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高校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高中物理是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專業物理知識,更要求學生具備實踐操作能力。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中,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教學水平。本文將具體探討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希望給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高中物理教學;應用
1 前言
我國的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對物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更是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指導。將信息技術和高中物理教學結合,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妥善應用現代信息技術。
2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2.1 促進知識吸收,帶動學生學習
首先,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可以促進知識的吸收,帶動學生主動學習。高中物理的知識體系比較龐雜,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要求較高,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失去了興趣,致使成績一落千丈。但是在物理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課上利用信息技術播放多媒體課件,以及與課程相關的音頻和視頻,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收獲了知識,對知識的掌握也相對較好[1]。
2.2 豐富課堂內容,提高課堂效率
其次,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傳統的教學模式傾向于教師灌輸式的教育方法,教師在課上做板書、現場實驗等,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但是在課堂上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之后,這種情況大大得到改善。教師將板書內容放到多媒體課件中,有效利用課堂時間講解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豐富了課堂內容,而且提高了課堂效率。
3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3.1 在教材內容講解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
高中物理教材是高中物理教師進行講解的基礎,教師在課堂上不能脫離教材,要圍繞教材對學生進行物理教育,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由于高中物理教材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教師應當把信息技術和教材相結合,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幫助學生吸收和理解理論內容。
比如,教師在講摩擦力時,可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課堂內容。首先,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的方式向學生展示“摩擦力”的相關內容。教師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輪胎和地面摩擦的運動視頻,學生可以發現在輪胎運動的過程中受到了摩擦力的影響。在多媒體技術展示內容完畢之后,教師可以引入“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從而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吸收。
3.2 在重難點問題分析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
高中物理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涉及許多繁瑣的計算過程,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讓學生記住了物理計算的公式,沒有讓學生較深地體會物理知識的內涵。此外,高中物理有許多重點和難點問題,如抽象的概念等。教師不能在現場進行示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難接觸到這些概念,但是如果忽視這個環節,學生的知識體系會出現漏洞[2]。面對物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問題,現代技術提供了較好的解決辦法。
比如,還是以“彈力”為例,學生在學習彈力的過程中,對摩擦力的學習是重點和難點問題,教師應該在此處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摩擦力的產生條件有3個,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多媒體上呈現3個實驗,第一個實驗是兩個物體接觸,但是接觸面光滑,而且沒有發生相對運動;第二個實驗是兩個物體接觸,接觸面粗糙,但是仍然沒有發生相對運動;第三個實驗是兩個物體接觸,接觸面粗糙,而且兩個物體發生了相對運動。這3組實驗由于條件不同,會出現不同的實驗結果。學生在觀察大屏幕上的實驗之后可以發現,只有第3組實驗中產生了摩擦力,也就是說,摩擦力的產生需要滿足兩個物體接觸、接觸面不光滑和發生相對運動的3個條件。
3.3 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
我國的教育體制不斷改革,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力,更要求學生具備創新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作為高中物理教學的重點。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當打破傳統教學的桎梏,在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比如,仍舊以“摩擦力”的講解為例,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該對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3]。在課程導入之前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是否發現生活中有摩擦力的現象,能否列舉出幾個有關摩擦力的例子,學生在思考過后,會發現與摩擦力有關的物理現象比比皆是,車輛在路上行走,鞋子與塑膠跑道接觸,都會產生摩擦力。教師在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之后,可以繼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摩擦力是如何產生的?摩擦力的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摩擦力是否有方向,如果有方向,應該怎樣判斷摩擦力的方向?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升,可以更好地培養自身的物理思維,促進物理水平的提高。
3.4 在充分利用課后時間時應用現代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只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一部分,高中物理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后時間,延伸物理知識的范圍,使教學重點更加突出。比如,教師在講解完“摩擦力”的原理之后,可以讓學生用相機或手機記錄生活中關于摩擦力的物理現象。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一個網絡信息平臺,在平臺上實現學生的溝通與互動,學生將自己發現的物理現象放在網絡平臺上,由教師和學生進行點評和討論,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4 結論
我國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在各行各業被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僅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更能提高學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
參考文獻
[1]嚴慶勇.巧借現代信息技術平臺,速建精彩物理實驗課堂——淺談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4,(17):25.
[2]魯曉風.現代信息技術對高中物理教學的影響研究[J].新課程(下),2016,(9):19.
[3]張衛濤.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高中物理教學創新研究[J].新課程(下),2015,(2):72.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學)