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評價在評價方式、主體、內容上的單一性已不能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了,也更加不利于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因此如何構建多元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是筆者結合《圖像信息的采集與加工》這課教學中多元評價的運用,通過分析,從過程評價、主題評價、縱向評價、評價主體四個方面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多元評價的實踐作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多元評價;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教學評價一直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指出我們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教學評價體系,來完善我們的教學活動。
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評價建議中指出: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發現每位學生的優缺點,因材施教。因此,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評價不能簡單化,不能單一化,更不能忽視教學評價對學生發展的激勵作用和促進作用。
一、傳統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簡述

傳統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評價與現代教育要求教學評價相比存在明顯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如下:
1.評價方式單一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幾乎都是采用平時測驗與學期末綜合測驗相結合的方式作為教學效果的評價依據,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追蹤評價。
2.評價主體單一
傳統教學中的評價主體幾乎都是教師,這就造成了評價主體的唯一性,評價結果缺乏客觀有效性。學生自然難以提升多方面能力,全面發展。
3.評價內容單一
傳統教學中的評價內容僅僅是基于教材的知識點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二、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的理論依據
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的理論依據是多元智能理論,它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在1983年《智能的結構》中正式提出的。加德納教授通過對心理學、生理學、教育學、藝術教育的研究,證明人類思維和認識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提出人類至少存在九種以上的思維方式,即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的核心是尊重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要求全面評價學生,發展學生的潛能。還要求構建學生的自信和學習興趣,最終達成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
三、多元評價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運用
1.及時點評,注重過程的評價,做到練評結合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為了有效地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學模式是將教學內容分設在多個教學任務中,學生在完成相應任務的同時,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只看重教學中的小結性評價,基本忽視及時點評,就會錯失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好機會。例如,在講授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圖像信息的采集與加工》導入圖像、磁性套索選取圖像、摳圖、添加圖層特效等內容時,當學生完成每個小任務時,筆者對會及時點評,讓學生的每個練習都能得到肯定,促進學生去思考,去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總會有成功或失敗,評價在這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激勵學生向更高方向追求,也可以促進學生克服挫折、認清不足、走向成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評價要及時,盡可能多地去鼓勵學生、激勵學生。課堂上對學生的練習過程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比如“這個動物圖摳得很仔細,繼續加油,假如把這個尾巴再摳得細一點就更好了?!薄皥D層上的文字特效和整體圖像的效果搭配很協調。”“你有很大進步了,要繼續努力?!薄@樣利用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評價貫穿于課堂教學。
2.主題創作,做到全面評價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根據主題海報創作,進行全面評價。例如,在《圖像信息的采集與加工》這一節學完后,筆者安排了綜合性的主題海報創作活動和《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保護野生動物》主題性海報創作活動。針對主題內容評價要求也就不同于前面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了,力求做到全面評價“生活中你所了解的殺戮野生動物的實例有哪些?。俊薄澳闶谴蛩闳绾巫龀鲇姓鸷沉Φ男麄骱竽兀俊薄霸谧龅倪^程中使用到了哪些我們所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同學們給你提供了多少幫助?”“海報的哪方面體現了你的創意之處,同學們對你的作品有什么建議?”,等等,這樣的評價給學生創造作品提供了很多空間。
3.學生自身的縱向評價,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
課程理念要求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應該在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的基礎上,促進每個學生自身縱向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因此,筆者在給學生作品評價時,特別注重學生個人作品的特色之處。比如在講授《圖像信息的采集與加工》這一節時,圖像中摳圖大小、圖層的運用、文字圖層的使用、顏色的整合搭配,等等,都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審美觀,以及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同時筆者在評價時還鼓勵學生講出自己創作設計的意圖。這樣對學生的多角度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進而能體現學生的個性發展。
這樣的多角度評價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有較強的促進作用,但我們教師需要在準備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評價時需要我們教師有敏銳的洞察力和縱向分析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客觀仔細地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及表現,從多角度去欣賞和挖掘學生個性化的地方。在給學生進行評價時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學生獲得成就感,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各種機會。
4.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力求做到評價的全面性
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就是說要從傳統的單一評價轉為多元化評價,強調被評價者的地位,構建學生、家長及教師等共同參與的評價體制,力求通過信息的反饋促進被評價者的進步。在傳統的教學評價,學生幾乎是被動的,對于他人的評價結果不得不接受,然而教學實踐證明,如果被評價者沒有積極參與到評價中來,教學的最終目標就很難達成。
例如右上圖所示,筆者將學生完成的作品上傳至作品展示區,可以讓學生、家長、教師都參與到評價中來,做出客觀的評價,這樣的多元化的評價,十分有利于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總之,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多元評價,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個性化的發展,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美)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M].沈致隆,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2]李 藝,鐘柏昌.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案例與評析(必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楊兆華.淺談信息技術課堂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14):36-38.
[4]王 治.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多元評價方法研究[D].金華: 浙江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