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英語語言專業性強、詞義豐富、文化色彩濃厚,翻譯時要遵從獨特的原則,更要找到合適的翻譯策略。體育翻譯中常見的音譯、直譯、意譯、歸化和異化等翻譯方式只是大體地從文化和習慣等方面指導體育翻譯,沒有提供詳細的方法論。本文在思維差異視角下,提出了體育翻譯的具體翻譯策略,以全新視角審視體育英語翻譯,建立一種動態的翻譯模式,以期有效地指導體育英語的翻譯實踐。
關鍵詞:英漢思維差異;體育英語;翻譯策略;研究
北京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的成功舉辦,使得運動觀念深入人心,帶動了體育事業的發展。體育英語作為世界體育愛好者交流和溝通的重要工具,對全民體育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體育英語與體育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群眾對于各項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的逐漸提升,人們越來越熱衷于體育鍛煉,高質量的體育英語翻譯在溝通中西方體育文化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在整個體育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傳遞的不僅僅是信息本身,其所傳播和傳承的更是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文化。所以,在體育英語的翻譯中,除了扎實的英語基礎及體育專業素質以外,譯者更需要了解中西方思維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各種差異。
體育英語在許多國家已成為現代英語的一個專門的新領域,其研究也十分豐富,在語法結構和詞匯方面均形成了特有的習慣用語、特點和規律。大量實踐證明,不能用基礎英語取代專業英語。在現代世界科技迅速發展和國際間交往以及大量科技情報資料交流頻繁的情況下,一個專業若想快速、穩定、保證質量地發展,并辦出自己的特色,始終保持與發達國家同一水平,培養出高水平、有后勁的人才,就必須重視專業英語教學。
一、英漢思維差異理論框架
英美人的思維方式是“直線性的”。在日常的交流表達中,他們往往在對話開始的時候就直入主題,其次才是條分縷析。而我們國人的思維方式往往是螺旋式的,我們總是習慣先分析列舉,最后順理成章得出以上分析的結論。可以看出,西方國家傳統的思維方式總是從個體上把握,然后再通過邏輯分析對事物進行進一步認識,由此可以看出,英語具有重形合和以形顯義的特點。英語中具有充當句子各種成分的短語與從句,有時,從句中還有從句,結構復雜,形式冗長。而中國人習慣從整體上來把握對象,直覺占很大部分,從語言上表現的就是以神統形的特點:重意合,屬語義型語言。由此可見,英漢二種語言最主要的區別是英語重形合,而漢語重意合。
二 、英漢思維差異視角下的體育英語翻譯策略
近些年,對體育英語的翻譯主要是從文化視角和功能主義視角進行研究。 筆者認為,他們在翻譯中所采取的直譯、意譯、歸化和異化等翻譯策略只對翻譯起到了籠統的指導作用,沒有具體的方法論意義。由此,筆者從英漢思維差異視角入手對體育英語翻譯進行研究,提出了幾種具體的可操作的翻譯策略。
1.轉譯法
英語側重抽象思維,而漢語注重形象思維。這兩種思維方式是人類思維的兩種最基本的形式。因此,在進行翻譯時應注意虛與實的轉換。在英語轉化成漢語時,要將句子具體化一些,比如把一些抽象名詞會意成漢語具體名詞,或者還可以進行詞類轉化;相反,漢語翻譯成英語時,也要適度把具體名詞翻譯成抽象名詞,比如把動詞轉譯成名詞或者介詞。
(1)英語名詞轉譯成漢語動詞。 “英語一般比較少用到動詞,或者說慣于用其他手段表示動作的意義傾向;而漢語則有一種多用動詞的固有習慣。”
例如:With a Christmas loss to the
Chicago Bulls and another defeat in Sacramento one night later, the Lakers got of to their first 0∶2 start since the 2002-2003 season.
此句中的名詞“loss”是動詞派生出來的,如果翻譯成漢語“在圣誕大戰中,湖人隊輸給了芝加哥公牛隊”。
(2)英語中的形容詞翻譯成漢語, 便成了動詞。例如:Lakers’ forward Troy Murphy fouled out in 32 scoreless minutes, but he also had 11 rebounds and four assists.
