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一直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課程,是公共基礎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職業核心能力是除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一個工作者所需具備的最基礎的能力。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闡述了職業核心能力的概念以及意義,再深入分析高職語文教學對于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作用,最后探討了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關鍵詞:職業核心能力;高職語文;教學探討
一、職業核心能力的概念及意義
1.職業核心能力的概念
職業核心能力是指除了專業崗位能力以外的一個工作者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職業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八大能力,第一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能力,第二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能力,第三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是信息處理的能力,第五是數字應用的能力,第六是自我學習的能力,第七是創新能力,第八是外語應用能力。這八項能力構成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是一個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體現。
2.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意義
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學習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生活中,職業核心能力的養成有助于人與人更好地進行交流,減少矛盾的產生,也有利于社會的和諧。在工作中,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工作人員更好地勝任崗位,其中與人交流和與人合作的能力在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更好地與人交流與人合作才能保證工作更順利地完成,也能夠保證公司的和諧。
進一步的,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更是工作中的殺手锏,很多企業非常看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因此,具備職業核心能力的學生不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優勢。可見,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意義重大。
二、高職語文教學對于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作用
在現階段的高職語文教學中,語文作為邊緣學科越來越得不到重視。很多理工科學校甚至都沒有高職語文這一課程。事實上,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高職語文教學從學習語言出發,以幫助學生了解我們國家的語言習慣、語言形式,這對于高職學生培養良好的用語習慣有很大的幫助,從而更能獲得與人交流的能力。
其次,高職語文教學的重點還在于幫助學生理解生活,培養生活的樂趣,進而使學生熱愛自己的生活,這對于一個人美好品格的養成有積極作用。
再次,高職語文以文字為載體,要求學生理解其中的文意,歸納出中心思想,這對于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
最后,高職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我創作的能力。一篇文章學習下來,老師希望學生能夠了解它的創作意圖、它的創作背景、它的創作條件,等等。這都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自我學習,只有不斷自我學習,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一篇文章。進一步講,學習語文,也為了能夠自我創作,比如看書、寫讀后感等,這些方式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和創新能力。因此,高職語文對于培養職業核心能力來說有著別的學科無可取代的作用,我們應當要重視高職語文的教學。
三、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高職語文教學探討
高職語文在現在的高職學校教學體系中越來越邊緣化。很多學校甚至都沒有開設語文課。針對高職語文目前的教學現狀,很多學者提出需要改革目前的高職語文教學模式,以此來更好地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本文認為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應該就針對現在高職語文教學進行一系列的變革。
1.建立體現能力的教材體系
現在的高職語文教材大多是根據文學史的順序編排,大概內容都是按照時間的順序選擇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來進行講學和授課。首先,必須肯定這種教材編制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們國家的文化和歷史,涉獵歷史上較為優秀的文學作品。
然而,根據此種教材進行教學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和做筆記。本文認為,要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就需要從教材入手,根據職業核心能力的八大要求,將語文教材進行改版。
例如,在原先以文學史為順序編排的基礎上多增加一些案例分析與討論,依然以文學的形式出現,這樣不但能夠增強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也能讓課堂多一些趣味性。
2.建立體現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
隨著高職語文教材體系的改版,高職語文的教學模式也應當相應地發生改變。在以往的高職語文教學體系中,都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解課文,學生認真地聽講和做筆記。很多學生反映,其實課堂上“老師講授、學生聽講”這種模式對于學生來說根本學不到東西,很多學生上著課就容易走神,下了課就全部忘記課堂內容,教學效果也不好。
因此,要加強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就必須改變這種教學模式。
首先,在課堂上應當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課堂提問、課堂討論等形式進行,既培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力,也培養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
其次,在課堂上應當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小組展示的形式來實現。課堂上,老師可以布置任務,比如,幾個人一組討論出某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寫作內容和中心思想,然后每個人都上臺展示并回答老師的提問。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最后,老師可以通過布置課外作業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自我學習能力,比如,給學生布置一篇以某某為出發點的文章,通過課下收集某位作家的趣事和生平來拓展知識面,還可以以小組表演的形式展現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精髓。通過完善以上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加注重自我的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在潛移默化中已經具備了職業核心能力。
3.完善教學評估體系
現在的高職教學評估體系大多是一個擺設。很多學校雖然有教學評估體系,但是大部分只是評估但并不完善。要培養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發展,那么老師的良好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職教育的教學評估體系亟待完善。
第一,應當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要告訴學生只有認真評估老師的教學,并提出寶貴意見,才能完善老師的教學。在高職語文教學中,一定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利于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但是學生也不愿意提出來,因此這些問題一直存在。因此,應當提倡和鼓勵學生多提一些有利于完善教學,同時又有利于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的建議。
第二,學校應當采納學生的建議,積極完善教材、課堂教學模式、老師的教學方法等。只有積極采納建議,學生才會更加有動力提出有利于教學的建議和意見。如此,才能進一步完善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參考文獻:
[1]馬莉莉.基于職業核心能力的高職語文教學探索[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2(4).
[2]楊 桃.高職語文課程要突出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J].職教通訊,2012(24).
[3]張義君,曹志佑.基于職業核心能力的高職語文課程改革與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