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荻蛀莖夜蛾(Sesamia sp.)、棘禾草螟(Chilo hyrax)是為害蘆葦生長的主要害蟲,常年發生率高,造成蘆葦減產嚴重。本試驗使用氯蟲苯甲酰胺對荻蛀莖夜蛾和棘禾草螟進行防治,取得良好效果。
關鍵詞:氯蟲苯甲酰胺;荻蛀莖害蟲;試驗
中圖分類號:S435.64 文獻標識碼:D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23-6142-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23.034
Abstract: Sesamia sp. and Chilo hyrax are two main injurious insects which do great harm to reeds. They damage reeds every year and cause serious yield loss of reeds.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chlorantraniliprole had a good control efficacy on Sesamia sp. and C. hyrax.
Key words: Chlorantraniliprole; Sesamia sp. and Chilo hyrax; experiment
蘆葦是長江洲灘主產的重要經濟作物。石首市蘆葦生產面積達3 000 hm2,年總產4.5萬t,年總產值3 200萬元,是全國蘆葦生產規模較大、經濟效益最好的縣市。蘆葦蛀莖害蟲種類多、歷期長、為害重,一直以來是影響蘆葦產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對其進行防治是蘆葦生產的重點和難點[1-5]。該地蘆葦蛀莖害蟲主要是荻蛀莖夜蛾(Sesamia sp.)和棘禾草螟(Chilo hyrax),兩種蛀莖害蟲第一代幼蟲發生期相近。本試驗采用氯蟲苯甲酰胺防治荻蛀莖夜蛾,兼治棘禾草螟,探索最佳使用濃度,為該地開展飛機噴藥治蟲控制蘆葦蛀莖害蟲為害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品和器具
20%氯蟲苯甲酰胺(美國杜邦公司生產)。器具為3WD-161型背負式農用電動噴霧器。
1.2 試驗時間及地點
試驗于2015年4月30日在石首市洲灘管理局繡南洲灘管理所江心站進行。選擇地勢較高(海拔36.2 m)、相對平坦、蘆葦長勢中下等且基本一致、歷年蛀莖害蟲多發的蘆葦田。試驗區距常規飛機治蟲區域500 m以上,排除飛機施藥干擾。
1.3 試驗處理
試驗設5個處理:氯蟲苯甲酰胺15、20、25、30 mL/667 m2和清水對照。每個處理33 m2,3次重復,試驗地周圍設1 m隔離帶。每處理噴施藥液2 kg(折合每667 m2噴藥液40 kg)。
1.4 調查方法
施藥后5 d調查荻蛀莖夜蛾死亡率,每個處理隨機剝取30株枯心株,統計每處理所有的死蟲數和活蟲數,計算死亡率。
死亡率=死蟲數/(死蟲數+活蟲數)×100%
施藥后20 d調查受害率,隨機調查每個處理蘆葦100株,剖桿檢查,統計每個處理受蛀莖害蟲為害株數(含斷稈、枯心、蟲傷),受害株平均活蟲數,計算受害率和防治效果。
受害率=受害株數÷調查株數×100%
防治效果=(對照受害率-處理受害率)÷對照受害率×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氯蟲苯甲酰胺對荻蛀莖夜蛾幼蟲的影響
隨著氯蟲苯甲酰胺用藥量的增加,荻蛀莖夜蛾幼蟲死亡率逐漸上升。其中,清水對照處理幼蟲死亡率為33.4%,主要原因是低齡幼蟲體質弱,抗逆性差,蘆葦受蟲傷后產生應激反應。15 mL/667 m2濃度處理幼蟲死亡率53.2%,較對照處理效果明顯,但幼蟲存活率仍然很高,對蘆葦后續生長危害嚴重:20 mL/667 m2處理幼蟲死亡率為88.7%,較15 mL/667 m2濃度處理幼蟲死亡率明顯提高。25、30 mL/667 m2處理幼蟲死亡率分別為95.3%和98.6%,都達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但二者藥劑用量相差20%,而幼蟲死亡率僅相差3.3%,從成本考慮,25 mL/667 m2濃度處理已經達到合理的使用劑量。因棘禾草螟發育較遲,只發現個別幼蟲,故未作統計。
2.2 氯蟲苯甲酰胺對蘆葦蛀莖害蟲的防治效果
從表1可以看出,清水對照處理蘆葦受害率為78.3%,受害嚴重,經剖稈檢查,單株2~10節受害,受害株平均活蟲數4.7頭/株。劑量15、20 mL/667 m2處理蘆葦受害率分別為39.8%和19.4%,與清水對照處理比較受害率分別降低近40和60個百分點,處理間蘆葦整體外觀差異比較明顯,剖稈檢查單株受害1~3節,平均活蟲數分別為1.3頭/株和1.2頭/株;劑量25、30 mL/667 m2處理受害率分別為5.7%和5.2%,沒有因蟲傷而導致斷稈的植株,經剖稈檢查,受害株多為棘禾草螟蟲傷株或單個7齡以上荻蛀莖夜蛾幼蟲為害,受害節數1~3節,受害株活蟲數均為1.3頭/株。
防治效果與荻蛀莖夜蛾幼蟲死亡率呈正相關。劑量15、20 mL/667 m2處理防治效果分別為49.2%和75.2%,防治效果欠佳。劑量25、30 mL/667 m2處理防治效果分別為92.7%和93.4%,但兩種處理防效僅相差1.3%,說明劑量25 mL/667 m2處理更符合生產實際需要。
對照處理受害株的受害節數和平均活蟲數明顯高于其他處理,且單株受害嚴重,呈現多蟲多節受害特點。4個劑量處理受害株平均活蟲數、受害節數明顯低于對照,進一步證明藥物處理的有效性。
經調查發現,所有受害植株中斷稈株占27.6%,絕大部分是受荻蛀莖夜蛾為害所致;枯心株占24.3%,蟲傷株占48.1%,主要受棘禾草螟為害所致;18.9%的被害株受到荻蛀莖夜蛾和棘禾草螟雙重為害。荻蛀莖夜蛾單株為害程度相對較重,而棘禾草螟為害數量相對更大。
3 小結與討論
每667 m2使用25~30 mL氯蟲苯甲酰胺可有效防治蘆葦蛀莖夜蛾和棘禾草螟,幼蟲死亡率和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能有效維持蘆葦正常生長。依據本試驗數據,結合石首市飛機防治蘆葦蛀莖害蟲實踐經驗,建議該地于4月30日前后即第一代荻蛀莖夜蛾卵孵高峰期、棘禾草螟卵孵初期,每667 m2用藥量25 mL進行飛機防治,后期蘆葦生物量增大、幼蟲蟲齡增大,每667 m2用藥量可增加到30 mL。
參考文獻:
[1] 張國安,徐冠軍,曾憲順,等.荻蛀莖夜蛾的發生規律及其防治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1989(3):22-25.
[2] 王宗典.荻蛀莖夜蛾的初步研究[J].昆蟲知識,1989(4):16-19.
[3] 郝康陜,胡春林,陳春余,等.荻蛀莖夜蛾生物學特征及防治方法研究初報[J].江蘇農業科學,1988(7):24-25.
[4] 郝康陜,田子華,張 宇,等.荻蛀莖夜蛾田間卵和幼蟲分布型的初步研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9(1):143-145.
[5] 荀 棟,張 兢,何可佳,等.TH80-1植保無人機施藥對水稻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效果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5(8):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