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職的課程體系中,《傳感器技術》這一門課程是集齊之電氣、自動化和機電等等知識的一門專業技術課程,它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從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師素養幾個方面,以中職《傳感器技術》課程為例,對其課程改革進行探討,并得出了有益的結果。
關鍵詞:中職;傳感器技術;課程改革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7.249
0 引言
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傳感器技術》這一課程中,它是集合了自動化控制、電子信息以及機電等專業的一門課程,由此可見,這門課程的技術性極強。傳感技術是現代電子信息技術中的三大技術之一,而它對于這一方面的技術應用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因此,中職《傳感器技術》這一課程十分重要,但由于課程的核心性質,課程復雜艱澀,因此,教師在其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而長期以來,教學內容都是側重于各種傳感器以及測量處理電路的講解,而實際操作應用較少,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本文中筆者試圖進行一系列的課程改革,將課堂中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專業知識積淀。
1 中職《傳感器技術》課程
1.1 中職《傳感器技術》課程的特點
《傳感器技術》課程的特點有以下幾點:首先,它的綜合性極強。傳感器的制造中會用到力學、光學、電氣自動化技術等等,涉及了工農業生產、科學研究、醫療衛生、家用電器等方面的實用。因此,它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因此,對學生的知識儲量有了很高的要求。其次,實踐性強。課程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中職學生如何對于各種傳感器深刻理解及較熟練的應用水平,因此實踐教學是十分關鍵的。最后,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和創新的飛速發展,對于教學的創新也提出了考驗。
1.2 中職《傳感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不足
在課程教學中,有很多的不足。首先,在教師授課時,將理論教學側重過于多,導致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因此縮短教學時間,導致學生成為在理論上的巨人,實踐中的矮子。“在傳統教學中往往都是老師滔滔不絕地說,演獨角戲,學生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和機械的記憶者。”[1]其次,在教師教學中,理論知識的專業性較強。中職學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礎差和知識結構不完整的情況,因此,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的攝入也有很大的疏忽性。最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辦法有所欠缺,方法的缺失,會讓學生覺得有厭倦心理,久而久之,會對學生的知識存儲形成惡性循環,會更加差勁。
2 教學方法的改革
2.1 采用各種教輔技術進行授課
在上文中講到,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的調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自己的講解外,可以適當的加入多媒體元素,例如幻燈片教學。對于有些學校的教學硬件設施不足的情況下,聲音、圖片和視頻等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這些傳感器的原理構造以及使用。如,光電傳感器在不同環境下的不同應用,可以通過課件的形式進行展示,讓中職學生直觀觀察到電子傳感器的信號處理電路等許多內部結構的運轉規律。這樣的話,可以為學生所直觀理解。
2.2 采用目標完成法進行動力學習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直都是老師所盡力去提高的一點,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完成任務的辦法去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教師也可以進行模擬教學,比如讓班級學生自己進行教材的學習,在下一堂由學生進行課堂課程的多媒體授課練習,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好勝心。主要的是,以學生自學的辦法,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方便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知識。比如光學傳感器的制作原理以及自己的看法這一點,教師就可以將它作為作業布置下去,讓學生去查閱資料和組織各種活動來進行任務的完成。教師起到的是指導的作用,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他們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收獲了自信知識。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適當的就彌補了學校在理論上的側重和實踐的缺失。
2.3 實踐認知法
《傳感器技術》這一課程除了需要有大量的基礎理論知識作為學生的知識后備外,實踐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聯系相關的專業市場,將相對理論的教學變為實際中的教學。鼓勵學生在實際的專業市場中進行專業調研,就調研的內容可以回來在課堂上進行實時的經驗和技術上的交流,在接觸到實際的傳感器后,也許會更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此類活動也會促進學生對課程的重視和自己對專業知識認知的不足。 “實踐教學是中職電子‘傳感器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的關鍵部分之一,只要實踐才能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用到實處。
3 教材內容和教師專業素質的改革
3.1 教材內容的一定程度改革
中職學校的《傳感器技術及其應用》這一課程中,內容參差不齊,而理論與實踐的技術發展是也是相差很遠。對于教材所傳達的水平的評估也遠遠沒有和中職學校的學生水平銜接。從大量數據顯示得到,中職生在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后,大部分的學生僅僅是要求對于各種常見的工業傳感器的形狀識別、應用、接線和維護的基本知識,原理理解就可以了,沒有很大的必要對于原理圖的闡述和功能等進行十分深入的理解。因此,對于這一教材的內容,應以合適為主,與實際聯系緊密最好。基本理論知識扎實掌握的情況下,因多安排的主要的傳感器的認知和及時與發展過快的實際科技進行實施的連接教學。內容上應該做到與時俱進。
3.2 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和實踐
對于《傳感器技術及應用》這一課程來講,專業性知識的要求是很高的。學生對于最基礎的知識的把握都十分困難,那么對于教師來講,專業技術的過硬是最基本的要求,有了基本的專業知識儲備的情況下,會教給學生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些老師專業知識無可挑剔,但是表達能力實在不行,學生根本聽不懂。對此,教師在進行教授知識前,對于教案的把握是很關鍵的,還要學會對學生的狀態隨時做出調整,也考驗了教師的隨機應變能力。
3.3 考試的改革
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所以如何考試才能全面有技術含量的體現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態是很重要的。如同我筆者在上文中提出的辦法,在學期前,提出一個傳感器的設計制作,經過一個課程的系統學習和學生自己努力后,在學期末進行全班和教師的評估得出分數,算入總分中。“合理的方式是采用理論考試、課業和平時成績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自然,最普遍的期末理論測評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