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閱讀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能達到陶冶情操、啟迪心智的目的。本文提出“本真閱讀”的教學觀念,旨在透過“本真閱讀”重返閱讀教學的本質,讓學生在閱讀中重拾閱讀的價值。
關鍵詞:“本真閱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誤區
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閱讀誤區有以下幾類:其一是教師重文本闡述而輕學生自主閱讀,導致閱讀教學變成教師主講下的一場場“應試復習”。其二,在新媒體引入初中語文課堂之后,部分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依賴也導致了文本的作用被逐漸縮小,師生缺乏應有的交流,整節課變成了一堂“看電影式”的觀賞課程。其三,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對標準答案的過分重視,也容易導致學生思維受到限制,閱讀文本的多義性難以得到闡釋。綜合以上種種問題,筆者發現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學生的個性天賦得不到伸展,就連閱讀本身也喪失了它應有的價值。所以,筆者提倡“本真閱讀”進入語文教學課堂。
一、“本真閱讀”概念闡述
“本真”是指事物本身所蘊含的真實的、不加修飾的內心世界及外在表現形態。它包括“本色”和“善真”兩個方面。“本色”是指自然界的本來狀態,“善真”則是真、善、美的集合,是一種遞進式的境界。“本真閱讀”是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期待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積累,主動理解文本內涵,體驗文本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修養的教學觀念。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本真閱讀”的意義
新課改實施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也愈發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且鼓勵教學課堂應該為學生自主學習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本真閱讀”就是彰顯新課改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本真閱讀”,不僅可以發揮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促使學生發散、創新思維,讓學生在感悟文本的過程中獲得一種強烈的情感體驗。此外,從閱讀積累的角度來看, “本真閱讀”的教學效果也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高效,對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具有較大幫助。因此,初中語文教學應該強調“本真閱讀”的重要性,并且要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鑒賞的過程中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本真閱讀”的價值,閱讀教學也能煥發出更多的光彩與活力。
三、如何有效實施初中語文教學的“本真閱讀”
1.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讓閱讀教學更出彩
初中階段的學生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較為靈敏的思維,但是在應試教育思想的長期束縛下,許多學生正逐漸喪失個性化的思維,只追求標準化的答案和閱讀體驗。這樣的閱讀教學既無法體現出語文學科本身的人文性特征,也嚴重抹殺了學生天真活潑的個性,導致語文閱讀教學變得枯燥乏味,毫無生機可言。那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究竟應該如何還原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思維呢?筆者認為,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做到盡可能地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吐露真實的心聲,這樣才能保證閱讀教學的“本真”。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沁園春·雪》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正領悟到作品本身所蘊含的濃厚情感,感受作品所透露出來的萬丈豪情,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感知詩歌的藝術魅力,并且自由想象詩歌中所描述的壯闊情景。如,播放一些詩歌中所涉及的不同歷史朝代的圖片資料,采用對比的方式展示這些不同社會形態的現實情況,并且要注重結合中國革命的歷史和社會主義建設中所取得的驕人成績,來指引學生細細揣摩“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所流露出來的堅強決心。而賞讀完畢之后,教師還要以引導者的身份,為學生創造一個各抒己見的廣闊平臺,讓學生將自己閱讀詩歌時的情感體驗和觀賞圖片資料時所萌發的情感態度都大膽表露出來,和班上同學一起分享交流。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將這些閱讀體驗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或簡略地點評這首詩歌,或模仿詩歌風格,寫一首表露個人理想的現代小詩,詩歌字數不限。這比傳統的講解式閱讀教學模式更能帶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也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實現閱讀文本的有效價值。
2.引導學生探究文本內涵,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教師講授的文章只是經過自己的大腦過濾而來的,這里面有教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結構,而學生從自身的經驗來看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我們要鼓勵學生走向“文本”,讓學生自己說說對文本的理解。“本真閱讀”理念下的閱讀教學,應該充分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和自由表達思想。而達成這一目標的最關鍵一步就是讓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好習慣,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問題意識,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獨立思考、發現課文本身有待挖掘的內容。尤其是在閱讀一些留有空白部分的文本時,教師更應該側重培養學生這種探究問題的習慣,讓學生發現文本中的空白內容,并通過自己的想象不斷地擴展內容,以挖掘文本闡釋之外的教學價值。
例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的《桃花源記》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由補充文本中略寫的內容。如漁人向桃花源內的居民講述漢魏歷史發展進程時,原文只用了“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一句簡要概括了漁人的述說。而文章結尾部分,對于“南陽劉子驥”欣然規往的事例,也沒有進行詳細描述。對于這些留白部分,教師完全可以交給學生自由想象,或者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作者要將這部分內容隱藏起來,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在學生的廣泛交流和探討之下,原本深奧的古文閱讀也會變得妙趣橫生,甚至讓學生對文章中所描寫的桃花源充滿向往。
3.分角色感知人物形象,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加強閱讀教學中的情感體驗,也是彰顯“本真閱讀”色彩的重要方面。在引導學生感知文本的強烈情感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通過同理心的比對來感知文本中人物的心理情緒和情感,等等。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的《背影》時,文章中對于“父親”的處境,只用了寥寥幾筆加以介紹,學生如果不能換位思考、將自己代入角色中的話可能很容易忽視“父親”的艱難和困苦。反之,教師如果能夠有意識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就是“父親”這個角色,一方面承受著喪母之痛,另一方面丟失了工作,那種辛酸和苦楚肯定是常人難以承受的。然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父親依然放心不下兒子,還親自送兒子去上車,這種血濃于水的親情和關愛著實令人動容。
四、結語
總之,教師要堅守“本真閱讀”,就得從文本入手,遵從學生的內心感受。第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發表個人見解,讓學生大膽表達閱讀中的情感體驗。第二,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文本內涵的好習慣,只有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保證學生在今后的自主閱讀中更好地動手動腦,開拓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鄧正清.中學生文學閱讀障礙成因及對策[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7).
[2]徐 敏.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移情能力[J].云南教育,2006(3).
[3]王偉明.高中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的設計[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