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園林與聽覺材料相比的基礎層次、園林藝術與聽覺藝術的空間性和時間性方面以及園林藝術中體現出的音樂的韻律,以視覺藝術為主,聽覺藝術為輔,通過分析兩者間的異同,以期能夠從姊妹藝術角度更好地去理解中國古典園林藝術。
美學家宗白華先生曾經說過:“一切藝術都趨向于音樂”。音樂,以其特有的、與大自然相符的律動,為人們所接受。與此同時,音樂也對其他藝術產生著影響。在園林藝術中,也不例外。眾所周知,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園林藝術作為視覺藝術,其本身具有的空間性是無法被忽視的,而園林藝術所蘊含的時間性,也在與姊妹藝術共同比較和探究的過程中也被逐漸發現。與此同時,園林藝術主要以園林內部的植物、建筑、地形、水體、山石等各種能處于人視線范圍內的景物所組成視覺效果來對園林藝術本身進行詮釋。在園林藝術與音樂藝術的比較中,我們首先要看到的是,音樂藝術作為聽覺藝術,其所包含的節奏節拍、音值、和聲等表現方式主要是以時間的流動為基礎,來進行對藝術本身的表現的。這也正是音樂被稱為是“時間的藝術”的原因。
我國傳統園林藝術的分類
在我國古典園林中,大概可以分為三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
皇家園林受中國傳統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影響,往往在建造時將天下各地的園林景致,納入其中,取天下園林之精粹,同時也會在囊括各種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的精華的同時,建造恢弘巨大的單一建筑并搭配建筑群,這就是皇家園林的特點。私家園林在長期受到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思想的影響下,將自然的山水景致濃縮到一園之中。且因其居住需要,往往使得私家園林具有可居住、可游玩觀賞的特點。而且私家園林的主要理念與皇家園林不同,私家園林更注重建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環境。寺廟園林往往與宗教生活相關,其建筑風格也往往與宗教密不可分。由宗教園林往往是作為“神”在凡間的廟宇也好,宮殿也好,其往往具有神秘色彩,但與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相同的是,寺廟園林具備對于自然和諧的追求。
園林藝術的空間性與聽覺藝術的時間性的聯系
園林藝術的空間性在不同風格的園林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中得到展現。
老子《道德經》第二章有言“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边@種事物間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在中國傳統園林藝術中,其表現在園林景物高與低、遠與近、大與小等方面,甚至是表現在曲與直上。例如在園林中最為常見的假山與流水的設計,假山的敦厚、樸實和流水的靈動、輕巧相結合。我們往往在一個園林中能夠看到山水相交的景觀。而在音樂上,雖也有空間性存在,但音樂作為時間的藝術,其時間性是我們借助音樂藝術這一視角對園林藝術進行觀察和發展的關鍵點。
音樂藝術是時間的藝術,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音樂藝術的一切表現手法都是在時間中進行的,無論是音樂的創作、音樂的表演還是音樂的欣賞,都是在時間中進行的。而園林藝術,正如前文所說,是空間的藝術。但是,空間的布置,特別是在對會隨著時間變化的景物進行布置時——例如花草樹木。這類景物隨著時間的變化,四季的變遷,對于園林的造成的影響也在園林設計者的計劃之內。這無形中就把時間元素納入到了園林藝術之中。同時,園林藝術,作為視覺藝術本身所需要的觀賞者,也將時間元素帶入到園林中,我們習慣于將所有具有音樂所具有的特點——如節奏、韻律等的事物稱之為“具有音樂美感”的事物。游客在園林中游走時,自身的“動”與園林的“靜”產生的韻律便是“具有音樂美感”的事物。由此觀之,園林藝術中,也含有音樂藝術的元素。
音樂藝術的表現手法在園林藝術中的使用
在音樂中,會出現作曲家利用大跨度的音程或者明顯的強弱對比來表現音樂藝術中所蘊含的情感或者是標題音樂中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而在園林藝術中,與之相對的是高低落差的對比,光線強弱的對比。在我國蘇州園林中,由于在當時歷史環境下,富商地位低下,園林的建造需要在有限的空間內完成對自然山水風光的營造,以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意境。在這種情況下,各種園林藝術的表現手法應運而生,其中基于空間的分割滲透而采用的對比襯托手法便類似于音樂中對大跨度音程的使用和對強弱的運用。另一方面,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詩句來描寫琵琶演奏時,演奏者突然停止演奏造成的留白效果,也是無聲之樂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園林藝術中,對于空間的虛實、藏顯結合,在某些花草樹木叢生的部分,進行池塘或者其他建筑進行留白手法的運用,能夠起到與“此時無聲勝有聲”相同的效果,使得原本在草木之中產生了保持心理的游客的求異心理得到滿足,防止游客審美疲勞。
以上兩種手法在蘇州園林中經常被運用,以拙政園為例,拙政園主體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圍繞水池建造,這些建筑主次分明,高低錯落不一,卻仍然保持明代醇厚的建筑風格。在其中,東花園的芙蓉榭,一半建在陸地上,一半建在水面上,一方面方便夏日賞荷,另一方面,一榭二分,形成鮮明對比;而在拙政園以水池為中心的大格局上,水池本身便可看作是建筑的留白,也正應和前文所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音樂境界。由此觀之,上述音樂中的表現手法,在園林藝術中同樣適用,
結語
音樂藝術與園林藝術,無論是從我國傳統音樂的表現手法出發,還是從西洋十二平均律大小調體系的表現手法出發,音樂藝術與園林藝術這兩種看似不相關的藝術形式都能夠互相借鑒和吸收彼此的美學觀念,同時,也能夠借由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觀察彼此獲得更加豐碩的收獲。故而,在審美的過程中,能否結合音樂藝術來對園林藝術進行分析,對于園林藝術有著極大的意義。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