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關鍵。本文在分析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應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措施,對于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3.231
0 引言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近年來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重點。各個高校都在探索具有創新意義的現實課題。雖然人們都意識到改革的必要性,并在不同層面來研究這個課題,但是形成的理論和模式還不成熟。在對我國高校改革研究和國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措施進行詳細的分析。
1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應堅持的原則
1.1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符合社會需求
我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緊密與時代發展及教育實際狀況結合,一是需要大力培養創新人才,實現教育的個性化;二是將人文科學與科學技術結合,使受教育的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只有以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為準則,才能準確的把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方向。
1.2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體現教育范式的轉變
處理好教師與學生自我關系的構建,處理好學生發展的自由意志。因此教育不能強調缺乏活力,不重視學生自我成長。我國高校教育不應只以教學為主,而應重視學生潛力的發掘,強調學生與教師的溝通交流,而不是以老師為中心;對課堂教育不應強調結果,更注重學生的素質培養。
1.3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需體現其多樣性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及模式改革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滿足高等教育人才活動及模式改革的多樣化。社會需要人才的標準是統一的,但學科專業等目標在符合人才本身特點的基礎上,應追求多樣化發展以符合時代需要。
1.4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實現模式的整體優化
應以整體大于部門的原則,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意義上的大教學過程與實踐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這個層次對應,包括人才特性和專業方向的規定。從整個課程體系優化與單門課程優化相比,應更注重前者,后者在教學過程中也應服從整體需要。
1.5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由點到面的推廣
培養模式不是自然形成和轉變的,是人為設計的。但是模式的設計應輔助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或試驗。我國教育改革的問題是試驗較少,與外國在這方面差距較大。外國通過教育改革來實現教育的理想,在試驗的基礎上有點到面的推廣。
2 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措施
高校才人培養模式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人才的培養水平。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應緊緊圍繞才人培養質量的提升而開展。
2.1 創新地設計人才培養過程
對于人才培養的過程需要精心設計。對于整體課程可以分成幾段,每段確定培養目標,每段目標應是有規劃的進行,既要有聯系又要有區別,為總體培養目標服務。要按照開放型辦學的思路,設計人才的培養。培養模式應多種方式結合,例如: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國內與國外結合,充分的利用社會資源為人才培養服務。在教學方法上,應改變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模式,告別灌輸的教學方法,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提高素質為主,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互動交流,采取積極主動的教學方法進行人才培養改革。
2.2 建立的人才培養機制應適應發展
人才培養機制需要體現學校的教學制度。教學制度的建立應以學生為本。管理的發展需要經歷幾個階段,分別是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和文化管理。目前我國的高校管理是這幾個階段的整合。為了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應加強高校的文化管理。
2.3 科學地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應是科學的,在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時需要利用先進的教育思想,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應符合時代需要、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更科學的確定培養目標,高校要依據人才培養的規律、社會經濟發展、科學與技術水平的發展趨勢,研究高校自身的辦學條件。在研究各方面資料的基礎上,才能準確制定人才培養目標。高校人才培養其總體目標為綜合素質質量的提升。
2.4 合理地設置人才培養體系
目前人才培養體系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是實現專業教育與通知教育的融合。隨著知識分類、學科分化的發展,我國大學實行專才教育的道路,更加重視專業教育。目前應極大力建設專業教育與通時教育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所區別,通識教育是要發展學生對知識追求、社會責任、人文關懷和人格等,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正確的思路是在通識教育基礎上進行專業教育,實現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的融合。
當前人才培養體系中需要解決的是專業領域的拓展。目前我國高校專業設置太窄,不利于復合型人才和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新的人才培養體系。教學技術的設置應重視基礎知識,弱化專業培養,基礎課程課時延長,擴展相似知識的教學,實現人才的全面培養。
3 結語
總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未來發展的趨勢就是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高校的人才培養應努力跟上時代步伐,使兩種教育的融合從能力層面發展到思想層面,引導大學生全面發展,學會做事做人,創造新事物。
參考文獻:
[1]楊書評.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外國文學課程教學改革方案[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5).
[2]李秀文.地方本科院校法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 江蘇科技信息,2016(23).
[3]高軍,朱書卉,眭國榮.協同創新機制下創新人才培養有效路徑探析[J].黑河學刊,2016(05).
[4]張健,操曉峰,張繼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6).
主持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體系研究(省聯1619-3),吉林省社科聯立項課題
作者簡介:車長金(1983-),男,碩士,北華大學教務處注冊管理科科長,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與評估。
*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