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學原理課程是為適應我國公共管理改革與發展和培養公共管理人才的需要而設立的,內容上包括管理的職能、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等等,反映了管理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本文結合公安院校的教學實際,探討該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該課程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需要的改革,以提高教學實效,更好地培養公安管理人才。
關鍵詞:“管理學原理”;公安院校;教學改革
一、公安院校“管理學原理”的教學現狀
1. 學生接受教學目標有偏差
“管理學原理”是一門很多高校都開設的專業必修課,它是一門具有基礎性和通用性的課程。它的教學目標簡單說來有兩個:一是介紹管理學中的主要理論;二是讓學生學會用管理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后者更為重要。但學生感覺管理學中的許多基本內容和知識點對實際工作沒有作用,就對管理學的學習產生懈怠。在公安院校,很多學生一直認為管理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課程,對這一學科不夠重視。
2.授課方式較單一
“管理學原理”側重于對相關概念、基本原理的介紹。大部分學校采用的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授課方式。這是因為很多高校開設的“管理學原理”課程的課時安排較少,但教學內容很多,教師在上課時很少安排互動。教師在課堂上有時也使用討論法,但討論的主題和進程都是由教師控制的。長期以來,學生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缺乏創造力和改革精神。另外學生參與討論和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許多學生不在意學習過程,把通過考試當成學習的目的,只關注考試結果。
3.案例教學沒能達起到理想效果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授課媒介的教學法,它起源于美國,案例教學法本質上是提出教育的一種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方法或確定的答案,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是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通過討論可以讓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目前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原理”教學中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案例的來源往往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因為研究和編寫一個好的案例,需要很長時間,在實施案例教學時,需要教學對象擁有一定實踐經驗或閱歷;另一方面在“管理學原理”教學過程中,適合課程內容的本土案例相對較少。很多情況下是直接借用國外現成的案例資料。目前,很多高校在“管理學原理”中還不能成熟地使用案例教學法的,而國外案例很多都是哈佛式細節描述詳細、冗長、相對陳舊的案例,而且學生對于涉及的企業不夠熟悉,接受起來不容易。國內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新穎案例,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案例教學設施也不完善,很少大學設置案例教學管理實驗室,學生難以親身體驗基于現實而構建的管理情境。
4.考核方式較為死板
考核方式的科學與否會直接影響“管理學原理”教學效果和管理人才培養的目標。據了解,我國大部分高校對“管理學原理”這門課程的考核方式相對單一,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即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期末成績主要通過閉卷考試的方式來衡量。在這種考核機制下,很多學生習慣運用機械式記憶來復習課程中的要點,進行“考前突擊”。學生是否能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這種考查方式無從體現。而注重過程考核的平時成績所占比重較小,一般只占30%,這樣學生參與平時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就不高,甚至表現為排斥。所以,這樣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的培養基本起不到作用,達不到課程的培養目標。
二、公安院校“管理學原理”的教學改革思路
在公安院校,開設“管理學原理”課程的專業很多,但不同的專業確定的學時不一樣,課程性質也不一樣。因此,要根據不同的學時確定教學內容,根據授課對象確定教學方式。管理學教學要跟上時代形勢,把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提高素質緊密結合,對大多數學生以后從事的公安工作也能起到指導作用。筆者認為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
1.打造師生互動式課堂
通過設置情景討論、分析案例、實訓項目、提供對策等多種方式實現全員參與,師生互動。在講授過程中不僅講解教學目標明確提出的知識點,而且向學生提供一些與該知識點相關的簡短案例,使學生高效地進行學習。課外給學生推薦相關的閱讀書目,在課堂上抽一部分時間進行讀書心得分享,不僅提高了學生對管理學的學習興趣,也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2.增加實驗和實踐課程
創建管理模擬實驗室,管理實驗是管理學課程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于沒有管理經驗的大學生來說,通過管理實驗,利用仿真式的現場,讓他們初步嘗試管理理論和方法的運用,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管理實驗重視參與,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管理學的積極性,又加強了他們的實際管理能力。
3.完善案例教學
教師能夠選擇親身經歷過的真實案例固然最好,但是如果是借用案例,必須是有代表性的案例,對學生而言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盡量使用德魯克所倡導的短小精悍型的案例,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從大局出發,針對管理事物的繁瑣,運用管理知識和管理思維,尋求解決紛繁多樣的管理問題的有效方法。并根據實際情況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提出解決的方法和建議。
學生在校園內就能接觸并學習到大量的社會實際問題,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在公安院校,學生普遍傾向案例偏向公安管理方面,在實際教學中,要對公共管理方面的案例多加注重。
4.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形成教學風格
管理學理論日新月異,過去的科學管理理論現在可能不再適用,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批判吸收、融入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價值觀來講授教材知識。 每個教師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應該根據自己對管理學的學習理解,結合自己的特長和專業,得到一些對管理學的領悟,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決不能簡單地為完成教學內容而上課,教學內容完全照搬教材。教師更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哲理的啟迪、潛能的挖掘、生活的美化;重視學生提出的有效問題。改變自我、豐富自我,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是一個教師在教學藝術上趨于成熟的標志,對于教學工作效果的提升是有很大作用的。
5. 改革考試方式
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管理的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學校和教師要建立多環節、全方位、多元化、全程化的考評體系,也就是要調整傳統的考試結構。考試成績兼顧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理論知識考核側重于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測試側重于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運用,這些可以達到客觀地評價效果。考評項目包括課堂發言、團隊合作、出勤率、上課態度、課下閱讀、作業完成情況,在期末考試成績比例中,試卷成績占50%,課堂發言占20%,作業占20%,出勤占10%。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對管理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付艷榮,鄭強國,魏秀麗.提高管理學興趣的策略[J].管理觀察,2007(4):85-86.
[2]劉樹明,翟 晶.關于21世紀培養目標總體研究思路探討[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4):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