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背景下,各高校普遍開設了創新創業課程,并對創業項目進行實踐指導,為確保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科學持續發展,各環節形成閉環有機整體,在人才培養機制與模式、課程資源開發、實訓基地及校外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園建設等方面構建可持續生態體系是現階段創新創業教育研究重點之一。
[關鍵詞] 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高職院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131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6)23- 0240- 02
如何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開展具有知識普及性、教育性、創新性、實踐性、應用性相結合的生態系統,從而切實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素養,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1 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相結合的培養機制
將課堂教學、課外實踐、創業實戰三大環節有機結合,搭建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應用能力的綜合訓練平臺,以創新方法的掌握和應用為目標,以課程教學案例和創業基地的真實項目為載體,秉承以應用創新創業教學成果解決項目問題的教學理念,以市場為著眼點,建立需求導向的專業結構和創業導向的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新機制,建立校際合作、校企合作及國際合作的協同育人新機制,建立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由學科專業單一型向多學科融合型轉變。因此,高校在開設創新創業全校公共課必修課的同時,應結合學生不同的專業背景輔以公共選修課,培養學生創新發散思維、創業理念基礎。在課堂教育培養中,使學生形成虛擬創業團隊,提出創意項目方案,并通過創新創業類大賽方式,使優秀項目脫穎而出,并將優秀項目在校內眾創空間進行扶植培育,在項目初步成熟后,移植進入校外成果轉化中心進一步孵化,真正形成課程理論實訓培養、課外活動實踐能力提高、校外孵化項目進入市場的完整鏈條式培養模式。在營造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氛圍的同時,有機結合課程教學、課外實踐與創業實戰三大環節,使其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互通互聯,成為共生共進的有機整體。
2 構建互聯網+模式的信息化O2O教學平臺
解決目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與國家創新型人才需求不匹配、課程模式重理論、輕方法訓練、課程體系設置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高之間缺乏具體的關聯性與實踐性的問題。借助和擴展信息化教學基礎應用設計平臺,將創新方法實訓課程體系,用信息化軟件平臺作為載體,實現成為一套集教、學、練、考一體的互聯網+模式的信息化O2O教學系統。
3 加強創新創業實訓室建設
提升實踐基地與專業培養的契合度,提升校內實驗教學平臺裝備水平,大力推進校企合作,積極吸引行業、產業優質教育資源投入,形成匯聚社會優質資源進行人才培養的良好生態環境,建成高水平雙創精益實訓室,并搭建 “引進來”、“送出去”、“增體驗”、“重實戰”實踐基地運營模式保證實訓教學的效果。提升實踐基地與專業培養的契合度,提升校內實驗教學平臺裝備水平,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及合作辦學的協同育人機制,積極吸引行業、產業優質教育資源投入,形成匯聚社會優質資源進行人才培養的良好生態環境,構建“引進來”、“送出去”、“增體驗”、“重實戰”的完整創業實戰體系。依托學院的校內實踐基地(重點實驗室、學生工作室、眾創空間)及校外實踐基地,搭建創新訓練類實踐平臺;與學院實踐基地,周邊的企業或學校建立學生實踐合作關系的企業共同建立創業實習類實踐平臺,通過在“干中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采取項目式管理方式,將不同學科的學生打造成一個創業團隊,充分發揮其特長與能力;依托學校與政府共建的創新創業成果轉化中心,服務落實和推動教育園區大學創新創業成果的轉化。借此分批次建立創新創業成果轉化中心全國分中心,并考慮長遠發展,謀劃建設場地面積2萬平的加速器和與房地產企業合作建立創新創業特色產業園區。
4 構建普適型與精英型有機結合的創新創業分層培養模式
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以開展普適性教育為主[3],使學生普遍具備一定程度的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但由于學生的個體素質與自身需求的差別,使得創新創業普適性教育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性[4],造成一部分學生認為創新創業課程與自己無關,浪費時間,另一部分學生認為所開設的課程不能滿足自己的知識需求。因此,分層化的“雙層次”創新創業教育從創新思維培養開始,到樹立創業意識,最終掌握創業知識與技能,成功進行創業,對學生實現分層次教育,不同層次開展不同階段的、具有強針對性的課程內容,使學生接受到各自所需的創新創業教育。同時,還可以針對具有強烈創業意愿的學生開設精英型教育,除教授創新創業意識與通識知識外,對創新商業模式、創辦企業、管理企業等企業運營知識進行詳細授課,并輔以企業家講座,創客俱樂部,交流會等校內外活動,從而滿足學生創業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減少資源浪費。
主要參考文獻
[1]王金華,習金文. “兩層次,三平臺”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 創新與創業教育,2010(4): 47-50.
[2]李秀娟. “兩平臺、三層次”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7(11): 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