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江蘇省1982-2010年有關時間序列數據,通過構建計量經濟模型并采用Stata12.0統計分析軟件對模型進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計(OLS)。研究發現,老年人口比重與人均稅收呈現負相關關系。通過分別對1982-1993年、1989-2000年和1999-2010年3個時間段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發現1999-2010年期間老齡化對稅收規模有顯著的消極影響,1982-1993年和1989-2000年的老齡化對稅收的影響不顯著。基于此,主張通過培育養老產業、提高養老保障水平來保障政府稅收規模處于合理水平。
關鍵詞:江蘇省;人口老齡化;稅收;多元回歸;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C92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23-6288-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23.070
Abstract: Based on the 1982-2010 year time series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constructing econometric models and us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of Stata12.0 and using the model ordinary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OLS). The study found the proportion of elderly population and per capita tax nega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Regression analyzed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1982-1993, 1989-2000,1999-2010,it found that the aging of 1999-2010 ha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ize of the tax and the aging of 1982-1993 and 1989-2000 was not significant. therefore, advocating the government should develop the pension industry and raise the level of security to protect the government pension tax treatment at a reasonable level.
Key words: Jiangsu; population aging; tax; multiple regression;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中國的老年人口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并且在可預見的一段時期內,老齡化程度仍在加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稅收一直保持較快速度的增長。為保證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政府必須依靠自身的財政稅收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發展。人口作為最具生產力的因素,社會領域中的生產、收入及消費等一系列環節都由人口來參與和完成。因此,人口與稅收的關系是有著重要研究價值的課題。人口老齡化雖然有可能增加政府的支出負擔,但對政府收入的影響是不確定的[1]。作為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經濟大省與人口大省,研究江蘇省人口老齡化與政府稅收規模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前瞻導向。
國內方面鮮有研究探討人口老齡化對政府整體財政運行狀況的影響[1]。眾多學者的研究內容都集中在稅收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手段這一視角上。李晶[2]指出財稅杠桿是政府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重要經濟手段,主張采取促進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財稅政策選擇,進而充分發揮財稅杠桿應有的調節和導向作用。UNDP《促進中國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課題組[3]建議加強對老年人和養老服務的稅收政策和采取支持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應對人口老齡化。楊偉民等[4]基于老齡化社會對養老機構需求明顯增加的客觀現實,提出可以根據養老機構及其所收養老年人的不同情況,在不同養老機構的稅收政策方面體現區別。楊默如等[5]提出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可以采取完善老年產業、提高自我養老能力、加快社會保障體系中稅收政策統一規劃和配套步伐等稅收政策取向。楊燕英[6]基于中國養老服務市場供求矛盾突出的現狀,提出通過擴大養老服務的稅收優惠范圍、系統制定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實行多樣化的稅收優惠方式來調整稅收政策以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
本研究利用江蘇省1982-2010年稅收、經濟和人口年齡結構等有關時間序列數據,建立計量經濟模型,考察江蘇省人口老齡化對稅收規模的具體影響情況。
1 江蘇省人口老齡化及稅收收入現狀分析
