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新三板近7000多家已掛牌公司和2000余家排隊企業中,專職的董秘并不多。然而隨著新三板分層制度的明朗化,其明確規定,創新層必須配備“董秘”一職。這直接導致新三板市場上對“董秘”的需求迫切,據測算,在2016年,新三板掛牌公司有望達到12000家,這意味著,新三板董秘可能會供不應求。
新三板的“董秘”們是一個怎樣的群體?他們靠什么生存?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董秘?
10.99%的公司沒有董秘
1天有30余家公司發布招聘公告
成立三年后,從事移動通信與互聯網行業的魔品科技,啟動新三板掛牌事宜。掛牌前夕,在資本市場待了近10年、曾在兩家主板上市公司任職董秘的張銳,跳槽成為魔品科技的新董秘。

“新三板是新興市場,掛牌企業數量眾多,再眼尖的人也看不過來每一家企業,所以信息傳遞的效率稍顯不足。這就要求掛牌公司的董秘主動去接洽投資者、媒體還有券商。”張銳這樣描述董秘的“必須性”,“常規的信息披露,融資募資,對接媒體、監管層和投資者,組成了董秘們工作的大部分日常。”
真正的董秘實際上是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由董事會聘任并對董事會負責,是上市公司與證券交易所之間的指定聯絡人。其對外負責公司信息披露、投資者關系管理;對內負責股權事務管理、公司治理、股權投資、籌備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保障公司規范化運作等事宜。
張銳認為,作為一名稱職的董秘,一方面要做好資本運作,另一方面還要把資本運作切入到公司的運營中,不能脫節。
現實情況是,在新三板近7000多家已掛牌公司和2000余家排隊企業中,像張銳一樣的專職董秘并不多。年初,曾有研究機構對近1800家發生交易的掛牌企業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近200家公司只有信息披露負責人,并沒有設置董秘職位,占比10.99%;此外,460余家公司配備了專職董秘,1100余家公司的董秘處于兼職狀態,在負責信息披露事宜的同時,還兼著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等職務,還有超過100家的公司的董秘由公司實際控制人和董事長兼任。
眼見著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多,新三板市場上對“專職董秘”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而新三板分層制度的即將落地,無疑為“董秘”打開了市場。隨著新三板分層方案逐漸落地,各種細則陸續出臺。其中規定,創新層公司必須“設置專職董秘”一職。
由此,具備董秘素質的券商、法律、媒介、媒體等從業經歷的“專職”董秘成了獵頭公司的“獵物”, 近日,某招聘網站上,僅5月9日一天就有30余家公司發布了“專職董秘”的招聘公告,且多以新三板掛牌或擬掛牌企業為主。
新三板分層在即,他們在忙什么?
“公司有融資計劃的時候參加路演就會多,多的時候我在一個月內跑了三個地方的路演,出差的時間差不多一周半。”流金歲月的董秘徐文海表示,擔任董秘一年多的時間,工作節奏一直處于相當緊張的狀態,“在公司申報掛牌的那段時間,幾乎是在公司住了三個月,平均一周只回家一天。”
“可能現在在這里,下一步就飛到另一個城市了。這是常態。”威絲曼的董秘林振棟戲稱自己為“空中飛人”,“每天的工作時間大約需要占用13個小時,由于公司處于創業初期,為了贏得更多投資人士的了解和青睞,我一個月,有十幾日在北京,十幾日在上海。”
“常規的工作包括抓住大大小小的機會去路演,以及跟股東和行業內的專家去交流。”林振棟說,隨著新三板分層制的明朗化,董秘們的工作節奏有了些許微妙的變化。
“最近分層臨近,可能會把日常的工作放一放,逐步會更重視做市相關的工作,比如會更多去關注公司的新產品的產值以及利潤,還有在二級市場的估值市值、銷量和利潤等。”一家股份公司董秘顧先生告訴記者,他所在的企業不久前剛剛完成協議轉做市,最近的工作內容更關注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還是希望能夠進入創新層”。
眼見著創新層的名單要呼之欲出,張銳也透露“最近的工作重點就是怎么抓住進入創新層的風口,能夠盡快規劃出公司下一步的融資目標。”
去年10月,泰安科技掛牌后,簡健衡也一直沒閑著,今年做了幾次定增,過程中也通過微信推送,參加各類論壇、投融資活動以及路演等各種方式推動著企業宣傳工作的進行。“新三板的企業不對外宣傳的話,投資者真的不會認識你。”在分層前夕,簡健衡的工作重心往企業宣傳的方面更側重了一些。“除了嚴格按照主板企業的標準來做好信披等相關工作外,在對外路演、對接投資人以及宣傳企業方面會加大力度。”
有報道稱,7000多家掛牌企業中,最終能達到創新層的或許最多只有1000有余,準創新層企業中,均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企業的外宣上。“配套紅利有什么,交易門檻會否降低,會否推出競價交易,流動性如何增強……”成為各位準創新層董秘迫切待解的疑惑。
相對準創新層的期待值,暫時不夠標準只能待在基礎層的企業董秘們,分層后的工作顯然要“更難做”。“對外宣傳是一方面,但基礎層的工作重心更多還在于維護好與投資機構的關系。”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指出,如何讓投資機構認可其發展的潛在價值與成長前景,是潛在的“未來創新層”成員,是基礎層董秘們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除非你上三板目的只是為了炒作,不是為了融資,那董秘的工作壓力就沒那么大。”
合格董秘是怎樣煉成的?
