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當今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在數據采集和傳輸方面很大一部分都采用以太網實現,以太網技術成熟,具有很高的性價比,已成為電子系統設計的主流。本文提出以ALTERA公司的FPGA EP4CGX15DF3117作為MAC核,物理層芯片采用88E1111來處理數據,在FPGA設計中,遵循自上而下的設計,對各子模塊依次進行設計。
關鍵詞:千兆以太網;FPGA MAC ;88E1111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7.207
1 引言
目前,以PC機為平臺的千兆以太網的開發已經相對成熟,在嵌入式芯片領域,千兆以太網的MAC子層作為IP核一般通過編程來實現,不僅有效降低了系統的成本,簡化了設計,電路板的設計也相對簡單。千兆以太網是建立在以太網標準基礎之上的技術,和標準以太網(10Mbps)以及百兆以太網(100Mbps)技術一樣,符合以太網所定義的技術規范,工業標準為IEEE802.3。
2 系統框圖
本系統可分為五大模塊:千兆以太網數據轉換電路,PHY 88E1111接口模塊,FPGA MAC核模塊、數據發送模塊、數據接收模塊。
如圖1如示。
(1)千兆以太網數據轉換電路。該轉換電路功能主要是實現MAC層數據與雙絞線以太網物理層數據轉換。
(2)PHY 88E1111接口。PHY 88E1111完成PHY層數據的處理,以實現接收數據和發送數據
(3)FPGA MAC模塊。接收數據進行校驗和解析,發送數據幀的封裝、校驗ARP地址的映射
(4)數據發送模塊。按照發送數據時序完成數據包的封裝。
(5)數據接收模塊。按照接收數據時序完成數據包的封裝。
(6) FPGA千兆以太網的IP核。MAC核采用ALTERA的專用MAC IP核,在Quartus II 中新建IP核,選擇Triple-Speed Ethernet核,彈出IP參數設置界面,為了滿足性能指標,參數設置如圖2。
使用內部FIFO,收發設置成32bit*2048 ,選擇千兆MAC,全雙工工作模式等,這樣就完成了三速以太網的設置。
3 硬件電路設計
本設計硬件部分主要是PHY芯片88E1111電路的設計,包括電源和時鐘設計,配置電路設計等。
88E1111芯片工作需要配置I/O、內核電平分別為2.5V和1.2V,2.5V與芯片引腳VDDO、VDDOH、VDDOX相連,AVDD2.5與AVDD引腳相連;1.2V與DVDD引腳相連。88E1111需要25M的參考時鐘,在88E1111的芯片設計中,芯片配置通過CONFIGO-CONFIG6引腳來實現器件的物理地址和全雙工模式等參數的設置。為了方便開發設計,本設計芯片地址為0000,全雙工千兆工作模式。
4 軟件設計
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網技術,遵循自上而下的設計,采用Altera 的Quartuar II 為設計工具,主要包括電路功能設計、設計輸入和綜合、設計實現、設計驗證等幾個步驟。程序主要包含MAC config 、DATA TX、,DATA RX、 PLL config、Tse 等幾個部分。
5 結論
本設計在實驗室搭建了實驗平臺,包括主板、兩路千兆以太網接口模塊,測試了實際數據傳輸速度,驗證了設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詹俊鵬,李鵬.基于Altera FPGA的千兆以太網實現方案[J]. 電子設計工程,2009(02).
[2]李鴻.以太網技術的發展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01).
[3]胡志雄,華澤璽.基于Nios Ⅱ的多串口轉發通信處理機設計[J]. 物聯網技術,2011(04).
[4]王桂霞.以太網技術的發展[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6).
[5]詹俊鵬,李鵬.基于 Altera FPGA 的千兆以太網實現方案[J]. 電子設計工程,2009,17(02).
[6]鄧永紅.以太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有線電視技術,2004(11).
[7]于洋.以太網技術發展趨勢[J].計算機網絡世界,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