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我國中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依托行業資源建立聯盟型職教集團,實施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已經成為當前我國許多地方促進地區職教資源整合、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江蘇是東部經濟大省,從其職教集團的發展現狀來看,通過借鑒企業集團運作的方式,建立以教育產品和資本經營為主要內容、統籌試點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相貫通的嶄新形式,既可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又能夠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職教集團;集團化辦學;貫通模式
一、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與職教集團辦學相結合的必要性
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相互連接,進行貫通式培養,提高職業人才的專業技術能力與人文科學素養已經成為當前職業院校提高辦學質量與學生綜合技能水平的關鍵。以江蘇省為例,近年來,江蘇省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與高等職業學院之間實行“3+3”“3+2”“4+0”等模式,即中職學生完成中職院校學習后直接升入有合作協議的高職院校進行之后的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后直接頒發高職院校學歷證書。但是,這一過程較為獨立,除兩所學校所簽訂的貫通培養協議之外,并無其他軟硬件支持,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獨立實行的中高職貫通式的培養模式顯現出諸多問題。一方面,貫通的兩所院校相互獨立,既沒有相互延續的專業培養計劃,又無共同的行業背景支持,對應的課程體系無法真正貫通,即使由一所中職院校直接升入另一所高職院校,前后間的學習缺乏連貫性,部分課程缺乏區分度。中職、高職教育之間的銜接有效性難以保障,教學質量更無從談起;另一方面,學生進入中職院校某一專業之后,即便感覺對所學專業并不愛好或并不擅長,也不能再自由選擇所升入的高職院校和專業,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教育資源浪費。因此,為優化職業教育資源,提升職業教育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近年來江蘇省開始著力建立集團化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中高職院校聯合大型企業集團和相關行業協會,形成以行業為背景的職業教育集團,通過集團化的辦學模式,進一步優化江蘇省中高職教育的貫通,提升學生培養與企業用人之間的銜接度,在集團內部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一體化。
二、以江蘇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為例看職教集團辦學的現狀與經驗
1.江蘇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現狀
組建于2006年8月的江蘇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是以人才培養和科研開發為紐帶,由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牽頭,江蘇省內紡織、服裝類職業教育院校、企事業單位以及職業培訓機構按照平等原則組成。集團現有5所高等職業院校、14所中等職業學校、15家大中型企業。集團自組建以來,通過教學管理工作委員會、產學研工作委員會、職業培訓與就業工作委員會等工作機構的通力合作,積極探索院校與企業在教學、科研、生產等方面資源優勢的集成與整合,共創共贏局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集團成立十年以來,在推進校企合作中,力圖共謀發展,實現深度合作。在10年中,集團充分利用了所含高職院校的科技開發和人才優勢,不斷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先后多舉措促成集團內中高職院校與大型企業進行技術研發、合作培養等合作,并成功簽訂協議,幫助江蘇省紡織企業提升員工隊伍素質和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培育自主品牌和開發新產品,同時,不斷提高了所轄中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地區企業形成了以質量、創新和快速反應為主體的企業競爭優勢,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同時也使得集團內各中高職院校全面穩定發展。
2.江蘇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辦學的優勢
(1)校企聯合辦學優勢。江蘇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最大的優勢在于整合地方紡織職業教育單位,并將其與相關紡織行業用人單位相連結,既優化了江蘇省紡織行業的人才配比,又使得當前處于冷門的職校紡織專業畢業生源得到對口的安置。因此,從江蘇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近年來的發展中能夠看出,依托行業資源實施的校企合作辦學主要有兩大優勢,對于中高職院校來講,校企合作有利于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及其適用性。學生在校期間的工學交替、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無論在技術、制度還是文化上,都使其能夠快速地融入企業之中,熟悉企業的規章制度,增強了其對企業的認同感,使其在未來的就業中占盡先機。同時,對于用人企業來講,通過校企合作,企業可以更好地發現自身發展所需要的技術人才,為企業進行人才輸送、技術輸送、文化輸送、創意輸送和活力輸送提供了有效途徑,此外,企業利用學校的人才優勢、技術力量,改進生產技術,提升產品檔次,創建自主品牌,對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總體上講,職教集團辦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學校與企業,培養單位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促進雙方的共贏發展。
(2)中高職貫通模式保障。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最顯著優勢在于能夠通過一個統一的機構將學校、企業與行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營造良好的職業教育氛圍。尤其是對于紡織行業來講,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人們對于紡織類專業的認同度不高,很多學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時不愿考慮紡織類專業,原因在于學生今后的就業成為問題。但相反,很多紡織類用人單位卻面臨著專業紡織類人才短缺的困境。因此,利用職教集團進行集團化辦學,能夠為校企聯合提供一個廣泛的平臺,使校企聯合范圍更廣、合作時間更長、內容更為豐富、程度更加深入。江蘇省是一個紡織業大省,“十一五”期間江蘇省的紡織業已經率先邁入萬億產業行列,2010年,江蘇省紡織服裝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0521億元,較“十五”期末翻了一番,而“十二五”期間,江蘇省擬將紡織服裝業發展為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而這一目標的達成對紡織行業的人才配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蘇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依托行業資源辦學,將紡織職業教育不斷帶入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其集團化的優勢使得中職教育不斷向高職教育延伸,所有中高職院校被納入一個統一的機構統籌管理之中,中職學生畢業后能夠在集團所轄的所有高職院校的所有相關專業中進行任意選擇,為中高職貫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時,集團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實習與實訓機會。學生能夠依靠集團提供的平臺親臨工作現場,從而使自身的能力得到質的突破。
綜上所述,從江蘇紡織服裝職業教育集團的案例中不難發現,集團化辦學下的中高職貫通工作既能夠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的培養質量,又能夠改善地區產業人才結構,滿足相關用人的單位的需求。但是,由于缺乏強有力政府支持,實行時間有限,經驗相對不足,目前的中高職銜接貫通還需在諸如學籍管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不斷探索與優化。
參考文獻:
[1]汪倩倩.關于職教集團發展的幾點思考[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
[2]馬曉敏,朱 瑛,蔣心予,等.中高職貫通 構建職業教育立交橋[J].成才與就業,2011(8).
[3]沈 怡,董大奎.職教集團化辦學的中高職教育貫通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1(7).
[4]談鐵軍.關于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過程中政府引導機制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2(7).
[5]謝露靜.職教集團模式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