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數據在城市規劃中的意義是巨大的,這里分析了大數據時代城市規劃響應策略,對于提升城市規劃水平,促進城市建設工作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城市規劃;響應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3.099
隨著科技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在世界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大規模的數據不斷產生,這些數據是無法用手工閱讀與分析的,大數據這個概念應時而生。龐大的數據信息量,豐富的數據種類及快速地對數據進行處理是大數據的特點。大數據如果被充分應用于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將有效提升人們工作生活的效率,在城市規劃工作中也需要能夠應用大數據手段,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大數據時代,城市規劃只有積極響應,才能保障工作的高效率與高質量。
1 大數據在城市規劃中的意義
1.1 大數據背景下進行城市規劃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
傳統的城市規劃形式單一,落后,城市規劃效果不理想,傳統的城市規劃沒有跟上時代發發展的潮流,落后于時代的需求。在傳統城市規劃中,技術手段較為單一,相關數據搜集不全面,數據信息分析工作不到位,對信息也不能進行有效的處理和應用,這對城市規劃工作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導致城市空間規劃不是很合理。這就制約了我國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但是,在大數據背景下如果能夠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城市規劃,能夠收集整理海量的數據,對相關數據進行有效地分析和處理,就能夠優化城市規劃流程,避免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城市規劃的效果與質量。大數據背景下進行城市規劃是適應時代發展潮流的。
1.2 大數據背景下進行城市規劃能提升工作的效率
傳統城市規劃形式單一,手段落后,通常是通過人工操作的方式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搜集、分析研究、處理的,這種工作方式效率不高,工作流程設計不合理,這種人工操作方式無法保障數據信息的準確性,用錯誤的信息指導城市空間規劃工作就會導致其規劃效果的不理想。另外,這種傳統的信息數據收集的方式也加大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增加了規劃者的工作負擔,導致工作效率的低下。而在大數據時代,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海量數據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處理工作,能夠優化工作流程,同時保障信息數據的豐富性和準確性。以此信息數據為依托進行城市的空間規劃,布局,就能保障規劃的質量。大數據背景下進行城市規劃把工作人員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使他們能夠做一些更有益的,能提升規劃質量的工作,這對于提升城市規劃工作的效率,推動城市空間規劃工作的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1.3 推動傳統城市規劃向大數據時代的轉變
傳統城市規劃是借助統計、問卷調查、對文獻進行研究等方式開展工作的,這種工作方式落后,導致城市空間規劃布局不是很合理,造成了一些弊端。但在大數據時代,在城市規劃工作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等先進的方式開展工作,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處理就能對城市規劃工作做出指導,就能夠推動城市全面規劃工作的發展,并能夠將城市規劃的的效果圖全面展示出來。借助先進的儀器設備,可以對城市空間進行有效的規劃設計,能夠實現城市規劃工作模式、規劃方式的轉變,推動傳統城市規劃向大數據時代的轉變。
2 大數據時代城市規劃的響應
2.1 城市規劃編制的響應
城市規劃編制工作是城市建設工作的開展的基礎,大數據背景下,可以以大量的數據為依據,對城市規劃編制進行改革,已實現其最優化發展。在大數據時代,城市規劃數據收集方式要發生變化,城市規劃編制的響應速度也需要發生變化,要能夠轉變傳統的城市規劃方式,改革城市規劃技術手段,以促進城市建設工作的有效發展。在大數據背景下,城市規劃人員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搜集到大量可靠的信息,信息采集和數據處理工作更為快捷有效,通過可靠的數據信息,城市規劃者可以有效改變城市規劃編制,使這項工作更為合理科學。
2.2 城市規劃實施評價的響應
第一,城市規劃關注點的轉變。在傳統的城市規劃問題上,人們把關注點集中到如何使城市空間結構更為合理,規劃者關注的是城市空間的有效規劃工作。而在大數據時代,城市規劃的關注點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在大數據時代,大量的數據出現在個體居民之中,個體城市居民對城市規劃有了自己的認識和要求。因此,作為城市規劃者在進行城市規劃工作中,就不能單單考慮城市空間結構布局問題。規劃者更多地需要通過大數據手段了解居民意愿,能夠根據相關數據對城市規劃工作進行分析設計,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城市規劃工作的發展,使城市規劃更接近民意。比如,在進行城市規劃過程中,規劃者可以通過網絡手段,了解當地人口和土地使用現狀,了解居民對城市規劃的意見和建議,以此數據資源指導城市規劃工作,以推動這項工作的發展。
第二,城市規劃實施過程發生轉變。傳統的城市規劃工作是先設計城市規劃方案,然后,方案經過地方政府審批通過后開始實施,接著,各方面能夠根據相關要求開展建設工作。傳統的城市規劃工作過程受到政府部門的主導。在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這種規劃實施過程落實下來,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這就導致城市規劃和建設工作滯后于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需要。因此,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政府就需要優化城市規劃過程,要能夠以動態城市規劃和建設方式滿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在現階段,城市規劃實施過程要發生轉變,要能夠向動態化和彈性的過程轉變。
大數據時代,城市規劃過程要能夠積極發生轉變, 能夠從傳統的落后的規劃編制中解放出來,轉變成為一種全新的運行模式。城市規劃要能夠實現城市規劃設計,設計實施,采集數據信息、反饋信息、調整設計方案、實施規劃的統一,這個過程是完善的,能夠反映出城市規劃的科學性,能夠促進城市建設中各種子系統的有效結合,相互促進,促進城市規劃工作的發展。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對居住的城市要求不斷提升,國家和政府要能夠通過努力,促進城市的有效發展,滿足人們的生活居住的需求。在大數據時代,傳統的城市規劃模式已經相當落后,現階段,城市規劃者要能夠更快捷準確地獲得相關資源信息,能夠不斷優化城市規劃和設計,能夠借助大數據,借助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完善城市規劃建設工作,以有效滿足人們的現實需要和城市經濟不斷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秦蕭,甄峰,熊麗芳,朱壽佳.大數據時代城市時空間行為研究方法[J].地理科學進展,2013(09).
[2]龍瀛,韓昊英,谷一楨,沈振江,毛其智.城市規劃實施的時空動態評價[J].地理科學進展,2011(08).
作者簡介:曹達泉(1989-),男,江西都昌人,碩士,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城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