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電某發電公司660MW機組SG-2066/25.4-M977型超臨界參數、四角對沖切圓燃燒并輔助墻式燃燼風直流鍋爐,由上海鍋爐廠初次設計制造,在鍋爐燃燒調整方面缺乏經驗,造成排煙溫度相對較高。本文通過分析影響排煙溫度高的因素,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案,摸索及總結參數控制、節能降耗相關經驗,提高機組的安全運行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超臨界;直流鍋爐;排煙溫度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3.059
1 引言
國電某發電公司#5機組采用上海鍋爐廠SG-2066/25.4-M977型超臨界參數變壓運行螺旋管圈,單爐膛、一次中間再熱、切圓燃燒方式、平衡通風、全鋼架懸吊結構Π型露天布置、固態排渣燃煤直流鍋爐。[1]#5爐投產后,鍋爐排煙溫度偏高,夏季可達170℃以上。不僅鍋爐熱效率低,也嚴重影響到鍋爐經濟性。該公司通過鍋爐燃燒調整,制粉系統運行調整,系統漏風檢查及堵漏等解決方案,有效降低了鍋爐排煙溫度。
2 影響排煙溫度高的因素
2.1 漏風
漏風包括爐膛漏風、制粉系統漏風、煙道漏風。是鍋爐排煙溫度高的重要原因。爐膛漏風主要包括爐頂密封、看火口、人孔門及爐底機械密封處漏風。在所有漏風中,以爐底漏風影響最大,漏風使排煙容積增大,導致排煙損失Q2增加。#5爐膛漏風主要集中在爐底干除渣裝置的機械密封處,此外干除渣裝置本體布置的檢查清灰孔、冷卻風孔和觀察孔也形成漏風。
2.2 一次風率
摻冷風是指在制粉系統和一次風中摻冷風。摻冷風量過多會使流過空氣預熱器的空氣量減少,使空氣預熱器的吸熱量減少,最后使排煙溫度升高。摻冷風量過多是由于一次風率過高,磨煤機出力下降或部分磨煤機停運造成的。因此可適當降低一次風率,減少冷風的摻入量。在爐膛不結焦的情況下,還可提高一次風風粉混合物的溫度,減少冷風的摻入量。
2.3 過??諝庀禂?/p>
衡量鍋爐燃燒過程的經濟性指標為過剩空氣系數α。空氣系數α過大,會使鍋爐排出的煙氣量增多,使鍋爐排煙熱損失增大,引風機、送風機電能耗量增加。選擇合理空氣系數,會使能量損失減少。在660MW工況下鍋爐運行的氧量在2.8~3.3%,實際#5爐空預器入口的氧量4.0~4.5%,運行氧量偏高一方面遠傳值低于實際測量值,另一方面是由于鍋爐廠提供的運行氧量(3.5%)偏高。
2.4 制粉系統運行方式
制粉系統運行選擇上層磨時火焰中心會升高,鍋爐熱負荷在爐膛較高位置處集中,導致排煙溫度升高。當燃煤煤質變化時,應相應地改變磨煤機的運行方式。當燃用發熱量低的煤時,應使用下層制粉系統并且保持較細的煤粉細度,否則燃燒不充分,會使飛灰含碳量增加,燃燒不完全損失增大,從而導致排煙溫度升高。當燃用發熱量高的煤時,可以保證充分燃燒的情況下使用上層制粉系統。運行磨煤機分離器轉速直接影響著入爐煤粉細度,合理的煤粉細度保證煤粉進入爐內開始燃燒的時間長短,過粗的煤粉導致煤粉燃燒推遲,排煙溫度上升。
2.5 積灰與結焦
受熱面的積灰與結焦,會影響受熱面與高溫煙氣的傳熱效果,使煙氣不能被及時冷卻,導致排煙溫度升高。另外尾部受熱面的積灰堵塞,使尾部煙道形成煙氣走廊,產生高溫度區和低溫度區,在低溫度區內空氣預熱器處煙氣結露腐蝕管壁,管壁腐蝕穿透后又造成空氣預熱器漏風。送風走短路進入煙道,影響鍋爐送風,造成高負荷情況下爐膛缺氧燃燒,引起排煙溫度升高。
3 排煙溫度運行控制措施
通過對排煙溫度在運行中影響鍋爐經濟性的諸因素分析與討論,實施了以下解決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1 爐膛漏風
治理爐底攝像頭、檢查孔和爐底機械密封漏風點;及時關閉爐底清掃連、鋼帶機檢查孔;根據爐底鋼帶機上排渣量,調整控制冷卻風門開度;關閉爐本體檢查孔、噴燃器檢查孔。負荷330MW時,在爐底無排渣時,可液壓關斷門,減少爐底漏風。
措施執行后,排煙溫度和風機電流明顯下降。隨著液壓關斷門的關閉,引風機電流下降,送風機電流略有上升,爐底漏風得到有效封堵,漏風量改經送風機進入爐膛。排煙溫度下降了3℃左右,入爐總煤量下降。
3.2 一次風率