此句中“scoreless”是由動詞“score” (得分)派生出來的,為了更加符合漢語的習慣,此句話可以翻譯為:洛杉磯湖人隊的前鋒特洛伊墨菲上場幾分鐘,犯規六次被罰下,未得一分。但是,他搶到了11個籃板球并送出了4次助攻。
(3)英語介詞轉譯成漢語動詞。例如:Thompson had his layup blocked off his leg and out of bounds by Metta World Peace. 此個句子中出現的兩個介詞“off”和“out”在句中有動作的涵義,根據習慣可以翻譯成:湯普森的上籃遭到慈世平封蓋,球打到湯普森的腿上下落,滾出了邊線。
(4)英語代詞轉譯為漢語名詞。如前所述,由于英漢思維方式的差異,英語中多用代詞避免重復,漢語中則多用重復某個關鍵詞來表達強調。
比 如:He hated failure in competition,
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despised it in others.本句如果翻譯成:他在體育競賽中討厭失敗,他一生中曾經戰勝它,超越它,并且藐視別人的失敗。就跟漢語思維模式不同,沒有突出主體,還有可能引起歧義。所以在翻譯中,“it”需要翻譯成“失敗”一詞。譯為:他一生中曾經戰勝失敗,超越失敗,并且藐視別人的失敗。翻譯成漢語時“失敗”一詞重復四次,達到了表達生動的效果。
2.語序調整
由于中西方民族思維方式的不同, 漢英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和語序上也不是完全對應。英語重逆向思維,漢語重順向思維。漢民族在用順向思維描述事件時通常先因后果,先假設后求證,先讓步后論證等,漢語注重表義,句子的結構由所表達的意思決定,經常是開門見山,直接明了,語序也相對固定。 而英民族擅長逆向思維,敘述事件時常與漢語相反,而英語句子結構嚴謹, 通常有眾多連詞、介詞等連接,其語序較為靈活,這一點在體育英語中尤為明顯。所以在體育英語的翻譯中,經常需要重新調整句子結構,調整語序,讓閱讀者更加了解句子的含義。
3.套用法
英漢思維方式的差異以及文化對思維方式的影響決定了我們在表達事物時會根據自己的文化經驗選取不同的形象。在體育英語中的一些隱喻形象中,英語和漢語都有各自的隱喻,而且有相同的意義、相同的感情色彩、相同或相似的形象。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直接用同義的漢語習語翻譯成英語的習慣用語,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同義習語借用法。
在內容、形式和語境色彩上都相近的兩種語言,包含有相同的意思或隱義,而且還有極其相似的形象和比喻。在應用過程中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直截了當地借用。如“play for safety”,此成語來自臺球游戲。
如,在比賽中遇到不好打的情況,
可以先把母球打到對方較難接到的地方。就像我們漢語中常講的“穩扎穩打”,即不“冒進”,規避風險的意思。又如,大家談論某場足球賽時,很有可能有人會這樣講:“要是我去踢前鋒,肯定不會是這個結果”,另一個人隨后就會笑到:“你是事后諸葛亮啊。”這里,“事后諸 葛 亮” 可 以 被 翻 譯 為“Monday-morning quarterback”, 這個典故是在20世紀30年代,因美國公民在公眾比賽時談論上周比賽狀況而來。四分衛是一支美國足球隊的核心。而且,“Monday-morning quarterback”與中國的“事后諸葛亮”表達如出一轍,無論是在意義上還是在情感上都能實現相似的效果。
4.被動語態轉換為主動語態
本體型思維習慣致使漢語傾向于從自我出發敘述事情,經常用“人稱”主語主動語態,并且,又因為漢語往往重意合,所以,又經常沒有主句。西方英語國家是客體型思維方式,在語言上的表現就是,英語總是以物做主語,被動語態經常用到,這樣主語就不能省略,正好跟漢語相反。
翻譯的時候為了符合對方語言的表達習慣,必須調整句子的語態,并且根據語義邏輯改換或者增加句子的主語。英語國家的語言表達習慣中,大量使用被動語態,對于此種句子的翻譯,有些可以在翻譯的時候保留被動語態,但大部分則可以根據漢語習慣翻譯成漢語的主動句。例如:She was awarded the gold medal by the chairman of ATFF。可以靈活地翻譯成:田徑協會主席授予她金牌。
三、結語
無論中外,語言與思維都緊密相連。不同的思維方式使得語言的翻譯,不僅僅是兩種語言的轉換,更是思維方式的轉變。長期的生活與表達習慣,造成了英漢民族的思維方式上的巨大差異,這些差異也為英漢互譯的調整與變通提供了依據。在我們日常的翻譯實踐中,翻譯者,需按照目的語的思維方式,在把握原文語句意思的基礎上,運用恰當的翻譯方法,使譯文更加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翻譯是文化制約下的重組和再創造。體育英語的翻譯不是一個簡單的解碼、譯碼的過程,要根據雙方語言的思維習慣與方式,重新組合。重新組合的原則就是依照目的語的表達習慣與價值體系。在英漢的翻譯中,等值是多層次的對等,體育英語的翻譯方式有很多種,但是翻譯的基礎根植在相應語言的文化以及時空背景里。
參考文獻:
[1]賈玉新,李潔紅.言語行為和言語行為能力[J].外語學刊,1997(2).
[2]楊自儉.英漢語比較與翻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孟蓮芬.體育英語組織與競賽[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4]陳 珊.體育英語以及體育英語能力定位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3(4).
[5]王幼明,孟利魁.體育英語教學的后奧運境遇:挑戰與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6]程 巍,張天霞.對全國部分體育院校研究生“體育英語”教材及其內容的調查與對比分析[J].科技信息,2009(3).
[7]胡本東.中國職業籃球俱樂部體育英語翻譯人員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9).
[8]王凌超.基于行業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3).
[9]段春艷.基于網絡學習資源共享平臺的高職商務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J].中國培訓,2016(16).
[10]楊 眉.對體育英語語言特色的認識[J].體育科技,2006(1).
[11]孫光旭.體育英語翻譯方法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