站所有設備之間的關系,無形中使繼電保護的范圍擴大了。
B.提高了智能變電站的傳遞速度,更能準確、及時的將信息傳遞出去,使智能電網得以全方位受到監控,提高了其效率和準確性。
(3)發展廣域化。根據智能電網的特點,不僅需要采集保護對象的信息,還需要全方面的采集電力網絡的信息。電力網絡信息化的建設進度在逐步加快,繼電保護專用的信息網在其前提下已經建成,不僅可以減少繼電保護裝置對保護定值的倚靠,還能有效的提高應對各種復雜情況的能力。
(4)發展輸電靈活化。電網智能化發展主要是通過輸電效率的提高、靈活有效地控制整個電網系統體現出來的。而這些成果的背后,是因為靜止無功補償器和電能質量控制裝置起到的控制作用。與此同時,我國的電網的發展所應用的是中交、直流混合輸電技術,在一定的程度上,使輸電靈活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也使得智能電網環境下的繼電保護得到了更好的完善與發展。
5 總結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也在不斷的進步,智能電網是為了適應這個新時代的發展需求,而誕生的產物。一個完善的繼電保護系統,可以更有效地保障智能電網得到最好的發揮,從而推動產業的發展,給人類帶來更多的益處,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為我國的全方面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畢天妹,劉素梅.智能電網含義及共性技術探討[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8(02):1-9.
[2]李斌,薄志謙.面向智能電網的保護控制系統[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5,33(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