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師型”教師隊伍在高職院校教育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是高職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為例,探索了學校在“雙師型”教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的做法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建議
一、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來源單一,不能兼具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應該有大部分教師來源于企業一線,這樣可以把豐富的專業技術技能和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有利于學生掌握一線技術并使他們很快適應工作崗位。但是實際上,學校近五年引進的新教師中有近70%的教師來源于其他高校,其中有近62%的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來到學校走上講臺的。這些教師的理論功底扎實,但是沒有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沒有真正掌握行業內的專業技能,只能紙上談兵。雖然在近幾年的培訓中取得了相應的專業資格證書,但是參與企業實踐的經驗并不多。
(2)各專業間的“雙師型”教師比例差距比較大,專業發展不平衡。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生物工程學院的教師幾乎達到“雙師型”教師水平,他們依托校外實訓基地(生物醫藥園基地)將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訓有效地結合起來,在為學生提供就業實踐的同時也鍛煉了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而某些學院的很多專業,由于行業內證書泛濫、教師工作量大、實踐機會少等原因,真正達到“雙師型”教師水平的比例不足22%。
(3)職業院校教師資格評定標準不清晰,沒有制定職業院校教師資格認定標準。職業院校的教師同普通高校一起參加教師資格認定,在滿足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僅考查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沒有對其職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等進行考查,且基本條件等同于普通高校,使得從企業一線引進的高水平技能大師因中專學歷而錯失了獲得教師資格證書的機會。
(4)職業院校教師的職稱評定標準不適應高職發展要求。學校教師職稱評定參照普通高校的評定標準執行。普通高校的教師主要從事于教學和理論研究,而職業院校的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更應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現有職稱評定標準忽略了對教師職業能力等的評定。評定標準與高職發展需求的偏離,造成了教師對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同職業教育發展所需的“雙師型”教師標準的不吻合。
(5)“雙師型”教師收入不明顯。由于對“雙師型”教師沒有明確的規定和制度的激勵,“雙師型”教師的收入與一般教師沒有明顯區別,不能起到激勵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發展的熱情。同時,教師的工資明顯低于企業同行業相同級別技術人員的水平,這種差距,導致了“雙師型”教師向企業的流動,也不利于學校從企業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能大師。
(6)教師的工作安排不夠合理。近幾年,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利好形式下,學校教師的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也隨之增加,教師大部分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沒有機會和時間去生產一線接受長期鍛煉。
二、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具體做法
(1)與行業龍頭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提升本校教師水平。學校緊密結合區域產業結構特色,與企業共同建立集產業培育、人才培養、科研開發為一體的校企合作聯合體,在校內外建立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大師工作室和技術研發中心等。例如,學校與戴姆勒公司共同成立了戴姆勒中國汽車學院 ,與奔馳、雪鐵龍、博世力士樂、招商局物流公司等企業聯合成立培訓中心,校企合作開設“訂單班”等。
(2)進一步推動校企合作,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模式,鼓勵企業作為主體參與學校職業教育,實施以多個“大師工作室”為引領,以“三百活動”等為基礎,以企業專家工作坊計劃為支撐的新型師資隊伍建設模式。
(3)為了提升學校的專業建設能力,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教學團隊、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學校實施了校內專業教學團隊和優秀人才培養計劃。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在學校各專業群培養優秀教學團隊,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團隊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通過三年培養計劃,陸續在學?,F有的36個專業中發展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做到每個專業均有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每個專業群均有可持續發展的教學團隊,從而為市級及更高級人才培養提供儲備力量,建立結構合理、可持續發展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4)為了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職業教育能力、專業實踐技能,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實施教師職教能力提升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計劃。教師職教能力提升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計劃,主要針對學校專業課教師、基礎課教師以及行政管理人員來開展能力提升工作。通過開展新教師崗前培訓、現代教育技術等級培訓、教師訪問學者培訓、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提高專業課教師和基礎課教師的基本教育教學能力;通過開展各類科研講座和提升科研能力的培訓,提高專業教師和基礎課教師的科研能力;通過各類非職稱性質的技能取證培訓,提高各專業課教師和基礎課教師的職教能力;通過針對各專業群和專業開展同行業發展相密切、同本校專業課教師發展相匹配的各專業培訓,提高各專業課教師的專業水平;通過針對基礎課教師開展各類專業培訓,夯實基礎課教師的基礎,拓寬基礎課教師的發展途徑,探索基礎課與專業課相結合的有利途徑;通過對行政管理人員開展培訓,加強學校內涵建設,提升學校行政管理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提高學校辦事效率。通過對北京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開展針對職業院校特點的培養,建立結構合理的具有可持續發展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三、對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幾點理性思考
(1)從源頭抓起,把好進人關。制訂符合學校發展需要的教師引進辦法,注重被引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職教能力和專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提高和規范職業教師的入職標準,這能體現職業教育的專業性和規范性,同時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職業教師隊伍。對引進的具有工作經驗的教師應該注重他的職業成果和行業影響力;對引進的應屆畢業生,應注重其是否具有“雙師型”教師的潛能。
(2)制訂可持續發展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相關培養計劃和方案。在加強“雙師型”教師外部引進的同時,應把重點放在內部培養方面。以學校發展建設為前提,制訂科學、合理的“雙師型”教師培養規劃,并將培養計劃常態化、可持續化,為學校教師創造一種“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氛圍,極大地帶動教師參加培訓的熱情和鞏固培訓的成果。
(3)探索符合學校發展的“雙師型”教師激勵機制和評定標準。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的教師資格標準和職稱評聘標準,在制度、文件的制定方面應該制定向“雙師型”教師方向傾斜的激勵制度,給“雙師型”教師提供學術年假、培訓項目資金資助、課時減免等待遇,同時引入相關評價和競爭機制,將教師成果和工作福利相掛鉤。
參考文獻:
[1]陳淥漪,鐘志平.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評價[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2]楊金玲,張 志.國內外“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與模式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