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東西方在書籍裝幀上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從甲骨文、竹簡、卷裝到經折裝、宋明清線裝等,西方從卷裝到冊子本等,都可以看出古人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始終與科技文明同步;西方冊子本中的古埃及科比特人、比利時人的裝訂方法,令我們中國的現代人都覺得歐洲古代書籍形態結合古登堡印刷術對現代書籍形式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讀懂“歷史”,是實現創新性教育的基石,那我們就要了解書籍裝幀設計的發展歷程。
古代書籍裝幀的文字載體
書籍里面必不可少缺少的一項就是文字,并且文字是書籍的第一要素,中國文字有篆、隸、草、楷、行五種。而作為文字載體的書籍已經出現了很多,后來我們的經濟和文化在不斷地發展,以后就又形成了多種字體的演變,書籍本身所依賴的載體也在不斷地變化。
龜甲、獸骨編綴成冊是世界上最早的裝訂形式,產生于殷商時代,為了便于取閱、保存,將鏤刻或書寫好文字的內容的單片甲骨或獸骨用“繩”串聯起來,這就是早起的龜骨冊裝。
造紙術發明之前及紙普及之前,以竹簡為最主要的書寫工具,也是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中國最早的書籍形式是以竹和木為載體,以動物皮條和藤條為連接材料,又將麻、絲捻成繩。后將文字刻寫在竹木片上做成竹簡,再用繩子將竹簡按順序編排起來,稱為“簡牘”。我國最早的書籍形式也因此而成,但竹木材質難以保存很長時間,所以現在我們已經很難看到那些完整的簡策。
除用竹木等材料制書以外,還有把文字刻在石頭上供人們閱讀的石頭書。考古最早的石頭書,有秦國的石鼓書,因為刻石的形狀像鼓,所以得名石鼓書。后來人們利用這種材料和方法進行碑刻,為雕版印刷術的問世打下良好的基礎。銘文、石刻的材質與文字表面形態都給后世書籍形態設計創新者予以啟迪。
古代書籍裝幀的形式
在書籍裝幀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的四大發明中造紙術和印刷術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然而直到公元4世紀,紙的使用才更為普遍并成為書籍書寫的主要材料和載體,東晉末年政府正式規定以紙取代簡濓作為書寫用品。可見紙張的出現的確起來的很大的作用,也從而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書籍的裝幀形式經過不斷的變化和改進。先后出現卷軸裝、梵夾裝、經折裝、蝴蝶裝、包背裝等幾種形式。
現代書籍裝幀設計
現代藝術設計總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前進,精神文明提高的同時,人們的審美能力也有了一定的上升,作為知識的載體書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美的藝術來包裝,以便更好展示書籍的功能,所以書籍裝幀設計在整個書籍里占有至關重要的位置。
1.書籍個性格調
現代社會的書籍裝幀設計著重于表現書籍的個性化,而且在很多的書籍中都表現出來他們所獨具的個性特點。其中可以以書籍的色彩、內容排版來反映書籍的個性格調,古代書籍中的色彩大多都是運用比較保守的顏色,很少用大膽的主體色調,所以可以看現代的書籍有些就直接運用的對比顏色,看起來更加的鮮艷活潑,更注重書籍的內涵。內容排版就根據現代的發展來具體的設計,會排版出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改變內容的排版會讓人們跟著作者的思路動起來,更快的理解書籍內容。
2.書籍個性材質
現代書籍的發展已經超出我們的想象,何種各樣的書籍材質令我們眼花繚亂,比如有凸版紙、新聞紙、膠版紙、毛邊紙、考貝紙、和牛皮紙。其中凸版紙質地均勻,有一點彈性。抗水能力比較強。可見從書籍的材質中也可以看出來古代書籍對現代書籍的影響很大。
古代書籍對現代書籍的影響
1.引導現代書籍重要指標
古代書籍裝幀并沒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遺失,古人對細節方面的研究和手工制作的精美,是無法超越的,也是現代書籍裝幀應該借鑒和學習的。古代書籍裝幀藝術,采用人性化的設計,是引領中國現代書籍裝幀設計的重要指標之一。線裝書的存在在中國的傳統生活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線裝書的宣紙質地柔軟,刻板黑白分明,有很好的內在節奏感,充分考慮到書籍和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古代的線裝在現代的書籍裝幀設計中很好的運用了,其中很多的企業宣傳手冊都是騎馬裝訂的,這就是古代書籍的“線裝”演變而來的,還有古代的卷軸裝在我們現代多是表現在書畫上面。可以從這些方面看出古代書籍裝幀的裝訂方式也一直沿用到現在。
2.現代書籍的創意源泉
古代書籍裝幀設計對現代書籍裝幀設計起來到很大作用。它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相反卻一直流傳至今,乃至被一些國外的書籍愛好者所收藏。對于當代的書籍設計師來說,我們應當借鑒前人的經驗,更加注重傳統元素在書籍設計中的運用,使涉及春來的書籍更具有韻味和人性化,同時也不失自身獨特的風格,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反復推敲,盡量去繁就簡,結合傳統元素和現代元素,在書籍繼承傳統特點的同時更具有現代化。
現代書籍裝幀設計發展到現在是一直在進步,在進步中不斷的改善不足之處,也從古代書籍裝幀設計中借鑒了很多的方法,我們既要學習現代的技術也不能忘卻了古代書籍裝幀設計對現代書籍的影響。
(作者單位:武漢紡織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