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飾品與生活緊密相關,但傳統的家飾設計更多體現的是設計師滿足普遍用戶的需求。工業4.0使用戶積極的參與到家居飾品設計環節,實現設計師與設計團隊更好的貼合用戶柔性化、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
工業4.0
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高科技戰略計劃。工業1.0是蒸汽推動機械化,工業2.0是電力推動大規模生產,工業3.0則是電子信息技術推動自動化。傳統產品設計是建立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大批量生產方式,設計師憑借自身的意志,賦予產品以新的品質和規格,這就意味著用戶的差異性與個性需求往往被忽視。工業4.0的到來使得用戶不再游離在生產環節外,而是積極的參與到產品創意設計、生產等過程中,通過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3D打印等等技術,實現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業及大批量生產向個性、柔性定制的轉變。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瑞典、丹麥、芬蘭、挪威等國崛起斯堪的納維亞設計,以簡約實用為主、講求柔性的功能、科技與文化的結合、以人為本、富有人情味及產品與環境和諧相融等特點而備受推崇。在工業4.0的趨勢下,如今的北歐設計正積極適應新趨勢,以現代技術的延展和材料工藝的創新迎來新面貌。同時國內部分設計師已嘗試從商業角度和用戶維度一起綜合分析并改善現有同質化嚴重、魚龍混雜的家飾市場。
工業4.0時代下,家居飾品設計的些許思索
隨著時代的發展,用戶需求日趨多元化和個性化,家飾行業的設計師應利用跨界設計與交互設計、3D打印技術、創客和眾籌模式等新形式,不斷滿足用戶日趨變化的需求。
1.智能家居時代下的跨界設計與交互設計
工業4.0使互聯網和物聯網日趨成熟,家飾設計不僅需要綜合產品規劃、研究開發、生產制造、采購物流、品質控制、品牌營銷、知識產權運營等等,還需了解科技的變化,洞悉產業趨勢和用戶需求,明晰創新方向和服務。同時人、媒體、物體和空間的邊界日漸變為一種無縫的體驗,跨界設計和交互設計都成為極致的、無形的用戶體驗工具,推動并改變著每一個用戶。
2.3D打印技術
3D打印技術是傳統制造模式向個性化制造模式發展的引領技術,是一種增材制造技術,有別于傳統大批量生產的減式制造技術。設計師的想象力不再受制于產品生產方式,產品呈現出造型多元化、結構一體化的趨勢,同時“設計即生產”,3D打印技術使產品快速成型,成為設計師與用戶、設計團隊的良好交流媒介和評價模型,進而促成獨立設計師與獨立品牌崛起,滿足日趨柔性化的用戶需求。如圖1所示, GROWW微型溫室,由UAU project利用3D打印的基座和倒置的玻璃瓶組成,讓蝸居的人們擁有一個迷你園藝作品。
3.全球視野下的創客、眾籌模式
工業4.0的智能化和信息通訊技術的發展,不少設計師對以用戶參與為中心的創新2.0模式進行探索,應運而生的創客和眾籌利用互聯網、SNS傳播和物聯網的特性,讓設計師對公眾展示創意,進而全球化最優合作生產。如今一些著名家飾品牌已與年輕卻富有創意的設計師跨區域合作,從研發、生產到銷售市場都實現全球化,如圖2所示,Agnes花瓶,設計師Agnes Fris簽約Normann Copenhagen家居品牌,此設計的生產由中國景德鎮工匠手繪而成,全球化對于設計師而言是種機會和挑戰。
4.家居飾品設計的走勢
在工業4.0的驅動下,北歐的家飾設計發生著變化,一方面,現代技術與傳統工藝的完美結合,如圖3所示,Demi燈具,采用傳統的玻璃吹制工藝,與現代LED燈帶的鋁制金屬環相互銜接,帶狀燈光經玻璃折射展現出特殊的美感,更換燈罩和上下顛倒放置,用戶可得到更多選擇。另一方面,新材料與傳統材料的結合,傳統材料工藝的全新演繹及新材料的應用。如圖4所示,Leimu燈具,由光滑易碎的玻璃和粗糙堅硬的混凝土組成,其結合給設計師帶來很大的挑戰,但這截然相反的質感,呈現出別致的美感。
總結
工業4.0,首要解決的問題是互聯網思維下的用戶需求,尤其是由傳統批量化為主的單向輸出,轉變為提供定制化為主的多方位服務和后續服務的反饋等,從而拓展精細化分析服務,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出更好更完善的解決方案,滿足用戶柔性化、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通過這種轉換方式來獲取更多的客戶資源,無疑給家居飾品行業帶來契機與挑戰。
(作者單位:廣州百納家居飾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