1.1 江蘇省老齡化現狀
江蘇省作為經濟大省和人口大省,經濟發展水平位于全國前列,同時江蘇省也領先全國10年于198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1990年江蘇省老年人口比重達到7.13%,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進入21世紀,江蘇省老齡化程度加快,尤其是2003年以后江蘇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維持在10%以上。根據相關學者的預測,江蘇省老齡化水平在未來的幾十年內仍呈現上升趨勢,且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預計在204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31.57%[7]。
1.2 江蘇省稅收收入現狀
江蘇省稅收收入從1982年的49.84億元上升到2010年的3 312.61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9.17%;人均稅收從82元增長到4 210元,年均增長率為15.1%。2004年以后,人均稅收增長率達到24.92%。人均稅收的快速增長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與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稅收結構和消費結構等有密切關系。一方面,人均稅收的增長從側面說明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著生活的改善和財產的富足。另一方面,人均稅收的不斷增加說明居民的稅負沒有得到減輕,進而壓制了居民的進一步消費,不利于內需的擴大。
2 稅收規模與有關指標的回歸分析
2.1 模型構建
確定一個地區的稅收規模水平,要綜合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費水平、人口年齡結構、物價水平等因素。本研究選取以下經濟指標作為解釋變量,人均GDP記為X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記為X2;人均消費記為X3;人均收入記為X4;物價指數記為X5。構建計量經濟模型,對人均稅收進行實證分析。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μ (1)
式中,Y為人均稅收水平,X1、X2、X3、X4、X5為影響人均稅收水平的各種因素,μ為隨機擾動項。由于本研究所利用的數據是時間序列數據,所以不需要考慮異方差問題。因而利用Stata12.0統計分析軟件對式(1)進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計(OLS)。
2.2 回歸分析
將1982-2010年的時間序列數據代入式(1),采取普通最小二乘估計法進行回歸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Y=224.69+0.06X1-30.21X2+0.06X3+0.08X4-0.40X5(2)
(2.59)(-2.81)(0.69)(0.88)(-4.52)
式中,修正決定系數R2為0.993,F值為841.25,通過1%顯著水平的聯合檢驗,說明模型解釋效果總體上是顯著的,各解釋變量的聯合線性作用顯著。但解釋變量X2、X5的回歸系數的t值很低,說明模型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因此,采用逐步回歸法進行處理,經過篩選得到如下結果和優選模型:
Y=382.09+0.11X1-60.74X2(3)
(29.25) (-10.95)
式中,修正決定系數R2為0.987,F值為1 042.37,可以通過1%顯著水平的聯合檢驗,各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的t值均通過1%顯著性水平的t檢驗。此外對回歸結果進行多元共線性和遺漏變量檢驗。由表1可知,就人均稅收各解釋變量方差膨脹系數而言,最大的VIF小于10,說明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并且遺漏變量檢驗的P值大于0.05,說明優選模型并未遺漏任何重要變量。因此將式(3)作為研究1982-2010年江蘇省稅收規模水平的優選模型。因此,研究江蘇省的人均稅收水平時,應主要考慮人均GDP以及老齡化的重要指標,即老年人口比重。優選模型式(3)中X2的系數為負,說明人口老齡化對人均稅收水平存在著負面影響。
3 不同時間段老齡化影響稅收規模的差異分析
從式(3)可以看出,1982-2010年江蘇省人口老齡化水平對人均稅收規模起到了消極的作用,但是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人口老齡化對稅收水平的影響程度是否存在差異,差異水平是否不同。為了研究不同時間段內老齡化對稅收水平的影響差異,取1982-2013年間的3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的長度相等,分別為1982-1993、1989-2000、1999-2010年。更為重要的是,1982-1993年江蘇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從5.55%緩慢上升到7.55%,江蘇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1989-2000年江蘇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從7.05%上升到9.11%,這一階段江蘇省一直處于老齡化階段;1999-2010年江蘇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從9.07%上升到11.33%,這一階段江蘇省老齡化程度在不斷加深,而且多數年份的老年人口比重保持在10%以上。為了比較3個階段內老齡化影響稅收規模的差異,特應用OLS方法對這3個時間段的時間序列數據分別進行回歸分析,考慮的指標依舊為人均GDP(元)、老年人口比重(%)、人均消費(元)、人均收入(元)以及物價指數,被解釋變量為人均稅收水平(元)。
3.1 1982-1993年的回歸分析