盡量保持較低的一次風壓,一次風母管壓力額定負荷下維持11kPa左右,500MW負荷下維持在100kPa左右, 330MW負荷下維持在9kPa左右, 增大磨煤機入口熱一次風門開度,降低制粉系統風道節流損失。增大磨煤機入口熱一次風門開度,降低制粉系統的阻力。
控制磨煤機出口溫度在80℃以上,盡量使磨煤機熱風調門開度,冷風調門關小,減小冷一次風用量;煤粉管的一次風速達30m/s左右,通過設置磨煤機一次風量偏置(從0設置到-5),降低一次風量,在磨煤機不堵煤的情況下,降低一次風量偏置設置到-10~-8。
3.3 過剩空氣系數
額定負荷時,DCS運行氧量由3.0%降低到1.5~2.0%后,煙氣中CO濃度70PPm以下,飛灰含碳量在1.0%左右??疹A器入口氧量從4.4%降低到2.7%,排煙氧量從5.3%減到3.3%。當負荷變化時,調整進入爐膛的燃料和空氣量,改變燃燒工況。額定負荷下,保持省煤器出口氧量在2.1%左右(DCS均值在1.4~1.6%之間);500MW負荷下,保持省煤器出口氧量3.25%(DCS均值在2.1~2.4%之間);330MW負荷下,在送風機可以調整的情況下,盡量保持省煤器出口氧量在4.73%(DCS均值在3.9~4.1%之間)。
#5鍋爐運行中DCS氧量控制在660MW負荷為2.5%;330MW負荷,在3.9~4.1%之間。其他負荷依次為據推算。機組高負荷運行中,維持較低氧量運行是由于煙氣總流量下降,排煙溫度下降,同時引風機出力減小,經過計算氧量每下降1%引風機電流平均下降15~20A。在330MW負荷運行時,由于送風機動葉開度已關至20%左右,此時下調氧量,引風機電流已無明顯變化,排煙溫度也基本不變化。
3.4 制粉系統運行方式
根據機組負荷總煤量,控制制粉系統運行方式,優先選擇下層運行,因檢修等原因選擇上層磨運行時,在檢修作業結束后應盡快切換至下層制粉系統運行;調整運行磨煤機分離器轉速,保持較細的煤粉細度,在額定負荷下,控制分離器轉速為50%左右,500MW負荷下,分離器轉速控制在40%~45%之間,330MW負荷下,分離器轉速在45%~50%之間。
在330MW負荷時,4臺磨煤機運行,上層磨煤機E運行時,排煙溫度明顯比下層運行大13℃左右,按排煙溫度從高到低的磨煤機運行方式排序:BCDE>ACDE>ABCE>ABCD;負荷500MW左右,5臺磨煤機運行時,按排煙溫度從高到低的磨煤機運行方式排序:BCDEF>ABCEF>ABCDE。以此為據磨煤機方式優先安排下層磨煤機運行。
3.5 積灰、結焦
高負荷時,根據總煤量降低上層運行磨煤機的給煤量;降低一次風速,讓煤粉著火提前,減少爐膛標高35m到38m區域的斷面熱負荷,減少結焦;保證每天對對鍋爐受熱面全部吹灰一次。負荷高峰期,應加強鍋爐受熱面吹灰,尤其加強對爐膛斷面熱負荷高區域受熱面吹灰。
4 結論
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后,供電煤平均下降在7g/kwh左右;排煙溫度平均下降5.027℃左右。按排煙溫度降低1℃,供電煤耗降低0.166g/kwh折算:排煙溫度降低影響煤耗下降約0.8345g/kwh。鍋爐運行安全性提高,尤其在夏季環境溫度高時,未再發生因排煙溫度高減負荷,取得到良好的效果。據此得出以下結論:
(1)降低排煙溫度,可有效提高鍋爐熱效率,增加燃煤機組的熱經濟性,給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2];
(2)減少鍋爐本體和制粉系統中的漏風,可有效防止排煙溫度的升高。
(3)保持合理的一次風率,過量空氣系數和制粉系統運行方式是控制鍋爐排煙溫度的有效手段;
(4)鍋爐在實際運行中,應加強吹灰,對爐膛及對流受熱面定期進行吹掃,可有效防止受熱面嚴重積焦積灰現象發生,防止排煙溫度上升。
參考文獻:
[1]國電寶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660MW超臨界機組汽機主機運行規程[S].
[2]徐雪源.鍋爐排煙溫度分析[J].鍋爐技術,1999,3(03):7-12.
作者簡介:張宏博,男,陜西寶雞人,助理工程師/集控運行技師,中國國電寶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660MW火電機組機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