在董秘自己的圈子內,他們常常以“擔著VC的心,拿著高管最低的工資”來自嘲,張銳表示,董秘的薪酬的確容易遇到瓶頸。“在新三板,有的新三板董秘年薪只能拿到十幾萬,高的到幾十萬,即使在上市公司,大部分的董秘薪酬也都在幾十萬的水平。所以說,股權才是硬道理。”
換一種說法,董秘們的生存價值是:一是憑借在資本市場多年的打拼經驗和自己的圈子馳騁于二級市場,另一條則是在一級市場進行原始股的累積。
一份《2015年新三板董秘生存報告》中,曾對1444家正在交易的新三板企業進行調查,披露了董秘持股情況。在1444位董秘中,34.97%董秘沒股權,有股權的董秘31.31%身價不足百萬。
儼然在“創新層必備董秘”的新規下,招攬一枚董秘需要提高籌碼。今年,(準)新三板企業老板們開出的待遇,較去年,有了較大提升。據了解,國內vr領域盈利能力排前列的玖的vr公司,為董秘兼財務總監,開出了30萬元至50萬元的稅前年薪,外加股份(具體份額未定)。這家公司未來計劃擬掛牌新三板創新層或者沖刺創新板。
廣州開發區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招有上市經驗的財務總監一枚,年薪 30萬元至50萬元,加期權。該公司現承擔廣東省科技廳產、學、研一體化重點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同時擁有近30項專利3項,擬掛牌新三板(創新層)或擇機沖刺創業板。
一位資深董秘表示,20萬以上年薪外加股份已成現在招聘董秘的標配。有業內人士稱,如今不少企業在籌備新三板之初就先掛出外聘董秘的招聘信息,有些公司甚至宣稱“年薪不低于50萬,給股權”,待遇之優厚絲毫不輸主板。
盡管薪酬在增高,但張銳卻表示,大多數專職董秘對這樣的薪酬沒有太大的興趣,“公司薪酬高一點,遠沒有股權來的實惠,即使是有股權激勵,溢價空間有限,還要面臨著鎖定期及二級市場價格倒掛等問題,大部分還是會選擇IPO拿原始股來賺錢。”
他告訴記者,“我跳槽的思路很簡單,公司創始人讓渡了部分原始股權。魔品科技移動互聯網行業,未來的股價不可估量。”
這樣的創富效應極大的帶動了“董秘“人才市場的驛動,更多的人渴望成為專職的董秘。這引發了培訓市場的火熱,一時間董秘培訓班遍地開花,不少中介機構大佬更是通過分享董秘從業必備法律、財務知識及市值管理課程而大賺一筆。在上海財經大學推出的“董秘實戰課程”中提及,上海財經大學董事會秘書研修班依托自身在經濟、金融、會計、財政、稅收等專業領域強大的教學力量和綜合實力,旨在培養具有國際觀、預見性、實戰型的董事會秘書人才,成為企業發展中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的運作高手。
同時,為了規范掛牌公司內部治理和信息披露,幫助掛牌公司了解股轉系統有關業務規則和市場功能,防范違規風險,股轉公司也已經設立了自己的高管培訓班,擬掛牌企業需要在提交申請材料前安排1-2名高管報名參加高管培訓,材料受理后會安排相關人員上課,目前培訓班已經開展到第9期。
“當時和300多人一起上課,集中培訓了3天,結束后有一個考試。股轉要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擇人參加,但來參加培訓大多數都是公司的董秘,個別公司甚至只安排了證券事務代表參加。”參加了第7期培訓的一位準董秘王峰(化名)告訴記者,自己不久前通過了上交所組織的董秘考試,正在等待股轉公司高管培訓考試成績單的出爐。
(文據《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