將1982-1993年的時間序列數據代入式(1)中,采取最小二乘估計法進行回歸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Y=313.51-0.07X1-94.44X2+0.56X3+0.36X4+0.38X5(4)
(-1.82)(-4.71)(2.91) (3.76) (2.01)
式中,修正決定系數R2為0.920,F值為27.68,通過1%顯著水平的聯合檢驗。說明模型解釋效果總體上是顯著的,各解釋變量的聯合線性作用顯著。但解釋變量X1、X2的回歸系數的t值很低,并且X1的系數為負數,失去經濟意義,這說明模型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因此,采用逐步回歸法進行處理,經過篩選得到如下優選模型:
Y=-11.24+0.39X3-0.34X5 (5)
(5.16) (-3.96)
式中,決定系數R2為0.715,F值為14.82,通過了1%顯著水平的t檢驗。此外對回歸結果進行多重共線性和遺漏變量檢驗。由表1可知,就人均稅收各解釋變量方差膨脹系數而言,最大的VIF小于10,說明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并且遺漏變量檢驗的P值大于0.05,說明優選模型并未遺漏任何重要變量。因此將式(5)選為優選模型。
在篩選解釋變量的過程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這一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并未通過5%顯著水平的t檢驗,人均消費和物價指數通過5%的顯著水平t檢驗。這說明,在1982-1993年這段時間內,影響江蘇省稅收收入的主要因素為人均消費水平和物價指數。從式(5)可以看出,在不考慮人均GDP水平、老年人口比重、人均收入水平等經濟指標情況下,人均稅收收入與人均消費水平和物價指數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當物價水平保持不變時,人均消費每增長1%時,人均稅收可以提高0.39元;當人均消費水平不變時,物價指數每增長1%時,人均稅收收入降低0.34元。因此,人均消費水平對人均稅收存在著積極影響,物價指數對人均稅收有消極影響。
3.2 1989-2000年的回歸分析
將1989-2000年的時間序列數據代入式(1)中,采取最小二乘估計法進行回歸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Y=144.08+0.08X1-9.70X2+0.78X3-0.39X4-1.05X5(6)
(1.29)(-0.14)(0.91)(-0.83)(-2.56)
式中,修正決定系數R2為0.660,F值為5.34,通過5%顯著水平的聯合檢驗,說明模型解釋效果總體上是顯著的,各解釋變量的聯合線性作用顯著。但解釋變量X4的系數為負,失去經濟意義,說明模型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因此,采用逐步回歸法進行處理,經過篩選得到如下優選模型:
Y=111.79+0.11X1-0.75X5(7)
(5.68) (-5.74)
式中,修正決定系數R2為0.741,F值為16.77,通過了1%顯著水平的t檢驗,此外對回歸結果進行多重共線性和遺漏變量檢驗。由表1可知,就人均稅收各解釋變量方差膨脹系數而言,最大的VIF小于10,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并且遺漏變量檢驗的P值大于0.05,說明優選模型并未遺漏任何重要變量。最終優選模型的解釋變量為人均GDP和物價指數。與1982-1993年時間段不同,影響人均稅收水平的是人均GDP水平和物價指數。
在篩選解釋變量的過程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這一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并未通過5%顯著水平的t檢驗,人均GDP和物價指數通過5%的顯著水平t檢驗。這說明,在1989-2000年這段時間內,影響江蘇省稅收收入的主要因素為人均GDP和物價指數。雖然這一階段江蘇省處于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對人均稅收水平呈現弱負相關關系,但不存在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水平。從式(7)可以看出,在不考慮人均消費水平、老年人口比重、人均收入水平等經濟指標情況下,人均稅收收入、人均GDP水平和物價指數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當人均GDP水平保持不變時,物價指數每增長1%,人均稅收降低0.75元;當物價指數不變時,人均GDP每增長1%,人均稅收收入增長0.11元。因此,人均GDP水平對人均稅收存在著積極影響,物價指數對人均稅收有消極影響。
3.3 1999-2010年的回歸分析
將1999-2010年的時間序列數據代入式(1)中,采取最小二乘估計法進行回歸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Y=-376.66-0.13X1-50.33X2-0.06X3+0.80X4+1.07X5(8)
(-1.38)(-5.13)(-0.36)(2.16)(1.44)
式中,修正決定系數R2為0.990,F值為888.21,通過1%顯著水平的聯合檢驗,說明模型解釋效果總體上是顯著的,各解釋變量的聯合線性作用顯著。但解釋變量X1和X3的系數為負,失去經濟意義,這說明模型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因此,采用逐步回歸法進行處理,經過篩選得到如下優選模型:
Y=145.21-47.85X2+0.35X4(9)
(-5.31) (34.37)
式中,修正決定系數R2為0.990,F值為 2 124.33,通過了1%顯著水平的t檢驗,此外對回歸結果進行多重共線性和遺漏變量檢驗。由表1可知,就人均稅收各解釋變量方差膨脹系數而言,最大的VIF小于10,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并且遺漏變量檢驗的P值大于0.05,說明優選模型并未遺漏任何重要變量。最終優選模型的解釋變量為老年人口比重和人均收入水平。
