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工業生中,工程圖樣是\"工程界技術語言\"。《機械制圖》就是學習“工程界技術語言”的主要課程。要讓學生學好、掌握該門“語言”,教師要整合好教學的內容,并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組織教學。
關鍵詞:工程界技術語言;機械制圖;整合教學內容;有機銜接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7.228
1 《機械制圖》課程的重要性
在現代工業生產中,無論是機械制造,儀器設備或建筑工程等,都離不開圖樣。圖樣是表達設計意圖,交流技術思想與指導生產的重要工具,是生產中重要的技術文件,因此工程圖樣常常被譽為\"工程界技術語言\"。《機械制圖》就是學習“工程界技術語言”的主要課程,因而它是機械類專業特別是數控模具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專業課程的學習與實訓操作效果的好壞。
2 《機械制圖》課程學習的現狀
目前,《機械制圖》這門課程的教學很多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選用學科型體系編寫的教材,教師大多采用也是按部就班的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傳授,傳統的機械制圖教學,由于直觀性較差,抽象難學;教學手段不外乎是黑板、粉筆、掛圖加模型。因而老師講課費時、費力。有時盡管老師講得好像很“給力”,但因為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缺乏形象思維能力,沒有主動思考的積極性,教學效果還是事倍功半。另外,職業學校的學生本就對學科型的理論不感興趣,因此教學效果較差;有些即便是與電腦繪圖結合起來了,但其中所編排的內容缺乏代表性,與其他專業課程聯系不多,所以并不能較好地為后續的專業課程的學習與實操服務,效果雖然較之前面第一種情況好,但仍無法較好發揮作用,對整個專業的知識學習與能力的培養的作用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3 《機械制圖》課程內容整合的思路
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工程界技術語言”為后續的學習以及更好地為以后的工作服務呢?經過多年的摸索與總結,筆者認為關鍵在于教師如何整合該門課程的授課內容,或者有一本適合本專業的《機械制圖》教材,讓本課程所學內容貫穿專業學習與實習中,反復地與學生“見面”。下面我就如何整合《機械制圖》課程的內容談談本人的思路與具體做法。
(1)用現代的職教理念整合教學內容。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這是我國當前深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其中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是指根據產業轉型升級對職業標準提出的新要求,將職業標準融入到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實施中。根據這一理論指導,在編制整合機械制圖課程的內容時,根據數控、模具行業企業對機械制圖方面的具體知識點、技能點要求,結合行業標準,提煉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與技能點。
(2)與《CAD》、《公差與配合技術》課程內容整合在一起,采用任務驅動模式編排教學內容。以前,中職《機械制圖》、《機械CAD》和《公差與配合技術》是相互獨立的課程,分學期授課。這種模式直接導致了部分教學內容重復,教學課時增加,知識鏈不銜接,真正收到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本人認為在教學中將《機械制圖》、《機械CAD》和《公差與配合技術》這三門課程進行整合,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根據提煉出來的知識點與技能點,針對數控模具行業加工的典型的三大類工件:軸套類零件、盤類零件、箱體類零件,分別提煉出兩、三個最具代表性的零件作為對象,這四至六個零件作為了解、認識與掌握機械制圖各方面理論知識和識圖繪圖技能的載體,這六個零件圖的繪制任務由淺入深進行編排,最后可以再增加一個裝配圖,具體完成任務的方式是采用CAD制圖軟件并按機械零件圖的圖線要求完成這幾個典型圖例的繪制及尺寸標注。完成了這六個繪圖任務就算完成了《機械制圖》、《CAD》、《公差與配合技術》這三門課程的學習。
(3)課程內容與數控模具其他專業課程有機銜接在一起。整合后的新的《機械制圖》課程中所繪制的六個零件圖就作為數控模具專業中編程課、加工實操課練習的圖樣,這樣既加強了識圖能力,又可以讓學生較為系統地練習掌握機械制造行業中典型的機械零件加工程序的編制、機床與刀具選用、加工用量的選擇等完整的零件加工工藝流程。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與加強,更好適應和滿足當前企業的需求與發展。
(4)課程教學內容與技能比賽內容掛鉤。目前各專業的技能比賽基本上由行業、企業來主導,比賽內容與企業需求接近,整合后課程內容與比賽內容掛鉤,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容易滿足行業企業需求。
4 實施的效果
目前,職業院校學生,特別是中職學校學生,一般來說理論學習能力較差、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但在操作技能方面卻是他們的強項,因此,把《機械制圖》課程原有學科型編排的知識技能點轉變為可操作性較強的載體的一個個任務后,學生為完成任務變成學習的主體,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主導。實踐證明,《機械制圖》課程經過這樣的整合后,由于可操作性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與教育質量,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也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參考文獻:
[1]李玉笄.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改研究[J].水利科技,2006(01).[2]粟園園.關于《機械制圖》與《AUTO-CAD》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控究[J].成才之路,2007(28).
[3]鄧澤民.職業教育教學論.中國鐵道現版社,2011(12).
作者簡介:梁家生(1969-),男,廣西北流人 ,高級講師,高級技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