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護理專業教學中,醫用化學屬于公共基礎課程,護理專業醫用化學教學改革已成為必然趨勢,教師需要結合課程內容特點,合理調整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為培養合格的護士打下良好的學科基礎。
關鍵詞:護理專業;醫用化學教學;改革
一、護理專業醫用化學教學現狀
護理專業醫用化學教學現狀并不樂觀,存在各種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仍然占據核心地位,課堂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課堂氛圍沉悶,師生間的互動極少,學生很少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對醫用化學并沒有全面的認識,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誤認為該課程和護士工作沒有必然的聯系,對護士工作也沒有清晰的認識,誤以為只是發藥、打針、輸液之類的事情,很少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學習興趣也不高。此外,教師對醫用化學的定位也不清晰,更加強調化學知識教學,教學內容取舍不合理,選取的內容不符合學生已有的水平,也不能滿足社會市場的客觀需求,加上教學方法單一化,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護理專業醫用化學教學優化改革
1.明確教學目標,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
想要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明確教學目標是前提。在醫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隨時關注社會市場的動態變化,結合新時期護理職業崗位客觀需求,構建全新的教學目標,使其明確化并具有鮮明的職業性。教師要正確認識醫用化學,逐漸淡化化學學科意識,加強化學、醫學之間的聯系,要通過不同途徑使學生意識到醫用化學課程的重要性,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分層教學。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章節內容的時候,教師要準確理解章節內容,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側重點。比如,雙氧水、高錳酸鉀等的醫學用途,在不同濃度下,具有怎樣的藥物作用。在學習“溶液的滲透壓”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已有的水平,選取學生熟悉、感興趣的例子,引導他們掌握計算生理鹽水的滲透壓的方法,更好地了解膠體溶液擴散的具體情況。在此基礎上,向學生詳細講解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透析方法所應用到的原理。這樣學生也能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體系。
2.優化教學方法
在進入更高學習階段后,醫用化學是學生必須學習的基礎課程,內容多、速度快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特點。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需要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準確把握章節內容,便于有針對性地聽講,解決心中的疑惑,提高學習的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預習情況,合理設置問題情境,借助問題,啟發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出的問題,迅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善于利用多媒體工具,使抽象的理論知識更加形象、具體,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識點。由于醫用化學基礎理論中有實驗內容、公式推導、例題分析,課件授課主題變化快,板書又無法準確引導學生學習思維,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工具,根據教材內容,合理制作PPT課件,反復操作,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論知識。
3.借助生活常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學習化學知識時,可以從事實、概念的角度準確把握、準確理解新的知識點。由于生活中很多事實都和化學知識相關,教師要充分利用這點,以家庭、健康為基點,借助時下熱點問題,靈活運用相關的化學知識來解釋,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開闊他們的視野。比如,為什么喝濃茶會失眠,為什么毒品會危害人類健康?利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常識有利于學生準確把握化學原理、化學理論,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背景下,改革護理專業醫用化學教學是非常必要的,能夠使師生都意識到醫用化學課程的重要性,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調整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完善他們已有的知識結構體系,為學生更好地走向工作崗位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席曉嵐,徐 紅.醫學護理專業醫用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2(39).
[2]張靜姝,范 濤.護理專業醫用化學實驗教學改革[J].現代醫藥衛生, 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