在篩選解釋變量的過程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和人均收入水平這兩個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通過5%顯著水平的t檢驗。這說明在1999-2010年這段時間內,影響江蘇省稅收收入的主要因素為老年人口比重和人均收入水平。從式(9)可以看出,在不考慮人均GDP水平、人均消費水平、物價指數等經濟指標情況下,人均稅收收入與老年人口比重和人均收入水平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當人均收入水平保持不變時,老年人口比重每增長1%,人均稅收降低47.85元;當老年人口比重不變,人均收入水平每增長1%時,人均稅收收入增長0.35元。因此,老年人口比重對人均稅收存在著消極影響,人均收入水平對人均稅收有積極影響。
3.4 不同時期回歸模型的比較
1)不同時間段內,人口老齡化水平對稅收水平的影響是存在差異的。在3個時間段內,雖然1982-1993、1989-2010年期間老年人口比重對人均稅收都呈現出負相關關系,但其相伴概率P值未通過5%顯著水平的t值檢驗;1999-2010年期間內,老年人口比重對人均稅收有顯著的消極影響。這是因為1999-2013年江蘇省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嚴重,尤其是2003年以后江蘇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維持在10%以上,這導致人口老齡化對稅收水平的影響程度在加大。
2)不同時間段內,影響人均稅收水平的變量存在差異。在1982-1993年期間內,人均消費水平對人均稅收有積極影響,物價指數對人均稅收有消極影響;在1999-2000年期間內,人均GDP水平對人均稅收有積極影響,物價指數對人均稅收有消極影響;在1999-2010年期間內,老年人口比重對人均稅收有消極影響,人均收入水平對人均稅收有積極影響。
3)在1989-2010年整個時間段內,老年人口比重對人均稅收水平起到消極作用,其影響程度要大于1999-2010年時間段內人口老齡化對人均稅收水平的影響程度,式(3)中的系數-60.74的絕對值大于式(9)中的系數-47.85的絕對值。
4 基本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研究利用江蘇省1982-2010年有關經濟發展和人口年齡結構的時間序列數據,嘗試分析了江蘇省人口老齡化與稅收水平之間的關系。經過篩選得到了能夠解釋江蘇省人均稅收水平的優選模型,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江蘇省人口老齡化水平對稅收水平的影響。
研究發現江蘇省的老年人口比重與人均稅收呈現負相關關系,這表明江蘇省人口老齡化對稅收水平存在著消極的作用。隨著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人均稅收將減少。通過分別對1982-1993、1989-2000、1999-2010年3個時間段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發現1999-2010年期間老年人口比重對稅收水平存在顯著的影響,1982-1993年和1989-2000年老年人口比重對稅收水平的影響不顯著。分時間段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時期人口老齡化對稅收水平的影響存在著差異,并且這種差異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水平而變化。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齡化對江蘇省稅收規模的影響程度將日趨顯著。
基于老齡化程度加深對江蘇省稅收帶來嚴重的消極影響,為有效發揮政府職能,提出以下優化稅收意見。
1)扶持、培育老齡產業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給稅收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但是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構建全面覆蓋、長期有效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是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的應有之義。因此,政府必須通過扶持老齡產業以應對老齡化,同時老齡產業的發展壯大對政府稅收的增長也是一大助力。
2)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刺激老年消費需求。政府稅收的多少取決于地區經濟總量、產業結構等因素,同時也取決于政府的稅收結構。經過上述實證分析也可以看出,不管是整個時間段的分析還是分階段的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消費水平對稅收都存在積極影響。因此在當前背景下,通過提高老年人的養老保障水平,免除其后顧之憂,進而刺激其消費欲望,對政府稅收有著較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龔 鋒,余錦亮.人口老齡化、稅收負擔與財政可持續性[J].經濟研究,2015(8):16-30.
[2] 李 晶.促進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3(1):17-26.
[3] UNDP《促進中國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課題組.促進中國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J].財政研究,2012(4):10-13.
[4] 楊偉民,李冰段,林 燕.對我國養老機構稅收政策的探討[J].稅務研究,2010(5):33-37.
[5] 楊默如,李 平.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稅收政策研究[J].稅務研究,2008(5):84-86.
[6] 楊燕英.調整財政稅收政策推動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發展[J].宏觀經濟管理,2013(6):55-56.
[7] 黃健元.人口老齡化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平衡研究——以江蘇省為例[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